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关键词 | 企业 筹划赴港上市共 2164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7月29日,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同时,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目前相关细节尚未确定。得益于自去年起,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持续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加快符合资格的A股公司申请审批流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0家A股公司官宣筹划港股上市。相关机构表示,对于那些希望增强全球化布局的A股公司而言,赴港上市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他们在境外市场的融资能力,还能助力其在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年内赴港上市企业盘点
主营锂电池隔膜的星源材质晚间公告,公司已于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国内电解液企业天赐材料公告宣布,计划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主营锂电池的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资料。
宁德时代H股在港交所上市,吸引了包括中国石化、科威特投资局等顶尖投资机构在内的23家基石投资者,共募集资金逾353亿港元。
主营改性塑料的国恩股份表示已正式开启境外发行H股并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筹备进程。
主营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的中伟股份递交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上刊登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资料。
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为何青睐赴港上市
近年来港交所优化了上市流程,将A+H股审批周期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降低最低H股数门槛(以宁德时代为例,从官宣到递表仅用两个月)。门槛低、审批快且成功率更高,加之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明显转好,这些都吸引了亟需补充资金的诸多企业。
另外,今年港股IPO获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部分受国际机构投资者追捧,全球基金对中国资产配置兴趣提升,外资基石投资者规模创近5年新高,南向资金成为港股市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年初至今仅7个月,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过8200亿港元,这一规模超过了2024年全年水平,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
赴港上市成为企业走向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跳板。运用国际化资金,建设国际化项目,是多家企业的共同选择。以宁德时代为例,5月20日,宁德时代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香港上市,创近年上市速度纪录,从2月11日交表到上市,历时仅3个多月。宁德时代是次IPO全球发售1.355786亿股H股(含行使发售量调整权额外发行1768.41万股),每股定价236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356.57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353.31亿港元。宁德时代另有15%超额配股权,倘后续悉数行使,全球发售股份数目将增至约1.56亿股,募资将达到410.06亿港元(约52.2亿美元)。所募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据招股书披露,参与本次基石认购的投资者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高毅资产、瑞银、橡树资本、未来资产、加拿大皇家银行、太保、泰康、博裕、景林等23家。其中,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分别认购5亿美元、5亿美元、2亿美元。
港股募资要克服多重挑战
尽管港股低门槛和国际化优势对企业吸引力很大,但并非意味着港股上市是想上就上的,还要克服多重挑战。首先,尽管港股对是否盈利的包容性较高,但对环保、财务等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要求也很高。以环保为例,港交所不仅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还计划从2025年起实施更严格的气候信息强制披露规定。企业要实现港股上市就需在环保、方面投入更多,这对容易出现环保危机的能源企业来说需要谨慎权衡。
若企业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A+H架构),还需同时满足两地监管要求,境内外的财务审计标准差异,从而增加了合规复杂度,这也是不小的资金投入成本。
其次,港股普遍存在估值折让的现象,同样的公司港股估值明显低于A股。这意味着企业赴港上市,需要做好融资打折的心理准备。
此外,港股流动性长期弱于A股,尤其是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企业实施难度较大。一方面,港股流动性集中于头部企业,中小市值公司易陷入“低成交—低估值—融资难”的恶性循环,导致H股融资规模受限;另一方面,港交所虽通过降低H股比例门槛(如从15%降至10%或30亿港元市值)减轻资金压力,但小型公司仍需面对复杂的跨境资本管理。此外,港股投资者偏好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新兴行业或中小型科技公司或难以获得足够关注,进一步削弱其融资能力。
因此,对企业来说,港股上市只是起点,而非终点。机会与挑战并存,如何应用好港股这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需要做好长期稳健经营和长远战略规划的准备。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