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回归白宫引发市场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顶级公司选择回购股票,而不是冒险投资。
CSL、Wesfarmers 和 JB Hi-Fi 预计将加入澳洲上市公司“回购热潮”——今年已有 41家S&P/ASX 200 成分公司进行股票回购,逼近2024年创下的45家历史记录。
研究机构 MST Marquee 表示,由于8月财报季通常是企业宣布回购的高峰期,2025年极有可能打破纪录。
CSL chief executive Paul McKenzie is expected to announce a share buyback. Eamon Gallagher
MST 分析师 Hasan Tevfik 指出,自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澳洲上市公司董事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资本分配方式。
“有闲钱的公司现在并不愿意投资,因为不确定性太高。相比之下,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是最稳妥的选择。”
相比之下:
而股票回购能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提升每股盈利(EPS),从而提振股价。
自2011年澳洲《公司法》引入“两击制”以来,董事会面临更大压力:
Tevfik 指出,即便是一些过往不以回购著称、但近期盈利承压的公司,也纷纷考虑加入这一行列。
MST 建议投资者增持那些具备高现金流、资产负债稳健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最有可能在财报季宣布回购计划。
尽管银行股回购趋缓导致回购总额下降,但今年已完成回购金额达46亿澳元,MST预计年内仍将增加约53亿澳元。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都会在当前估值下继续回购:
“我会很惊讶如果CBA(联邦银行)还在180澳元高位和32倍PE下买自家股票,”——Atlas Funds Management 首席投资官 Hugh Dive
即便银行暂时不执行回购,其“随时可能启动”的信号本身也能震慑空头、支撑股价。
Tevfik 坦言自己是“坚定的回购粉”:
“股票回购是成熟公司资本管理能力的体现,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稳健、运营良好。”
MST数据显示:ASX上市公司中,实施回购计划的公司在随后12个月内的股价表现中位数高出大盘10%。
回购不仅提升了回报,还作为一个“信号”,表明这是一家“优质公司”——而优质企业长期来看总是跑赢市场的。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