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财报季被一些澳大利亚最大公司的股价暴跌主导,原因是业绩结果未能达到股东的高企预期,引发了市场的“残酷”反应。
建筑材料公司James Hardie、医疗保健巨头CSL以及联邦银行(CBA)成为迄今为止的最大“受害者”,过去几周,这几家公司单日跌幅就抹去了股市数十亿澳元的市值。
“太残酷了。”Ten Cap基金经理刘君蓓(Jun Bei Liu)对《澳洲金融评论》表示,“我们看到股价对业绩波动的反应远比以往剧烈,一旦公司未达预期,股价就会出现双位数的下跌。”
James Hardie的股价在周三几乎崩跌30%,此前该公司因美国住房市场放缓削弱了销售,被迫下调全年盈利预期,6月季度净利润暴跌60%,仅为9600万美元。
医疗巨头CSL的市值则蒸发超过200亿澳元,其股价在周二大跌近17%,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投资者被该公司裁员3000人、剥离疫苗业务的计划吓坏。周三CSL股价又下跌2%。
“我认为ASX前20大公司中,从未有哪家出现如此单日暴跌后,第二天还继续下跌的情况。”刘君蓓指出,她在CSL中持有小部分仓位。
IG市场分析师Tony Sycamore形容,CSL的财报反应是“近年最重磅的盈利炸弹”。“令人失望的营收以及激进的重组计划,震惊了投资者,造成市场一窝蜂式的抛售。”他说。
联邦银行(CBA)同样承压,尽管程度较轻。上周它股价下跌5.4%,拖累ASX指数,原因是尽管公布了102.5亿澳元的现金利润,但股价早已接近30倍市盈率,这份业绩不足以推动股价继续上涨。
IML高级基金经理Hugh Giddy表示,虽然James Hardie在财报日跌幅比CSL更惨,但考虑到盈利预期较市场共识下调约40%,其实情况还可能更糟。
“James Hardie发布的指引非常令人失望,此前它斥资140亿美元收购美国户外建材公司Azek的交易,已让股东不满。”他说。
“相比之下,CSL股价因一些潜在问题下跌20%,但我们仍认为其长期盈利增长前景大体完好。”
不过,并非所有公司都一片惨淡。瑞银(UBS)指出,截至上周末,已有六家公司获分析师上调评级,而五家公司遭下调。
亮点公司包括家庭追踪应用Life360(财报日上涨7.8%)、医学影像软件商Pro Medicus(上涨6.2%),以及母婴零售巨头Baby Bunting,其FY26盈利指引超预期,股价飙升40%。
CMC Markets澳洲高端客户主管Fraser Allan表示,本季最令人震惊的是“防御型权重股”如CBA和CSL,竟迅速变得动荡。“这提醒我们,即便是蓝筹股,也并非刀枪不入。”他说。
电信公司DigiCo本周一财报仅是“小幅不及预期”,却暴跌14.1%。Lendlease则上演“戏剧性反弹”,股价大涨6.7%,因其全年净利润扭亏至2.25亿澳元,而上年亏损高达15亿。
Atlas Funds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Hugh Dive还提到电力和天然气零售商AGL Energy,上周预告明年利润可能下滑后,股价暴跌13%。“关键在于能否符合市场预期,一旦没达标,后果非常剧烈。”他说。
Dive还将Seek、Lendlease和地产公司Stockland列为赢家。Stockland在公布营收增长4.8%后,股价周三大涨近8%。
不过,电子零售商JB Hi-Fi上周公布财报时股价下跌8.4%,但此后已反弹超过12%。
Life360则被多位基金经理点名为最大赢家。Ten Cap的刘君蓓、CMC的Allan,以及Elm Responsible Investments的首席投资官Jai Mirchandani都认为,这家“家庭追踪应用”是本季的最大亮点。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