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
2426人受到表彰
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
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们
以精湛的技术、独到的匠心、满腔的热爱
收获了认可与荣誉
在此次表彰中
华润共有7位员工
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对他们而言
劳模精神有着不同的诠释
是扎根高原多年的焊花闪烁
是实验室里千万次的配比试错
是深夜抢险的脚步匆匆
是以创新传承匠心
他们把平凡的日常写成非凡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
走进他们
左俊杰
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东北分公司总经理
2004年,左俊杰加入了华润电力。一路走来,他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为使命,二十一载转战南北,破局谋新,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佳绩。
在广西区域发展过程中,依托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历时七年时间完成贺州电厂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企业扭亏为盈。贺州电厂建成华润首个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增量配电网试点,让 “源网荷储一体化”从蓝图变成现实,推动了“贺电送粤”项目落地。
转战东北以来,他深耕能源发展,做实沈阳、佳木斯、朝阳、阜新四大百万千瓦能源基地,坚定执行沈阳盛京能源供热业务重组,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下,实现东北大区从亏损到盈利超10亿元。
与“十三五”末期相比,华润电力在东北地区总装机增长143%,新能源装机增长320%,供暖面积达1.9亿平方米,成为保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2024 年5月,公司获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突出贡献奖。
在推动绿色转型、保暖保供的路上,左俊杰持续推进火电机组绿色低碳改造,不断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时刻践行着华润电力“大国民生”的使命,守护着民生温度。
吴永
格尔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调度中心班长
在平均海拔2780米的格尔木,吴永在这里扎根了25载。灰色的工作服,中等个头,黑黑的脸庞和憨厚的笑容,是他在同事们心中的画像,25年日夜,他编织着戈壁新城的燃气安全网。
从“焊工小白”到技术尖兵,通过多年来在一线的扎实工作和勤学苦练,由他承担的上千户居民和工商用户的燃气施工项目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百分之百。他还多次在省州市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并将竞赛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大幅提升了公司整体维修技能。
365天坚守,24小时待命,他以赤诚之心恪尽职守。为了“最后一公里”难题,他大胆创新推行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员工和老百姓构建高效服务体系。
他带领抢险维修应急团队每年处理各类隐患两千余处,组织完成30余千米燃气管道和3万余户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寒冬前为4千余户农村“煤改气”用户点火通气,确保温暖直达万家。为了破解冬季供气压力不足难题,他带领团队克服沼泽塌陷、河道透水等险阻,60天建成燃气环网。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是高原选择了他,而是他用青春和汗水,让自己成为了高原燃气安全的一道坚实屏障。
张艳斌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
2008年,走进华润三九的张艳斌还不曾想到,这里会成为他深耕十六载的战场。作为项目经理,他先后负责20多个新药及仿制药项目,获多项专利证书,9个获批上市的药品中,累计销量过10亿片,实现销售额数亿元,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在面对呼吸道感染康复治疗的临床空白时,张艳斌带领项目组一头扎进中医药研发。他们发挥中医药特色,从筛选上百种药材组合,到反复验证成分安全性,无数次在实验室的坚守,最终让国内外首个呼吸道感染后康复治疗新药 “益气清肺颗粒”成功获批。
关注细节,是张艳斌的工作准则。他注意到儿童服药时 “拒药、吐药、呛药”的普遍现象,带领团队聚焦儿童专用高端制剂开发,历经三年建立起儿童专用无水吞服制剂平台,开发了全球首家创新剂型新药,实现入口即散、无水吞服,解决了父母“头疼”的喂药问题。
基于多年的产业积累,他作为研究生产业导师,与多所大学协助开展国家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培育了高素质专业人才。他的坚守,收获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谈及荣誉,张艳斌直言企业创新的沃土,是他和团队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的底气。面向未来,致力新药研发,为大众健康添砖加瓦是他不变的工作信条。
朱菊红
浙江华润三九众益制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是朱菊红常挂在嘴边的话。
