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上市记:当“雪王”带着1.8万亿来敲门,港股终于破防了!
文|财经段子手
一、冻资1.8万亿的“雪王”,把港股吓出表情包
2025年3月3日,港股交易所的钟声第一次被奶茶味淹没——蜜雪冰城来了!开盘涨超40%,市值破千亿港元,堪称“雪王”出征,寸草不生。
但最离谱的不是股价,而是它上市前的认购盛况:1.8万亿港元!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掏出1300块抢购,或者买下半个茅台集团(茅台此时市值约2.5万亿)。更绝的是,这钱能绕地球好几圈,毕竟蜜雪冰城的柠檬水杯子连起来早就绕地球N+1圈了17。
其他茶饮同行看了直呼内伤:奈雪的茶上市首日暴跌13%,茶百道更惨,跌26%,古茗也未能幸免。而“雪王”一来,直接让港股股民上演“真香”现场——“以前骂茶饮破发的是你们,现在抢着打新的也是你们!”
二、冰山下的大生意:卖奶茶的,其实是个“卖水人”
你以为蜜雪冰城是靠2元冰淇淋和6元柠檬水发家?天真了!它的真面目是**“供应链狂魔”**,堪称奶茶界的“隐形军火商”。
加盟费?不存在的!
省会城市加盟费一年1.2万,县城7000块,连北上广一个厕所的月租都不够。但蜜雪冰城压根不靠这个赚钱,加盟费只占总收入的2.5%。
真正的印钞机:卖糖、奶、茶!
蜜雪冰城自建五大生产基地,年产能165万吨,覆盖糖、奶、茶、咖、果、粮、料七大品类,连柠檬都承包了中国11.5万吨采购量(约等于半个柠檬星球)47。加盟商每卖一杯奶茶,都得从总部进货,这才是“雪王”的财富密码。
打个比方:蜜雪冰城就像个“奶茶界的宜家”——你以为是卖奶茶,其实卖的是原材料和说明书(配方)。
三、逆袭剧本:从“寒流刨冰”到全球霸主
1997年,河南小伙张红超在郑州街头摆摊卖刨冰,店名“寒流刨冰”(后来改名蜜雪冰城)。当时的他可能没想到,27年后自己会手握4.6万家门店,比星巴克+麦当劳还多。
草根逆袭的秘诀?就仨字:抠!到!极!致!
死磕成本:自建工厂、自营物流,连柠檬都直接找果农签“包养协议”(保价收购),省下的钱全砸进供应链。
拒绝高端化:曾学DQ开高端店,结果两年只赚6100块,从此悟出真理——“消费升级的是产品,不是价格!”
农村包围城市:57%门店开在三线以下城市,连乡镇都能12小时送达原料,堪称“奶茶界拼多多”。
四、悬念:千亿市值能撑多久?
虽然蜜雪冰城开局炸裂,但质疑声也不少:
“低价内卷”能卷到几时?
同行喜茶、奈雪已开始“反内卷”,蜜雪冰城却还在疯狂开店,2024年前9个月净增7700家,平均每天开28家!网友调侃:“雪王不是在开店,就是在开店的路上”。
海外能复制神话吗?
东南亚已开4800家店,但当地人均月收入不到2000元,6元奶茶算不算“轻奢”?有投资人吐槽:“越南人喝奶茶的频率能赶上中国县城吗?”
咖啡赛道能“幸运”吗?
旗下品牌“幸运咖”已有4500家店,但现磨咖啡市场早已被瑞幸、库迪卷成红海。蜜雪冰城能否靠5元美式杀出重围?悬!
五、结语:一场“土味资本”的胜利
蜜雪冰城的上市,不仅是商业奇迹,更是一场**“土味经济学”的胜利**——它证明了在中国,极致性价比不是战术,而是需要供应链、物流、管理全方位支撑的战略核武器。
最后,送给蜜雪冰城一句忠告:“上市后,别忘了给股民发2元优惠券,毕竟他们可是用真金白银给你投了1.8万亿!”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