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菲特钦定的接班人Greg Abel,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

投资有道
05-10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临近结束之时,突然说到自己年底就要退休了,由Greg Abel接任伯克希尔的CEO一职,不过老巴会继续担任董事长。

虽然令人稍感错愕,但实际也在情理之中。

早在2021年,其实芒格已经隐约透露过,Greg Abel会是伯克希尔集团的正式接班人。

巴菲特在后来的访谈中,也承认了这事,但当时谁都不确定具体接班时间。

最近几年大大小小的公众场合,除了老巴孤身出面的那些,他基本都带着这位Abel,比如去日本和五大商社洽谈,还有接受CNBC专访,而在今年的股东大会,Abel已经全程坐在了主席台的居中位置。

不过,对咱们中国同胞来说,除非深度关注伯克希尔集团,或是研究价值投资多年,一般对这位Abel不会了解太多。

毕竟,巴芒二老的光芒太盛,几十年的股东大会、股东信、公开演讲和推荐书籍,还有他们无数的投资实战案例,看都看不完,读都读不透,实在无暇他顾了

本文聚焦这位即将正式接棒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新任掌门人,分享关于他的10件事。或许,明年的“致股东的信”,就将由这位新任CEO执笔撰写了(当然我还是期待巴菲特作为董事长继续写)。

一、年薪2000万,无期权激励

2023年,伯克希尔把Abel和掌管保险业务的 Ajit Jain的总薪酬,都从1900万美元提高到了2000 万美元。之前的1900万里,包含1600万固定工资+300万的年度奖金。

新的薪酬总包里,也没有任何限制性股票和激励期权。

同时,这一数字,在同等规模的美国公司里,仅属中等偏下。

这种全现金+无期权的形式,当然都由老巴直接拍板决定,不借助顾问,也不与同行对标,他只考量了两位副董事长为股东创造的长期净利润与所承担的责任。

二、持续增持伯克希尔股票

为什么伯克希尔不像其他大型公司或者硅谷创业公司那样,给高管发点期权激励呢?

芒格以前解释过,期权的弊病很多,一方面,高管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未必一致。另一方面,如果是增发的期权,还会稀释现有股东在公司的股权比例。

伯克希尔直接给业绩出众的CEO们发高薪和奖金,让CEO自掏腰包去购买公司的股票,由此使得高管的利益和公司一致,同时也避免了复杂的股权和激励结构。

Abel在2022年–2023年间,多次用现金在公开市场增持伯克希尔A/B 股。仅2023年 3月,他就投入了2500 万美元,个人持仓现已逾1.8 亿美元。

总之,这是巴芒多次强调的“高管和股东坐一条船”的价值观,巴菲特也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特别提到,虽然他将卸任CEO,但他不会卖掉任何1股伯克希尔的股票。

三、掌管所有非保险业务

自 2018 年起,Greg Abel 正式被任命为伯克希尔掌管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全面负责集团旗下所有非保险子公司的运营管理。

Abel的职责范围涵盖了从铁路运输、能源、公用事业到制造、零售等多个领域,包括BNSF铁路、BHE(后文详述)、公用事业、制造、零售等超过90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万人。

这整块业务,年营收高达2700亿美元,贡献了约250亿美元经营利润。也许,正是这份实战成绩,让巴芒最终选择了他接棒 CEO 。

根据今年股东大会后第二天的讨论,伯克希尔董事会已经正式同意Abel于2026 年1月1日接任CEO 职务。

四、加拿大人,出身普通

1962年,Abel出生于加拿大Edmonton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这座城市正是加拿大的石油之都。Abel 少年时期,曾靠捡空瓶、送传单、在林业工地打工攒学费。

巧合的是,老巴小时候也干过所有这些零工,不过他最爱的肯定还是送报纸和在他祖父的杂货商店打工。

比巴菲特大6岁的芒格,更早的时候也曾在这个商店打过工。不过,两人当时未能成为同事

Abel早年的经历,让他也同样对成本、现金流和长期回报保持着和老巴一样近乎偏执的态度,巴菲特曾评价他:每花一美元都像在掏自己口袋。

五、由审计师转行而来

Abel以优异成绩毕业于University of Alberta,不过,他最初喜欢的是金融专业,后来才转向会计专业,据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

1984年,他加入普华永道(PwC)埃德蒙顿办公室,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

后来,因服务CalEnergy的审计项目,Abel于90年代初跳槽至这家地热发电企业,从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能源并购与运营生涯。

六、“一亿变百亿”

CalEnergy在1992 年的营业收入才1.27 亿美元,净利润大概3000万。此时加入的Abel也才30岁左右,是公司的一名主管会计。

在90年代,CalEnergy在董事Walter Scott (巴菲特儿时好友)与CEO David Sokol的带领下,通过逆周期收购曾经估值火热、但后已大幅贬值甚至处于破产中的同类公司,不断壮大自己。

1999年初,CalEnergy以27.5元美元每股收购了爱荷华州的公用事业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Company,同时承接了14亿美元债务。合并之后,CalEnergy 改名为 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Company,MEHC

1999年底到2000年初,巴菲特加入进来,伯克希尔联合Walter Scott 家族与 CEO David Sokol,要约收购 MEHC。

最终,伯克希尔持股超 75%,Sokol和Abel都继续留任。

MEHC基本不分红,每年把80%以上自由现金流再投入天然气管网、输电和可再生能源比如风电。

2014年,为凸显伯克希尔的持股和多元能源的版图,MEHC改名为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我们今天看到的BHE由此诞生,在当时公司保持了治理结构不变,由Abel继续出任董事长兼 CEO。

