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南京长江大桥北侧,在不少市民的目睹下,南京江北地区曾经的商业标杆之一——桥北万象汇的外墙LOGO被摘除,这座开业仅3年有余、可以欣赏南京长江大桥景观且曾吸引无数人打卡的网红商场黯然落幕。从开业之初的人声鼎沸到随后的迅速走向落寞,桥北万象汇为何“碰壁”?这给南京江北地区未来商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辉煌难续 昔日网红地标黯然落幕
把时针拨回3年前,桥北万象汇在开业之初不可谓不是南京江北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商业“新星”。2021年6月,商场开业时,实现品牌签约率100%、开业率100%,引入的240余家店铺涵盖时尚服饰、美妆护肤、特色餐饮、亲子娱乐等多个领域,其中超50%品牌为首进区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不仅如此,桥北万象汇在开业之初还精心打造了多个亮点,如长江大桥观景打卡点成为当时爆火的网红打卡点、沉浸式下沉广场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主题餐饮街区YUMMY集市成为桥北的“吃货聚集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商场内人潮涌动,停车场一位难求,店铺销售额节节攀升,成为彼时江北商业的新标杆。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去年6月开始,桥北万象汇就传来大量店铺闭店、人气惨淡等消息,当年年底,剩余的店铺也陆续撤场。2月11日,记者来到现场实地探访时,只见眼前的景象令人喟叹:商场入口处,原本醒目的“万象汇”招牌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拆除后略显突兀的空白区域。商场大门已经关闭,仅有少数侧门供仅有的几家尚在营业的店铺顾客出入。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曾经的热闹不再,偌大的商场显得格外空旷。放眼周边,因为地铁建设等原因,目之所及布满了围挡,道路也显得有些杂乱。曾经火爆的“网红打卡点”,如今已不见人影,只有布置好的“画框”依然立在那里,四处弥漫着萧条与落寞。记者随后从侧门乘坐电梯来到商场5楼尚在营业的万象影城,只见现场有少量市民前来观影。一名身着工作制服的男士告诉记者,影城将继续正常营业,空置中的万象汇后续或将改造成为一座奥特莱斯商场。
后劲乏力 商场经营难突重围
短短3年时间,桥北万象汇为何迅速走向衰败?记者采访了附近多名居民寻找答案。“万象汇太小了,逛几次就腻了。”居民焦女士告诉记者,对她这样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说,在选择商场时更关注是否能够一站式满足各类需求。然而,与弘阳广场、江北龙湖天街、金象城等周边这些近年来更受欢迎的商场相比,万象汇体量小、业态有限,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桥北万象汇总建筑面积仅10万平方米,与周边大体量商场相比差距明显,因而在品牌容纳度和业态丰富度上受限。虽然开业之初规划了240余家店铺,但桥北万象汇在运营过程中未能持续打造出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差异化的业态组合,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附近居民反映,桥北万象汇的周边交通极为不便,商场地处浦珠北路与长江大桥交会站点的南侧,周边长期处于修路状态,再加上修建地铁导致部分路面被挡,市民若想前往不仅停车困难,步行也受阻,久而久之,商场人气日益下滑。
桥北万象汇的衰落,背后也可瞥见近年来南京江北地区陡增的商业竞争压力。多年前,南京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都缺乏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覆盖,然而近年来,江北地区商业体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短短几年新增近10家大型商场,在桥北区域更是达到了近乎饱和的状态。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这时,对消费者需求更友好的商业体便占据了先机。与桥北万象汇相隔一个路口,便是近年来在江北发展蒸蒸日上的弘阳广场。总体量达55万平方米的弘阳广场,空间是桥北万象汇的数倍之多,这使其能够容纳丰富多样的业态。许多居民表示:“弘阳很大,东西齐全,分类清楚,不同楼层有不同功能的商铺,对于自己的日常需求基本都可以满足,完全没有必要去万象汇。”在交通与区位优势的利用上,弘阳广场临近多条主干道,公共交通站点密集,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都十分便捷。在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弘阳广场还不断优化业态布局,引入众多首店和特色品牌,打造了亲子、娱乐、美食等多元消费场景,并持续举办各类出圈的自有IP活动,将商场打造成为“常逛常新”的消费目的地。根据弘阳集团发布的数据,2023年至今,商场内品牌持续更迭,品牌调整比例高达35%,2024全年累计招商签约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并引入了约40%的首店及创新店,通过潮流、时尚、艺术、文化等领域的高质量内容将客群的黏性和流动性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如今桥北万象汇已黯然落幕,然而其背后的华润置地却并未停止在南京扩张商业版图的步伐:2023年年底,与桥北万象汇一江之隔的南京城北万象汇开业,填补了南京城北区域多年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空白。一年多来,该项目热度不减,年客流量预估超2000万人次,并在各大平台长期霸榜区域热门购物中心;2024年年底,雨花万象天地正式开业,商场坐落在南京雨花台区软件谷,周边遍布大量有着不俗购买力与消费需求的年轻消费群体,开业后适逢新年与春节假期,商场内人山人海,停车位一位难求;预计今年5月,由华润和阿里联手打造的南京亲橙万象汇将与公众见面,填补南京河西南区域优质商业的空缺…… 由此可见,此番桥北万象汇的撤场,似乎更像是华润方面在对自身发展方向的综合权衡后主动做出的选择。
立足本地 打造有“生命力”的消费增量
桥北万象汇的退场,为江北地区乃至更广范围内未来城市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记者就此采访了商业地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商业地产五大行之一——高力国际的高级董事王萌认为,纵向来看,南京桥北商圈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人气商业项目,证明了万象汇的落幕并非因为区域消费能力不足;横向来看,华润近年来在南京的加速布局,也说明此番更多是出于企业自身经营的考量。“行业内有句话叫作‘河边桥底不做商业’,桥北万象汇项目的选址便存在这样的‘硬伤’:背靠长江使得商场天然缺失一半的通达度,地处长江大桥底且下桥后需掉头方可到达,更让商场的辐射范围大受影响。”他说。
在王萌看来,对广大市民消费者来说,未来,逛商场、去大型购物中心消费可能只是众多休闲消费方式中的一种,且未必是首选。相比品牌千篇一律的“盒子”式商场,更加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社区街区或许将是更有趣的去处,这或将是继传统市场、百货中心、购物中心后的“第四代商圈”的基本特征。“早餐店、菜场、理发店、花店……围绕着这些独一无二、各具特色的本地生活业态打造的社区商业,往往建立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广泛的情感认同上,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认为这会是未来消费的重要增量空间,而不是依然刻意地去复制一个个大商场。南京江北地区同样有着烟火气浓郁的老城社区,未来,围绕社区商业打造的消费场景或许值得其更多地去挖掘。”
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
实习生 周苏阳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