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向东看”:贸易阴云中,这些中国股票被海外机构列为“避风港”

金融界
昨天

当贸易战硝烟弥漫、全球市场波动加剧,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正成为海外资本的焦点议题。Seeking Alpha旗下两大分析师团队Astrada Advisors与The Asian Investor近期联合发声,直指中美科技竞争下中国企业的结构性突围路径:从跨境电商颠覆全球格局,到新能源车碾压特斯拉;从消费电子生态抗衡苹果,到供应链创新打破关税封锁——中国科技股正以创新与全球化双轮驱动,重构全球资本的“中国选择”。本文将深度解析四大被机构点名的核心标的,揭示其穿越贸易战迷雾的底层逻辑。

拼多多:从“低价之王”到“全球电商颠覆者”,Temu能否击穿关税壁垒?

拼多多被Astrada Advisors列为“最具全球颠覆性”的中国电商企业,其核心价值已超越国内市场的“百亿补贴”逻辑,转向跨境市场的“降维打击”。Temu平台自2023年上线以来,以“全托管模式”重构全球电商价值链:通过集中采购、智能物流与本土化运营,将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力。数据显示,Temu在北美市场客单价较亚马逊低40%,但履约时效仅慢2天,其“极致性价比”策略迅速占领美国中低收入群体心智,2025年Q1月活用户突破1.2亿,逼近亚马逊核心市场用户数的1/3。

尽管美国加征关税政策一度引发市场担忧,但Astrada Advisors测算显示,Temu通过规模化采购与供应链优化,仍能保持15%-20%的毛利率,且其用户复购率高达68%,远超行业均值。更关键的是,Temu计划2025年投入50亿美元拓展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其“农村包围城市”的全球化战略或重演拼多多国内崛起路径——在贸易战倒逼下,中国跨境电商正从“成本竞争”转向“生态竞争”,而Temu的“低价+智能物流”组合或成为打破关税封锁的关键。

京东:外卖“奇袭”美团,供应链护城河再升级

京东的“电商+物流+本地生活”生态正释放协同效应,其外卖业务“京东秒送”的上线被视为战略级突破。依托自有骑手团队与智能调度系统,京东外卖首月即覆盖北上广深等20个城市,客单价较美团高15%,但配送时效快8分钟。分析师指出,京东外卖的核心逻辑并非直接盈利,而是通过高频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反哺其电商主业。数据显示,京东外卖用户中,30%为平台新用户,且复购率达65%,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的供应链护城河正在深化。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直接拉动3C数码、家电品类GMV同比增长18%,自营模式与物流效率使其毛利率较天猫、拼多多高出2-3个百分点。此外,京东物流2025年计划新增500个海外仓,覆盖欧美、东南亚等核心市场,其“全球72小时达”网络或成为跨境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在贸易战背景下,京东的“供应链韧性”正成为其抵御外部风险的核心优势。

比亚迪:销量碾压特斯拉,估值却仅为其1/3,中国电动车的“性价比革命”

比亚迪被The Asian Investor称为“中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旗手,其2025年Q1交付量达78.3万辆,同比增长38.7%,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比亚迪“技术平权+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自研电池、芯片、电机等核心技术,其单车毛利率高达25%,较特斯拉高出5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达320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估值层面,比亚迪美股存托凭证(BYDDF)市销率(PS)仅为0.98倍,远低于特斯拉的7.2倍。The Asian Investor测算,若比亚迪保持当前增速,其2026年营收有望突破8000亿元,对应市值或达1.2万亿美元,较当前仍有3倍空间。此外,比亚迪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其泰国工厂2025年投产,匈牙利工厂计划2026年落地,欧洲市场市占率或从2024年的5%提升至2027年的15%。在贸易战倒逼下,中国电动车企业正从“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而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全球建厂”模式或成为突破贸易壁垒的关键。

蔚来:高端市场“逆袭者”,换电模式成护城河

蔚来虽未被Astrada Advisors直接点名,但The Asian Investor强调其“高端定位+换电网络”的差异化优势。2025年Q1,蔚来交付量达5.2万辆,同比增长40.1%,远超宝马、奔驰同期电动车销量。其均价40万元以上的ET7、ES8车型占比超40%,证明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能力。

换电模式是蔚来生态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4月,蔚来已建成2300座换电站,覆盖全国90%地级市,其换电服务用户渗透率达75%。随着换电站单站利用率提升至15次/日,蔚来计划2026年将换电业务分拆上市,估值或达500亿美元。此外,蔚来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加速落地:其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覆盖50个城市,用户使用率超60%,尽管近期发生自动驾驶事故,但蔚来承诺2025年将研发投入翻倍至120亿元,目标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量产。在贸易战与技术封锁双重压力下,蔚来的“高端化+技术自主”战略或成为其穿越周期的关键。

小米集团:从“手机厂商”到“智能生态霸主”,抗衡苹果的全球野心

Astrada Advisors将小米列为“最具苹果潜力的中国公司”,其核心逻辑在于“硬件+软件+服务”生态的爆发力。2024年,小米14系列出货量突破1200万台,推动其ASP(平均售价)提升至3200元,同比增长18%。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小米中高端机型份额已逼近三星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AIoT生态。其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7.4亿台,米家APP月活用户超1.2亿,覆盖手机、汽车、家电、机器人等200余个品类。2024年,小米生态链企业GMV达1800亿元,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在加速落地:小米SU7车型2025年Q1交付量达2.3万辆,城市NOA功能用户使用率超60%。尽管近期发生自动驾驶事故,但小米承诺2025年将研发投入翻倍至120亿元,目标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量产。在贸易战与技术脱钩背景下,小米的“生态化+全球化”布局或成为其突破封锁的关键。

全球资本的“中国选择”

在贸易战与科技战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科技企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创新竞争”。拼多多、京东、比亚迪、小米等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生态化扩张与核心技术突破,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如Astrada Advisors所言:“当美国试图‘脱钩’时,中国科技股正以更快的速度‘再挂钩’全球市场。”在这场全球资本的“中国选择”中,创新与全球化已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数据来源:Seeking Alpha分析师报告、公司财报、彭博社、乘联会、Counterpoint Research)

责任编辑:山上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