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在线)
转自:黄山在线
徽州区以特种新材料为“首位产业”,通过聚焦特种树脂、特种工程塑料、特种薄膜三大赛道,已形成“基础研发—技术攻关—全产业链制造”的闭环生态。2024年,全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16.23亿元,贡献全区69%的规上工业产值和81%的利润,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产业现状:三大赛道齐头并进,集群优势显著
特种树脂材料——国产替代先锋。以新远科技、恒泰新材料为龙头,主导电子级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高端产品研发,其中环氧活性稀释剂占全国市场份额60%,固体环氧树脂占30%,产品广泛应用于芯片封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特种工程塑料——打破国际垄断。聚酰亚胺(PI)全产业链:金石木塑料科技成功研发耐高温、绝缘性优异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填补国内空白,其子公司黄山聚鑫新材料实现从原料合成到精密零部件的全链条生产,产品在模具行业市占率达70%—80%。聚苯硫醚(PPS)新势力:投资16亿元的东泰启新年产8万吨PPS项目,瞄准5G通信、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需求,全球市场潜力超20万吨,项目落地将大幅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特种薄膜材料——绿色包装领跑者。永新新材料、源点科技的BOPE薄膜、高阻隔薄膜等产品,以抗穿刺、可回收特性抢占食品和日化包装市场,技术指标达国际水平,年产能增速超20%。
创新成效:技术突破与数字赋能双领先
科创平台密集布局:依托新材料企业建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攻克电子级固化剂、PI树脂等“卡脖子”技术。
数字赋能绿色生产:加快数实融合,深耕“一区一业一样板”,打造徽州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22家,通过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企业15家。化工园入选全国第七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系全省唯一。
目前,徽州区正以“创新驱动+集群生态”双轮驱动,打造长三角特种新材料产业高地。专项政策精准覆盖研发补助、设备更新、人才引进,金融赋能,定向支持特种新材料产业集群壮大,“区长+链长”机制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值班编辑:程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