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AI上做对了什么?有哪些困境?

科技资本论
05-23

腾讯自发布一季报以来股价表现平平,虽有小涨,但未能创出新高。在一季报中,腾讯管理层虽然强调了AI对广告业务的提升,但未量化到具体的收入,也没有披露任何与AI相关的运营数据。

近日腾讯云在AI应用产业峰会上又展示了一些模型,接下来本文将讨论:腾讯在AI上的布局推进到哪一步了,目前在业界处于什么水平和位置?腾讯在AI上做对了什么,又有哪些困境?未来影响腾讯在AI上竞争的因素有哪些?

在我看来,接入Deepseek是腾讯AI的战略拐点,而且腾讯做对了。

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2025年4月,混元的访问量只有107万,远低于Deepseek的4.8亿、豆包的5291万、阿里通义的2353万、文心一言的1059万。

而元宝的访问量有2852万,虽然仍排在Deepseek和豆包后面,但超过了阿里通义,远胜于百度文心一言。

Questmobile发布了一份中国AI应用报告,分门别类地对比了中国市场上各类AI应用的表现(所有数据都是2025年3月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看原生AI应用:腾讯元宝的月活跃用户为4100万,市场排名第七。前面六家除了Deepseek和豆包,还有华为的小艺、oppo的小布、小米的超级小爱和vivo的蓝心小V。

元宝的月人均使用次数为22次,在原生AI应用中排第8。排在它前面的除了豆包、Deepseek、超级小爱、蓝心小V,还有即梦AI、kimi和智谱清言。

但腾讯元宝的月活用户规模环比增速高达58.0%,居首位,远超豆包的14%、通义的10%、Deepseek的7%。

当然元宝3月份的快速增长除了因为接入了Deepseek,还得益于微信的加持,当时微信在九宫格中开通了元宝的限期下载。4月份,元宝作为聊天机器人在微信上线,用户可以添加为好友,我相信,元宝4月份的访问量达到2852万,也受益于此。

接着看AI插件应用:微信-AI搜索的表现排第三。2025年3月,AI应用插件排名第一为百度-AI搜索,用户规模达2.91亿,占主App的41.9%;排第二的是抖音-AI搜,用户规模为2.03亿,占比达23.0%;微信-AI搜索的月活用户为1.63亿,占主APP的比例为14.9%;

微信-AI搜索的月人均使用次数为15.9次,也排第三。略低于头条-AI搜的17.4次,高于抖音-AI搜的8.3次。

插件中排名第一的是腾讯新闻的AI插件新闻妹,为了体验它,我特地下载了已弃用多年的腾讯新闻APP,查询很久才弄清楚怎么使用,原来是在新闻背后的评论区@新闻妹向它提问。这种功能简直太扯了,不知道为什么能排第一,在我看来毫无价值。

再看网页端AI应用:2025年3月,腾讯文档的月活用户为1554万,排第六。排在前面的是Deepseek、百度的三款产品和豆包。

但如果论月人均使用次数,腾讯文档为12.6次,居首位。跟在后面的是 DeepSeek(9.8次)、Kimi(9.5次),百度的三款产品只有6-7次。

综合来看,腾讯AI居国内第一阵营。除了DeepSeek这个开源大模型,腾讯和阿里、字节三足鼎立。此三家公司,无论是大模型还是AI原生应用、AI插件,豆包都全面领先。而腾讯和阿里相比,各有侧重。

腾讯推出了元宝这个面向C端用户的AI原生应用,并且已经跟微信打通。微信还接入了AI搜索,作为抢占AI流量的一个入口。

其实去年10月,腾讯还在QQ上推出了智能体。Questmobile的报告还显示,2025年3月QQ智能体的月活为958万,在AI社交中排第三,排在它前面的是快手快崽。

但我现在上QQ,怎么也搜不到智能体。打听了一下,听说这个功能被下线了,目前正在内测。可见之前的想法还不成熟,不知道何时会重新上线。

5月19日,腾讯对QQ浏览器进行了AI升级,推出了Q-BOT。根据statacounter的数据, QQ 浏览器的全平台市场份额只有6.52%,排名靠后,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用户入口。

加上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正逐一打通自己的各大用户入口,全面向AI转型。

相比之下,阿里的两大主平台淘宝、天猫没有明显的AI功能,倒是夸克这个不温不火的老产品正在全面向AI推进。而阿里巴巴整体AI战略的重点还是在B端,无论是阿里云、钉钉,还是魔搭社区,均围绕B端开发者而展开。在这里不展开了,以后有时间单独撰文分析。

以上是目前国内的情况。如果放眼全球,腾讯AI处于什么水平呢?在我看来,跟openAI和谷歌没法比,因为对方的基础研究实力太强了。具有一些可比性的是meta和X,毕竟都是做社交的。

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2025年4月,元宝访问量为2852万,高于meta .ai的1107万,低于grok的1.9亿。考虑到元宝2月才接入deepseek、4月上线微信好友,我认为这个表现还不错。

毕竟meta的应用家族月活高达20亿,而X也已经把grok放在了APP首页底部的主功能栏,非常显眼,而元宝在微信上还是隐藏的,也还没做推广。微信的月活为14亿,而X的月活大概为6亿左右,从流量表现来看,元宝要超过grok是指日可待。

整体评估腾讯AI的表现,我认为,进步是由Deepseek带来的。换句话说,腾讯严重倚赖Deepseek,这是它的一大困境。

虽然腾讯也在努力发展混元,今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多模态模型和垂直模型。但说实话,我认为,最具领先优势、可能脱颖而出的是混元游戏模型。

现在还是一个视觉模型,用以生成游戏素材和概念草案,让美术设计师的效率提升数十倍。接下来我觉得它还可以加入3D模型,用图像生成3D资产。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在做游戏模型上确实有无人匹敌的优势。但这个模型更多是面向B端,即腾讯自身的游戏业务以及第三方游戏开发者。

至于面向普通用户的通用大语言模型,腾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必须倚赖Deepseek,这就有点像把大脑交给了别人,会让腾讯很被动。

最近看了微软build2025和谷歌2025开发者大会,微软的战略很清晰,要从操作系统层面用AI重写互联网,通过控制开发者生态,从而实现对用户的控制。而谷歌不仅有强大的大模型、庞大的应用生态(包括软件和硬件),还决定重归眼镜业务,显然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占据用户界面。

腾讯既无操作系统,又无硬件。从Questmobile的AI原生应用排名就能发现,手机厂商的AI助手霸占了前几名,均排在腾讯前面。我逐一试用过这些手机厂商的原生AI助手,说实话,能力不怎么样,且并非本地部署,也是云应用,没什么竞争力。但架不住那是人家自己的地盘,你要不要都内置了。

我几乎可以断定,未来无论自己的大模型好不好,手机厂商们都不会把AI主导权轻易让出去。就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结成硬核联盟,一起薅互联网大厂的羊毛。这是在未来的AI竞争中,腾讯的另一个困境。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