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丨10分钟上鱼,揭秘太二酸菜鱼“活鱼现杀”真相

凤凰网财经
昨天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爆料邮箱:all_cj@ifeng.com

一星期内,从西贝莜面村到太二酸菜鱼,又一家连锁餐饮品牌因“预制菜”问题被推上舆论风口。

近期,有媒体实探太二酸菜鱼门店,“7分钟上齐三道菜”的出餐速度,令消费者对其宣传的“活鱼现做”产生质疑。与此同时,该品牌一年关闭65家门店、业绩明显下滑,#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话题也登上热搜。

争议的核心,依然围绕“预制菜”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品牌宣传与消费者认知之间是否存在落差。

今年年初,太二酸菜鱼宣布进行“鲜活升级”,将门店划分为普通店与“鲜活门店”,后者主打“活鱼、鲜鸡、鲜牛肉”,目前全国共68家。

近日,凤凰网《风暴眼》实探太二酸菜鱼在北京的首家“鲜活门店”,实测点单后10分钟鱼已上桌。店员解释,活鱼是指“当天到店现杀”,而非“顾客点单后现杀”,现杀现做顾客需要等待45分钟,“时间太长了”。

从实探了解的情况来看,至少将其“鲜活门店”菜品直接定义为“预制菜”并不完全准确,为节省顾客等待时间,门店提前杀鱼似乎也情有可原,只是品牌在宣传中重点突出“活鱼”,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即点即杀”的预期,客观上构成了类似“文字游戏”带来的理解偏差。

这一系列事件,再次折射出整个餐饮行业在效率、真实性与宣传尺度上的集体困境,而“预制菜”成为了承接消费者愤怒的宣泄口与典型符号。

01 实探太二“鲜活门店”:活鱼当天杀,并非下单杀

9月16日下午,走进西北旺万象汇商场,太二酸菜鱼醒目的宣传条幅立刻映入眼帘——“全新鲜活升级,活鱼、鲜牛肉、鲜鸡”几个大字格外吸引人。

凤凰网《风暴眼》/摄

与普通门店不同,太二酸菜鱼今年刚升级到“鲜活门店”,尤其突出“活鱼”概念。在这家店门口,同样放置了醒目的宣传字样。

凤凰网《风暴眼》/摄

4点半,还未到晚高峰,店内客人寥寥。凤凰网《风暴眼》点了一份价值128元的“经典黑鱼酸菜鱼”进行实测。

下单后,即看到厨房员工将右侧已处理好的鱼片倒入锅中。

右侧为已经处理好的鱼片 凤凰网《风暴眼》/摄

当被询问这为什么不是“活鱼现杀”时,店员解释,鱼是中午提前处理的,属于当日现杀。在凤凰网《风暴眼》提到这与预期理解上的不同时,店员补充,“杀鱼、腌鱼流程耗时较长,活鱼现杀要等待45分钟,如果顾客愿意等待,我们也可以安排现杀。”

据店员介绍,升级前的太二酸菜鱼,是采用中央工厂统一处理、当日配送鱼柳(即鱼片)到门店的模式,升级到“鲜活门店”,改为送活鱼到门店,门店当天杀鱼。他表示后厨设有养鱼池,可供顾客查看。但当凤凰网《风暴眼》提出进入后厨查看时,一位年长店员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由拒绝,随后从后端端出一条活鱼,作为证明。

凤凰网《风暴眼》/摄

这份酸菜鱼于4点21分下单,4点31分就已上桌。面对10分钟的出餐速度,店员表示:“生鱼现煮,几分钟就能好。”

凤凰网《风暴眼》/摄

整体来看,太二酸菜鱼鲜活门店的操作流程,符合其自身做出的“定义”,为节省顾客等待时间提前杀鱼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连锁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可复制性和效率,而真正的“现点现杀”是反标准化、反效率的。不过,消费者基于门店硕大的“活鱼”“鲜活”宣传,容易产生“即点即杀”的心理预期,由此的确会导致落差感。

当被问到近期舆论是否影响门店客流,店员略显迟疑地表示,“还好”,并反复强调“鲜活门店”大部分食材每日配送、现场加工,仅少数菜品经中央厨房预处理,“这种方式更受欢迎。”

对于引发舆论的“7分钟上齐三道菜”为什么能实现,店员则表示需请示店长。约10分钟后店长赶来,表示需上报公司,再由专人回应。但截至发稿,凤凰网《风暴眼》未收到回复。

一位曾在太二酸菜鱼工作6年的前店长对凤凰网《风暴眼》解释,出餐快是因为有大量前期准备,高汤在中央工厂预处理过,调料、酸菜、泡椒等会提前分装称重。来单后,煮汤、烫鱼片、呛热油等步骤同步进行,5-10分钟即可完成出餐。

他表示,在职时曾常遇到顾客质疑是否为预制菜,“我们会直接否认,这不算是预制菜”,在他看来,争议源于消费者与行业对预制菜的理解存在差异。“消费者认为冻货就是预制菜,但我们理解的预制菜,比如辣椒炒肉已经炒好,打了包装,隔水加热或微波炉加热,就给消费者吃,这种叫做预制菜。我们使用的至多是半成品,如高汤是中央厨房煎制过,中央工厂会按配比调酱汁,但不是加热即食型的预制菜。”