深耕制药工程与项目产业化36年,他带领团队在技术攻关的征程上不断攀登,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对制药人而言,创新既是初心也是坚守和担当。作为技术领军人,朱菊红主导创建了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构建国内领先的肠溶微丸研究平台,带领团队实现了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专利产业化。其中,阿奇霉素肠溶微丸胶囊国内首创,红霉素肠溶微丸胶囊国内首仿。
他坦言,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团队的智慧与协作,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奋斗者,属于那些用双手托举希望、用汗水浇灌梦想的劳动者。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将继续与团队一道扎根一线,用匠心雕琢品质,用创新驱动突破,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程杰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深耕医药行业二十多年,程杰始终致力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中药产业链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破圈的关键,2022年赴东阿阿胶任职以来,他提出并实施“1238”战略,不断探索着中医药发展新路径。
针对发展模式,他创新性提出并落地文化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贯通融合,构建“一中心三高地+N联合”研发体系,实施“品牌唤醒”与“品牌焕新”,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其中“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研究成果”获2024年度美国肿瘤学会年会“特别优异奖”。
不断增长的经营业绩见证了管理的提质增效。公司归母净利润从4.4亿元跃升至15.57亿元,增长253.86%;公司市值由2022年最低187亿元,到2024年最高突破47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50%,实现从低谷到新生的“凤凰涅槃”。
作为聊城的老字号企业,东阿阿胶近年来牵引带动聊城市形成阿胶产业集群化发展良好局面,对当地贡献税收三年复合增值23%以上。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企地协同,依托“皇家围场1619”“壮本”等创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和东北、西北区域发展,充分彰显央企担当。
一路走来,程杰的脚步始终紧贴产业脉搏。他用二十多年的行业积淀,让东阿阿胶在传承中创新,向世界传播着中医药文化。
黄贵平
华润江中济生公司
质量技术总监
位于江西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的济生制药,实验室里经常灯火通明。作为公司研发领军人员,黄贵平正带领他的团队查阅着各种文献,进行着一次次实验建模,筛选最佳工艺,唤醒沉睡品种,研发创新药品。
2006年起,黄贵平先后主导研发了12个新药,其中“川贝枇杷胶囊”成功转为非处方药,工艺优化后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解决复方鲜竹沥液的质量控制难题,他和团队进行了数百次实验验证,最终确保该产品质量稳定。其主持研发的“双橘颗粒”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独家新药,在获批上市前,他跟踪着700多例临床试验,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医院。
2023年华润江中科创城制造基地搬迁时,作为质量技术总监的他带领团队奋战百天,完成工艺等验证253个、各项技术文件1288个,高质高效完成了项目验收,为实现新区医药产业绿色智能“标杆”工厂打下坚实的基础。
扎根中药制造领域三十年,黄贵平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荣誉。他常言,质量既是制药人的底线,更是对患者的承诺。
马晓晖
华润科伦医药(绵阳)有限公司
总经理
“将业务经营发展与医药商品特性相结合,将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是马晓晖多年的工作原则。
2013年,马晓晖担任华润科伦医药(绵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精益管理和不断攻坚克难,公司成为四川省地级医药市场经营规模大、经营网络完善、经营品种齐全、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医药贸易龙头企业。
转型的关键是找准市场脉搏。面对医药行业变革浪潮,她在2015年主导成立绵阳科伦大药房连锁公司,自主研发拥有35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智慧药房系统,目前,该药房已成为绵阳市零售第一品牌和区域性行业标杆。
秉持医药人的初心,马晓晖积极投身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灾情救援任务,以及乡村振兴、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其个人荣获农工党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可持续发展中创造经济价值、健康价值、民生价值,是马晓晖的工作信条,二十余年深耕不辍,她在川西北大地上留下了温暖的笔触。
﹀
不止他们,还有许多华润人
在时代浪潮中展现着劳动者的匠心与创造
这或许就是劳模精神最本真的模样
那就是在每个平凡岗位上
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共同推动着时代向前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