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兴文“点绿成金”:方竹满山青,乡村避暑“火”,油茶富一方​​

国家民委网站
昨天

转自:国家民委

方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避暑经济”铺就致富路,荒坡残林种油茶,“废地”变“宝库”……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要求,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功能,成为四川省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的一个缩影。

兴文县仙峰旅游度假区。  王磊 摄

小小方竹撬动大产业

走进兴文县仙峰苗族乡,连绵的山峦间翠竹如海,这里被中国林学会认定为“中国方竹之乡”。

近年来,四川省瞄准民族地区优势产业资源,探索建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产业振兴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仙峰乡竹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了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仙峰旅游度假区一角。王磊  摄

谁也想不到,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开采煤硫矿为主的工业区,土地石漠化严重。村民陈文富回忆,2010年前后,当地意识到“黑色”经济不可持续,遂向“绿色”转型。

当时,仙峰山顶有2万多亩野生方竹林,因无人管护,产量很低。方竹笋口感鲜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市场需求旺盛,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以方竹为突破口,当地政府鼓励村民移栽野生方竹,同时以“造竹”推动生态建设,重点在石漠化地区、工矿废弃地、荒山等地开展大规模绿化造林。

为提高方竹的种植效率,仙峰乡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2021年,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在仙峰乡建立工作站,引入竹林土壤增氧、竹林结构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养护技术,显著提升了方竹林的产量和质量。竹笋亩产量从150斤提升至500斤,部分区域突破1000斤。

仙峰苗族乡一家方竹笋加工厂内,工人正在进行竹筝初加工。刘世光 摄

围绕方竹笋,当地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新鲜采摘的竹笋经过分级筛选、保鲜处理、冷链物流等环节,迅速运往远方。“凌晨采挖,通过空运,新鲜的竹笋当天就能出现在沿海地区的超市货架上。”仙峰乡副乡长冯毅说。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方竹笋初加工基地。王磊 摄

为延长方竹笋的保存时间,仙峰乡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整合其他资金建设方竹加工厂,为附近50余名民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经过10余年发展,仙峰乡方竹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余亩,年产笋约8300吨,产值6600万元,实现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4亿元,带动全乡农民年人均增收3200余元。目前全乡近95%的家庭从事与方竹相关的产业。

乡村康养旅游铺就致富路

夏日的仙云峰旅游度假区,山道蜿蜒,古木参天。度假区内,生态苗乡民宿区建筑错落有致,巧妙融入苗族吊脚楼元素;星空帐篷区则以星座为灵感,透明穹顶让游客“枕着星河入眠”;小木屋度假区内,一栋栋木制房屋与丛林融为一体,尽显生态和谐之美……

仙云峰位于仙峰乡群鱼社区村。自2015年起,群鱼社区村的7家煤硫矿山企业逐渐关停。村民失去了收入来源,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为找到新的发展支撑,该村依托海拔高气候凉爽、竹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旅游。

游客在兴文县苗医体验馆体验苗医药理疗。王磊 摄

群鱼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陈双介绍,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帮扶资金支持下,历经10年建成了仙云峰旅游度假区。度假区规划240亩,巧妙融合康养服务与苗药度假养生元素,目前已成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村庄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陈双告诉记者,2024年暑期,度假区日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达15余万人次,以旅游为纽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增收,旅游收入突破4500万元。

群鱼社区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兴文县“以文塑旅、以旅富兴”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国家民委和四川省民宗委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用,结合其他涉农资金,助力特色旅游产业建设,既打响了特色旅游产业名片,也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兴文县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说。

荒坡残林种油茶变废为宝

行走在麒麟苗族乡山间,油茶林从山顶绵延而下。曾经的荒坡、残次林地,因油茶产业的兴起而被赋予新生。目前全乡油茶种植已达1万亩。

兴文县油茶加工厂。王磊 摄

“油茶在残次林的种植,是变废为宝的体现,油茶抗风险能力强,油茶油市场前景好,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好产业。”在麒麟乡千亩油茶示范基地内,乡党委书记胡亚说。

油茶又名茶子树、茶油树,产出的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油。近年来,兴文县针对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山地多耕地少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发展山区特色林业。

“油茶种植虽然投产周期长,但通过探索‘以短补长’‘高矮结合’等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油茶丰产前的管护问题。”胡亚向记者介绍,油茶栽种行间距比较宽,在油茶丰产前的6年至8年,可在林间套种茶叶、中药材或粮食作物,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山茶油具有多种功效,受到中高端消费者青睐。“按当前亩产山茶油50斤计算,每亩产值达5000元,群众可在丰产期内获得稳定收益。”胡亚说,目前,“三合山茶油”品牌产品已成功进入市场。

在麒麟乡三合村,占地3800平方米的油茶加工厂已建成投产。厂区内,崭新的脱籽、烘干、压榨、精炼生产线有序运转,日处理茶籽能力达到5吨。

“加工厂让油茶从传统手工榨油转变为现代化机器压榨,显著提升了出油率,进一步增加了各族群众收入。”胡亚说。

记者了解到,支撑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是来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扶持。“未来5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园区。”胡亚表示,这个被资金激活、被科技赋能、被产业链串联的绿色产业,正成为川南乡村振兴路上最醇厚的“希望之香”。

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统筹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按照“投向错位、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绩效提升”的原则,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结合起来,紧抓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两个关键因素,重点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美村寨等示范工程项目300多个,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

编辑 | 王珍 丛蓉

制作 | 石建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