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理论预言的“三级能隙”

市场资讯
08/1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IT之家)

IT之家 8 月 10 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增明、乔振华、秦维团队在二维莫尔超晶格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极高压力的范德华异质结量子输运测量技术,并以石墨烯 / 六方氮化硼(h-BN)莫尔超晶格为平台,实验证明了通过压力可大幅增强莫尔势,首次观测到理论预言的“三级能隙”。

IT之家查询获悉,这一成果已于 7 月 24 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DOI:10.1103 / xs5j-hp3p),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为利用压力调控莫尔电子能带、探索新奇关联物态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

▲ 高压下石墨烯 / 六方氮化硼莫尔超晶格的量子输运性质与能带结构演化

莫尔超晶格为构筑和调控关联量子物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传统上,科学家主要通过改变转角来调节莫尔周期性,但器件制备完成后转角便固定下来,难以实现动态调控。静水压作为一种“洁净”的原位调控手段,可以在不改变莫尔周期的情况下连续调节层间耦合,从而有效调控莫尔能带结构。

然而,此前的相关量子输运研究受限于技术瓶颈,压力通常无法超过 3GPa,远未达到探索莫尔体系丰富物理现象所需的压力区间。

为突破这一限制,该团队开发了创新的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量子输运测量技术,实现了在高达 9GPa 的极端压力下对莫尔器件的高精度测量。该工作是团队在高压下二维器件物性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此前他们已成功将金刚石 NV 色心技术与 DAC 相结合,实现了高压下石墨烯器件中电流密度的高分辨成像,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

该工作以精准转角对齐的石墨烯 / h-BN 异质结为研究对象。实验发现,随着压力增大,器件的主能隙增大了近一倍,同时第一莫尔价带的带宽被显著压窄,表明压力有效增强了莫尔势的强度。当压力超过 6.4 GPa 时,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一个在常压下不存在的三级能隙(tertiary gap)。

理论计算也完美复现了实验结果,并揭示了该能隙的打开与压力下增强的原子弛豫效应密切相关。该项工作不仅展示了一种强大的高压量子输运实验平台,更证明了静水压是调控莫尔体系电子能带结构和电子关联效应的普适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有望被推广到转角双层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等其他莫尔体系中,从而在一个更广阔的参数空间内探索和发现非常规超导、拓扑量子态等新奇的关联与拓扑现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