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在医学影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 MICCAI 2025 3D视觉语言多模态挑战赛中,由一脉阳光(02522)孵化的人工智能企业上海影禾医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禾医脉”)在全球数百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在CT 影像自动报告生成任务获得第一名,在18 标签异常分类任务获得第三名。影禾医脉的表现,证明中国团队在该领域已具备国际领跑能力。
国际赛事表现传佳绩,击败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团队
MICCAI 2025 3D 视觉语言多模态挑战赛的主办方阵容兼具国际化与权威性,学术机构涵盖苏黎世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院校,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医学研究重要国家机构;产业界方面,领先的计算平台提供方英伟达(NVIDIA)参与支持,为赛事提供了顶级的研究与数据资源,确保了挑战赛在学术价值与临床应用上的广泛影响力。
在 MICCAI 2025下设的3D视觉语言多模态挑战赛因直击临床诊断痛点,被业内视为衡量AI技术落地能力的“试金石”。本次挑战赛吸引了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等全球顶尖机构的数百名参赛者同台竞技,涵盖CT影像自动报告生成、多标签异常分类等四大核心临床应用场景。
CT影像自动报告生成任务要求基于CT-RATE数据集训练多模态模型,将3D胸部CT自动转换为临床准确的放射学报告。影禾医脉在参与该任务的161位参赛者中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其生成的报告不仅能完整呈现病变位置、大小、形态等核心信息,还能结合影像特征给出倾向性病灶判断,高度契合临床医生诊断逻辑,在关键评分指标上表现突出,平均BLEU(1-4)达到0.2791,相比基线准则高出5个点。
多标签异常分类任务则需针对 CT-RATE 数据集中的 18 类胸部异常病变(含肺结节、肺炎、主动脉钙化等疑难病种)进行精准的多标签预测。影禾医脉在参与该任务的118位参赛者中跻身前三,18种胸部异常病变平均AUC达到0.846,展现出极强的泛化能力,为临床中复杂病变的精准识别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从赛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影禾医脉关于医学影像AI研发的技术实力已跻身国际领先水平。那么在影禾医脉的技术突破与成果落地的背后,这种全球领先的优势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达到的呢?编者认为正是一脉阳光与影禾医脉长期坚持“产业 + AI” 深度融合的成果。
“产业+ AI”深度融合,加速催化医学影像智能化实践落地
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平台,一脉阳光不仅为影禾医脉提供了海量真实世界的影像数据,为模型训练与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通过覆盖全国的影像中心网络,为AI技术搭建了“从研发到落地”的全场景验证环境,让技术能在真实临床场景中不断打磨完善。与此同时,影禾医脉的AI技术能力反哺一脉阳光的业务发展,形成“数据-模型-应用-数据”的闭环生态。这种“双向赋能”的模式,让双方在医学影像AI领域的布局形成协同优势,成为国内“数据支撑+技术顶尖+落地广泛”的典型代表,为医学影像AI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目前,一脉阳光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医学影像数据库,覆盖 115 家影像中心的服务网络年新增数据近千万例,涵盖 CT、MR 等多模态影像,未来将加速其标准化数据集的扩容与质量提升,强化 “数据越多 - 模型越准 - 应用越广” 的正向循环。一脉阳光的数据优势不仅在于 “量”,更在于 “合规可控”。通过自有数据治理架构与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 “可用不可见”,解决了医疗机构数据共享的核心顾虑。
另一方面,一脉阳光坚持投入 AI 应用平台研发,重点支撑影像基座大模型的迭代与商业化落地,为后续多部位 AI 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一脉阳光孵化的影禾医脉推出的全球首个多模态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 “影禾觅芽 ®”,正是其抢占 AI 先机的核心技术壁垒 —— 该模型以千万级标准化数据预训练,通过 “基座预训练 + 下游微调” 模式,将 AI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70% 以上,实现医疗 AI 从 “单点突破” 到 “全流程赋能” 的跃迁。
此外,一脉阳光还与华为、阿里、讯飞等联合研发大模型一体机、应用端数据产品等,将应用场景从影像诊断拓展至健康管理、医保服务,形成 “数据 - 模型 - 产品 - 临床反馈” 的完整闭环。这种 “全场景覆盖” 的布局,既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到的“人工智能 + 民生福祉” 的目标,也让 “影禾觅芽 ®” 从单一技术工具升级为行业生态平台 —— 通过开放 API 接口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推动 “技术平权”,既响应政策 “开源生态繁荣” 的倡导,又打开技术变现的增量市场。
从行业趋势看,影像数据作为医疗数据中体量最大、临床价值最高的品类之一,已经成为驱动医疗 AI 创新的核心要素。一脉阳光的实践证明,只有打通 “数据合规流通 - 模型迭代优化 - 场景商业化落地” 的闭环,才能真正释放医疗数据的价值。
此前在今年9月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影禾医脉携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同发布了基于“河图计划”的颅脑医学影像AI系统性研发成果——颅脑CT核心定义表与颅脑L1基座模型,该计划是一套涵盖数据标准、基座模型、应用生态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系统性规划,致力于解决医学影像AI领域长期存在的“产品应用场景碎片化、无序生长制约落地、医疗与技术协同不足”等痛点,旨在构建中国自主可控的智慧医疗基础设施。
从MICCAI全球夺冠到服贸会落地成果展示,影禾医脉近期的“双料突破”,为中国医学影像AI技术从“跟跑”迈入“领跑”助力。
相较于国际同类企业,影禾医脉的核心优势在于始终坚持“技术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理念。依托一脉阳光丰富的真实临床资源,其AI模型在研发初期就深度融入中国医疗场景的具体需求,不仅在比赛中展现出卓越的算法性能,更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优异的适用性与可靠性。这种紧密结合临床的发展路径,正是影禾医脉既能问鼎国际顶尖赛事,又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所在,也为中国医学影像AI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应用提供了可期待的成功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