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周四(7月3日)亚洲开启交易时段后,比特币在10.85万美元上方维持涨势,比特币昨日突破最近的狭窄价格区间,近一个月来首次威胁到11万美元的水平,不过多项数据显示专业交易员尚未完全跟进。
比特币周三突破109,000美元,盘中曾短暂回踩105,200美元支撑位。这轮上涨与欧元区货币扩张和美国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数据同步出现。
尽管比特币交易价格仅比历史高点低约2%,但根据比特币衍生品指标来看,交易员仍不愿转为看涨。这种谨慎态度让一些投资者对这轮涨势的可持续性产生疑问。
(来源:laevitas.ch)
周三,比特币期货溢价仍低于5%的中性门槛。从周一的4%略有回升,延续了6月11日以来的趋势,当时比特币上一次测试110,000美元关口时,该指标也曾接近看涨区域。
虽然很难确定周三上涨的单一催化因素,但欧元区4月创纪录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周一公布的数据表明M2同比增长2.7%,与美国货币基础扩张的走势一致。与此同时,美国ADP数据显示6月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减少33,000人。
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比特币杠杆多头需求低迷反映出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如果7月9日之前未达成协议,将把日本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到30%以上。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大使已指示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在本周访问华盛顿期间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欧洲多国据称要求降低当前10%的对等关税,尽管内部对于是否进行报复存在分歧。
为了判断衍生品市场的谨慎是否仅限于期货,可以观察比特币期权市场。如果交易员预期大幅下跌,25% delta偏度指标会升至6%以上,因为看跌期权的溢价高于看涨期权。目前该指标维持在0%,与两天前持平,表明交易员认为价格上涨或下跌的风险大致均衡。尽管在109,000美元价位上市场情绪仍显平淡,但这已较6月22日的看跌情绪有所改善。
(来源:laevitas.ch)
尽管比特币价格升至三周高点,但中国市场对加密货币的需求却显著下降,根据稳定币溢价可以看出这一点。
Tether相对人民币的折价通常反映出恐慌情绪,因为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套现退出加密市场。相反,当对加密货币需求强劲时,稳定币通常会高于其锚定水平。目前约1%的折价是自5月中旬以来最大,显示出投资者对比特币近期涨势缺乏信心。
(来源:OKX)
交易员对持续的关税战后果越来越担忧,尤其是在周二比特币现货ETF净流出3.42亿美元之后。因此,衍生品市场的低迷也反映了更广泛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7月可能迎来大波动
K33研究主管Vetle Lunde表示,7月可能成为比特币波动性加大的一个月,驱动因素主要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预计特朗普将在周五之前签署一项有争议的扩张性预算案,被称为“美丽的大法案”。该法案可能会将美国赤字扩大3.3万亿美元,Lunde称这对像比特币这样的稀缺资产来说是利好。
另一个关键时间点是7月9日的关税期限,届时特朗普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贸易姿态。
第三个重要节点是7月22日,这是备受期待的加密货币行政命令采取行动的最后期限,届时可能会公布有关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的最新动态。
“7月充满了潜在的特朗普波动性,”Lunde说。不过,他指出,加密市场目前相对平稳,没有出现过度投机。
“没有理由预期加密市场会出现大规模去杠杆化,因为杠杆仍然受到控制,”他说,“这有利于保持现货持仓,耐心等待,进入一个以季节性平淡著称的阶段。”
渣打预计比特币将达到20万美元
标准渣打银行分析师Geoff Kendrick周三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强劲的机构兴趣和公司金库的持续买入,比特币有望迎来“历史上表现最好的下半年”。
渣打银行预测:到2025年第三季度末达到135,000美元;到2025年第四季度末有可能达到200,000美元。
渣打分析师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比特币买入量将分别超过第二季度强劲的24.5万枚,并表示比特币将创下高于5月创下的历史最高价111,814美元的新纪录。“比特币将在下半年刷新历史新高,”Kendrick写道。
他补充说,这是因为比特币已经打破了过去减半后18个月价格下跌的惯性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原本应在2025年9月至10月期间出现价格下跌。”
不过,他也提醒说,下半年走势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认为,由于市场担忧这种历史模式会重演,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初价格可能会出现震荡,”他写道,“但我们预计在ETF和金库持续买入的支撑下,价格将恢复上行趋势。”
他指出,在以往的所有减半周期里,比特币金库公司的支持和ETF都是缺失的。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