美国衰退指标已失控,这场疯狂何时休?

老虎资讯综合
05-20

美国衰退信号无处不在,但这些迹象真的能预示什么吗?

美国人正在密切搜寻经济衰退的征兆。自2020年初那次衰退以来,不同群体就不断发现各种警示信号。一季度GDP显示美国经济收缩0.3%,而非预期的增长0.4%。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被视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明确信号,但0.3%的降幅真有那么可怕吗?

当前的忧虑确有依据:中东局势动荡、欧洲战火未熄、特朗普关税政策、美联储在矛盾经济数据中进退维谷。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后,抵押贷款利率突破7%。家庭债务在一季度创下18.2万亿美元历史新高。如果衰退不可避免,人们希望它尽快结束也情有可原。

如今,除了保持平稳的失业金申请人数和近乎停滞的GDP,似乎万物皆可成衰退指标。上月碧昂斯演唱会门票跌破60美元,"潜在衰退阴云让时机变得艰难",风投公司Freedom Trail Capital联合创始人萨米尔·莱恩表示。或者,是泰勒·斯威夫特的"The Eras"巡演抢走了风头?

衰退指标正侵蚀着人们内心的平静与夏日假期——只因它们实在太多。当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像上周在苏富比流拍,这究竟是第1000个衰退预兆,还是仅仅说明同类型作品近年以5000万美元成交后市场趋于理性?

"软数据"衰退指标清单几乎无止境:从Chipotle的"卷饼指数"、美发沙龙预约量到咖啡馆销售额下滑。(如果你不愿在星巴克花5.75美元买拿铁——非纽约地区4.75美元——或许说明你理财审慎,这对美国经济反而是好事?)

就连大衰退时期风靡的紧身牛仔裤,也沦为衰退指标制造机的荒诞素材。"口红效应"这一另类衰退信号认为,财务焦虑中的人们会选择20美元口红而非奢侈品来提振心情。

经济学家预测频频翻车

这场疯狂何时终结?网络热梗一半是流量诱饵,一半是人性好奇。若衰退确有其事,这些梗或成先知;若无,则沦为刺激口红销量的逆向营销。

社交媒体影响者关注的消费趋势,与股市、官方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业数据孰轻孰重?个案虽鲜活,数据更可靠: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跌五月,四月零售额近乎零增长。

尽管经济学家下调衰退概率,各类指标仍此起彼伏。高盛将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从45%调至35%,因特朗普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摩根大通亦称衰退风险虽高,但已低于50%。

最悲观的经济学家终将正确——只要你拥有美联储委员般的耐心。自上次衰退结束,他们便不断预警。早在2022年,就有大批经济学家预言2023年将现严重衰退,理由是高通胀与美联储降息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史蒂夫·汉克2022年援引M2货币供应量表示:"2023年将迎来大衰退"。《经济学人》总编赞妮·明顿·贝多斯同年发文《为何2023年全球衰退不可避免》,指出:"普京侵乌引发1945年以来欧洲最大陆战、古巴导弹危机后最严峻核升级风险、1930年代以来最全面制裁体系...飙升的食品能源价格推高1980年代以来最猛通胀..."然而预言中的衰退始终未至。

收益率曲线倒挂的局限性

被视为更可靠的指标亦未兑现。令人着迷又不安的收益率曲线倒挂,其背后的"黑魔法"特质令观察者痴迷。这种指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的现象,反映投资者对经济长期前景悲观。旧金山联储指出,过去60年每次衰退前都出现倒挂,且其后必跟经济放缓。但信号兑现可能需要数月乃至数年。

10年期与2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持续783天,打破1978年624天纪录,2024年8月才恢复正常。八个月过去,承诺的衰退仍未现身,倒挂指标的可信度备受考验。

被忽视的是:衰退本为经济常态,诱因各异、时长不同、程度不一。2020年衰退仅持续两月,2008年则长达18月。我们仿佛在等待浇灭退休梦的暴雨,实际可能只是短暂阴云。

就业市场显露温和韧性

"萨姆法则"认为当三个月失业率移动均值较前12月低点上升0.5%,即预示衰退开端。若此指标比可笑的"裙摆指数"可靠,我们大可安心——过去一年失业率始终维持在4%-4.2%。

ClearBridge Investments经济与市场策略主管杰夫·舒尔茨指出,美国就业市场仍健康,尽管2025年月均新增14.4万岗位,远低于2022年的38万和2021年的60.3万。

信用利差暂未拉响警报

信用利差(企业债与国债收益率之差)反映流动性及违约风险。利差扩大被视为衰退前兆,因显示投资者在经济不确定性中规避风险。YCharts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GDP收缩,当前美国AAA级企业债期权调整利差为0.37%,BBB级1.19%,高收益CCC级8.79%,整体稳定。

芝商所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诺兰强调:"名义GDP是理解信用利差的关键,因其代表经济体中可用于偿债的现金流。"后疫情初期名义GDP高速增长,即使通胀逼近两位数。当前一季度名义GDP虽微跌,但尚属温和。

舒尔茨指出,若美国经济进一步降温,占消费主力来源的工资增长放缓将成问题。他称缺乏硬数据支撑的"软指标"合集为"'氛围衰退'(vibesession)",并认为"2025年消费韧性抵御贸易逆风的概率降低"。于是我们继续搜寻蛛丝马迹,等待下一只靴子落地。

当衰退真正来临,这些指标自会消停——然后,在TikTok玄学的推波助澜下,新一轮预测狂欢又将开启。

文章源自MarketWatch《Recession indicators are out of control. When will this madness end?》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