最终,BHE成了年营收超250亿美元、美国风电装机量最大的公司,是北美少数横跨电、气、LNG(液化天然气)三条赛道的超级能源集团。

七、避免利益冲突

自2015 年合并完成起,伯克希尔持有卡夫亨氏Kraft Heinz 26% 股权,并派 Greg Abel 担任董事。但是,随着他2018年升任伯克希尔副董事长,并接管全部非保险业务,董事会公文已多次提示他的“工作承诺显著增加”。

2024年2月,Greg Abel主动辞去了卡夫亨氏董事一职,公开原因是“其他业务承诺other business commitments”,而非任何分歧。

这一举动,既消除了伯克希尔作为大股东与被投公司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比如避免在卡夫亨氏的薪酬、并购或减持决策中出现双重角色,也让Abel能在接任伯克希尔CEO前,全力投入管理那90多家非保险子公司。

要知道,Abel的昔日领导Sokol,曾在向巴菲特推荐收购润滑油制造商Lubrizol之前,个人名义购入了该公司股票,由此受到了外界质疑,不得不于2011年黯然离职。

遥想当年,这位Sokol也是呼声很高的接班候选人之一啊。

八、擅长和监管层打交道

2005 年,伯克希尔收购了PacifiCorp ,但这家公司有四座建于 1918-1964 年的水电站,因阻断鲑鱼回游,而遭印第安部落、环保团体和州政府的连年诉讼。

当时,如果强制拆除,全部费用与生态索赔可能超过60 亿美元,如果拒绝拆除,PacifiCorp又会面临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中止牌照许可,同时还背负“鱼类杀手”之类的骂名。

2008年,Abel把40多个利益相关方(两州政府、六个印第安部落、联邦机构、环保 NGO)带到同一桌上。

Abel表示同意拆坝,但须严控成本,各方签署了《拆坝意向协议》,但最终责任归属与资金缺口始终无解。

2019-2020年,美国内政部要求就拆坝方案重新表态,Abel乘船亲赴河段实地考察,随后重启谈判,并明确了拆坝会是“多方共同的里程碑”。

最终,Abel 设计了4.5亿美元的成本封顶方案,FERC于 2022 年批准了许可证给专设的非营利实体,PacifiCorp豁免后续超支责任 。

2023-2024年,四个水坝全部爆破完成,恢复约 400 英里自由河道,鲑鱼又可以重返上游产卵了(好幸福🤣)。

这桩将近纠缠20年的“克拉马斯河四坝拆除案”,可以算是Abel擅长和监管层博弈、以及多方谈判的经典案例了。

九、手腕强硬

能源公司大多长期面临棘手的火灾诉讼风险,伯克希尔也是如此。

还是PacifiCorp,它在2020 年俄勒冈与北加州野火中面临逾480亿美元索赔,已计提27.5 亿美元预税损失,并在2024 年发行了38 亿美元投资级债券为和解买单 。

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Abel首次公开宣布PacifiCorp的运营原则已不再是“尽量不断电” ,而是在极端高温+烈风红旗预警时,优先实施“公共安全停电”,即便这会导致医院和数据中心短暂失电,当然PacifiCorp会提前建好本地备用电源,并及时与客户沟通。

Abel的强硬体现在,他公开否定了能源行业内必须24 小时供电的惯例,把断电转为了常态操作。

十、接棒老巴,不似老巴?

其实在看了Abel的很多故事之后,我对这个人的印象反而是:相比巴菲特,他更像杰克韦尔奇。

Fortune杂志今年的专题报道提到:“与放手管理的巴菲特不同,阿贝尔事必躬亲,对低效表现绝不姑息。”

Brooks跑鞋前CEO Jim Weber曾说,阿贝尔每年都会数次造访Brooks在西雅图的总部,与管理层讨论公司战略。DQ CEO Troy Bader也说:“Abel会像任何一位优秀的管理者那样向我们施压。”

而巴菲特是出了名的极少主动联系被投公司的CEO,经常是CEO自己想到要找巴菲特聊聊。当年巴芒收购喜诗糖果后,喜诗的高管很多年甚至都没来过一次公司总部奥马哈汇报工作。

巴菲特本人也在2023年接受CNBC采访时说:格雷格在执行方面可能比我要强硬。当然,他在执行完后,还能带着微笑离开,而被执行的人也能感觉良好。

不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不相似”,并不一定是坏事。

正如乔布斯和库克一样,初代创始人和接班人之间,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外,往往更多的是互补,否则他们难以共事几十年。

但到了外人眼里,两人在管理风格、能力圈和性格方面,就会显得差异颇大,甚至南辕北辙,由此大家就会对于是否能够顺利接班、带领公司继续辉煌等等问题,产生诸多担忧。

库克老哥在当年接任苹果CEO之时,几乎被外界一致看衰,认为他毫无乔帮主的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只懂供应链,性格保守,只是一个合格的高级打工仔而已,苹果离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后来,很多人都卖出了苹果股票,苹果的PE持续下跌,曾和老巴共进午餐的段姓男子发现低估机会,遂买入。

两年后,苹果依然低估,老巴也发现了这个黄金宝藏,花了好几年时间,大手笔加仓,由此成了这位奥马哈股神一生之中,赚钱金额最多的一笔投资,并一举洗刷掉了他不懂科技股的名头。

库克,今年也来到了股东大会,并在开场没多久就专程被巴菲特感谢了一番,也许库克接棒乔布斯执掌苹果,就是老巴心中最完美的接班案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