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国际政经形势瞬息万变,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可谓非常之疯狂。
本月,在全球大类资产中,欧洲国债、欧元、COMEX黄金的涨幅位居前三,分别为6.89%、5.74%、5.39%。
ICE Brent原油、Wind中概股100、恒生科技位列跌幅前三,分别为14.04%、9.76%、5.7%。
4月,特朗普掀起关税风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在月内出现大幅杀跌,随后反弹,多数市场月末收绿。
具体来看,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绿,创业板跌幅最大,北证50逆势收红。
沪指当月累计跌1.7%,最新报3279.03点,深成指累计跌5.75%,创业板指累计跌7.4%,科创50累计跌1.01%,北证50累计涨4.72%。
个股层面,涨价概念、内需相关个股成为最大赢家。
其中,联合化学、国芳集团、红宝丽股价实现翻倍,当月累计涨幅达159.09%、117.1%、104.27%。
普利退、沐邦高科、泰禾股份跌幅居前,当月累计跌71.89%、43.46%、40.36%。
与此同时,港股4月走势同样偏弱,主要指数全线收绿。
恒指当月累计跌4.33%,国指累计跌5.1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跌5.7%。
尽管如此,资金依然持续南下,大幅买入港股。
当月,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1666.72亿港元,连续5个月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4月9日单日净买入港股达 355.86亿港元,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最高纪录。
截至4月30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6053.25亿港元,为2024年同期的近三倍,创历史同期新高。
个股层面,现象级消费股彻底爆了。
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组成“港股三姐妹”,领衔港股消费公司暴涨,市值相继登顶千亿。
老铺黄金于2024年6月28日上市,当时发行价为40.5港元/股,之后股价一路走高,一度飙升到881元/股。
截至今日收盘,老铺黄金报719.5港元/股,总市值依然高达1211.4亿港元。
泡泡玛特早在2020年就登陆港股,股价经历过山车,一度曾跌至9.54港元/股。
近期,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Store购物榜,同时知名IP LABUBU3.0在海内外引发抢购潮,泡泡玛特股价随之走高,最高触及199港元/股。
截至今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193.8港元/股,最新市值突破2600亿港元。
其他市场上,特朗普掀起关税风波,但自己却数次改口,反复无常,引得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就是否罢免鲍威尔一事,特朗普及其幕僚表态模糊,三番两次反转,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情绪。
4月,美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道指累计跌3.51%,纳指累计涨0.94%,标普500指数累计跌0.91%。
欧洲股市也不容乐观,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跌1.49%,法国CAC40累计跌3.17%,德国DAX累计涨0.86%。
亚太市场表现倒还算不错,日经225指数当月累计涨1.2%,韩国综合指数累计涨3.04%,印度SENSEX30指数累计涨3.65%。
接下来,即将步入5月,资本市场在经历了4月的至暗时刻之后,可能会迎来一波反弹,配置上可关注“科技+消费”双主线。
展望未来,光大证券预计,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的均值附近,而随着政策的积极发力,中长期资金带来的增量资金或将持续流入市场,对资本市场形成托底,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
配置方向上,关注三类资产:1)稳定类资产,如高股息、黄金。稳定类资产能够在市场面临不确定时提供确定性。
2)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双重驱动下,国产替代相关机会也值得关注。
3)内需消费。海外政策可能长期处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板块值得长期关注。
光大证券认为,在国内政策积极发力,以及海外扰动减弱的双重支撑下,港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回升格局。
可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占优的“哑铃”策略:1)关注中美大博弈背景下国内扶持政策有望持续出台的自主可控、芯片、高端制造相关概念。
2)关注具有自身独立景气度的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
3)继续关注高股息低波动策略,包括通信、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高股息策略仍然可以作为稳定收益的底仓。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