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爆红到产业常红

贵阳日报
07-24

转自:贵州日报

7月20日晚,台盘村“六月六”篮球赛公开组决赛比赛现场。

赛场上的激烈比拼。

赛场上的激烈比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钱仕豪

7月20日晚,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篮球场被山呼海啸的呐喊声淹没。

球员突破、投篮,比分紧咬至最后一秒。当终场哨响,这场历经10天、195支球队鏖战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总决赛落幕,也为“村BA”4岁生日添上浓墨重彩的注脚。

4年前,一条“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的视频火爆全网,因纯粹的热爱与震天的呐喊意外出圈,被网友亲切冠以“村BA”之名。

4年后,这一赛事已裂变为覆盖全国超4000支球队、吸引超500万线下群众参与的乡村篮球赛事,累计网络曝光量突破1000亿人次。

台江县以惊人的敏锐洞察力,将奔涌而来的流量引向产业沃土,摸索出“一赛、一市、一演、一播、一游”的“六个一”融合模式。

夜幕降临,“村BA”赛场不远处,深山星光夜市灯火通明,人流如织。苗绣摊位上,绣娘周艳文飞针走线:“以前绣品难卖,现在游客抢着要。靠这个手艺,家里盖起了新房。”她口中的“妈妈制造”项目已带动300余名绣娘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活家”。更令人惊叹的是,百位绣娘创作的22米苗绣长卷已亮相法国巴黎卢浮宫,古老技艺借“村BA”东风登上世界舞台。

流量催生新业态,百余个本土直播团队、500余名“村播”让“鲤吻香米”“苗家酸汤鱼”“高山紫薯”等特产插上翅膀飞出大山;“村BA”系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200万元。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人坦言:“我们意识到,单一的赛事热度难以持久,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让游客留下来、拉动消费。”

在台盘村,返乡青年黄兴强将老宅改造成网红民宿。“‘村BA’带火了旅游,我家小院收入也不错。”黄兴强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村里许多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青年返乡率从2021年前不足30%跃升至如今的70%以上。

数据显示,2024年,台江县接待游客378.6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43.66亿元,同比均增长3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6.8%,居黔东南州首位。今年1月至6月,客流增长势头不减,台江县接待游客191.45万人次,同比增长22.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13.61%。

值得注意的是,“村BA”的产业转化绝非简单“蹭热点”,而是以体育为媒,深挖本土资源,激活内生动力。当前,台江县围绕“村BA”,加速推进产业融合,以文创赋能非遗,打造“台江礼物”系列文创产品,进一步拓展体旅链条,建设篮球小镇并吸引体育产业集聚。该县将体育赛事作为引擎,牵引文化、旅游、农业、制造等多产业协同共振,形成了自我“造血”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这是“村BA”的第4个盛夏,依然如火如荼。“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贵州赛区选拔赛、“村BA”球王争霸赛、跟着“村BA”去旅行——“村BA”全国联赛等赛事无缝衔接。深山音乐会、民俗文化展演、乡村美食嘉年华轮番登场,目标直指“旺季更旺”。

“4年前,我们只想要一场纯粹的篮球赛。4年后,它托起了乡亲们致富的希望。”“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总决赛落幕的深夜,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望着仍未散尽的人群,目光沉静而坚定,“无论走多远,‘村BA’的灵魂永远是赛场上那份不掺假的热情。守住了它,就守住了常红的根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