9月15日,关于“是否均为活鱼现杀”“有无使用预制菜”等问题,太二酸菜鱼的客服对媒体回应称:“店内很多食材是每天新鲜到店现场制作的,也有一部分食材会在中央厨房进行初步加工。”

02 升级“自救”,依旧难掩效率与新鲜的矛盾

归根到底,消费者与店家对预制菜的理解不同,这背后是餐饮行业在规模化扩张、效率管控和营销话术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太二酸菜鱼于 2015 年创立,最初依靠 “只做酸菜鱼” 打造出差异化优势,目标客群定位为年轻人与小桌消费群体。曾因独特的定位和口味爆火,获得“排队王”称号。多家媒体报道提到,2019年巅峰时期,太二的翻台率达到了4.9次/天。

图源太二酸菜鱼官网

上述前店长介绍,单一品类的生命周期不长,为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体,公司主动对菜单进行调整,增加了鲜牛肉、儿童餐、不辣菜品等,经营模式越来越向 “川菜小馆” 靠拢。

这是两难的选择,让太二的品牌特色不再鲜明。随着消费者偏好变化,曾经凭借个性化设定和营销噱头成功崛起的太二酸菜鱼,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定位。依靠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鱼柳,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新鲜、健康以及独特用餐体验的追求。

今年太二酸菜鱼升级推出“鲜活门店”,打出“活鱼”概念,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一个手段。这实际是把处理鱼的工序放置到门店中,因为“门店一天可能要卖五六百斤鱼,如果每一单都现杀现做来不及,光腌制鱼片就要40分钟,为了口感,标准制作的话,还要冷藏30分钟,顾客不可能等那么久。”该前店长表示。

是为了节省顾客时间,或也是为了保证翻台率,目前的“鲜活门店”虽打出“活鱼”,也的确难做到“现点现杀”。

近日,深交所近日发布公告,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被剔除出名单。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实现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太二酸菜鱼作为九毛九集团的收入支柱,财报数据显示,来自太二的收入为19.49亿元,同比下降13.3%。

根据财报太二自营餐厅的数量由去年6月30日的614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66家,数量减少了48家。2025年上半年,太二同店销售同比下滑19%,2024年同期下滑15.5%,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3.8次降至3.1次。

在保证顾客体验和翻台率的过程中,太二酸菜鱼依旧需要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03 预制菜争议背后,餐饮业陷“罗生门”

太二与西贝的风波一脉相承,其本质是品牌宣传与消费者实际体验间存在落差,核心更在于店家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鸿沟所引发的信任危机。

首先是宣传所带来的认知偏差。具体到太二,“活鱼”是一个非常精炼且吸引眼球的营销口号,但它天然地留下了模糊的解释空间。品牌利用了这一点,强调“活鱼”来源和“店内宰杀”,但回避了“是否点杀”这个关键细节,概念吸引了追求食材新鲜的顾客,同时也规避了无法实现高效现杀的问题。

核心则是关于预制菜的争论。行业人士更多认为,仅使用了预调酱料、预切蔬菜或中央厨房汤底属于“半成品”加工,而非“预制菜”,即加热即食的成品菜。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定义更宽泛、更感性,任何非在后厨从原始食材开始制作的环节,都可能被视作“预制”。

关于标准的预制菜定义和范围,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曾联合印发相关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多方对概念的认知差异使得品牌觉得自己“被冤枉”,而消费者则觉得“被欺骗”,进一步加剧了争议。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目前预制菜已经被妖魔化,已经成了一个完全负面的名词,“这是不对的”。这一系列事件里存在对预制菜概念的混淆,比如此前西贝供儿童食用的西兰花保质期长达两年,“这跟预制菜毫无关系,没有人会同意西兰花放冰箱两年是好的,但这根本不是预制菜。预制菜不应该包括未经烹调的原料”。

他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阻挡,“任何菜都可能存在健康或不健康的问题,但这不取决于它是不是预制”。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国家高级营养健康讲师王思露则表示,“安全卫生的食材,食用后身体可以汲取营养,不会导致食物中毒,就是健康的,符合要求的预制菜完全没有问题,消费者不必过度毁化。”

太二酸菜鱼此次引发争议,本质是品牌在“新鲜”承诺与“效率”运营间存在天然的矛盾。为提升翻台率而采用的标准化预处理流程,保证了出餐速度,却也赋予了产品“预制感”,最终在消费者预期与体验之间造成了认知偏差。这并非个别品牌的孤立事件,深度反映了当前餐饮行业在标准化、透明化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矛盾。

王思露感叹,对于餐饮品牌来说,预制菜不应该是难以启齿的痛,“它本来是为了方便,但有些商家借着顾客不知道内情,把预制的当现做的卖,以此来赚差价。这不仅不诚信,也给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他表示,监管和标准也还没跟上,“全国统一的规矩还没定下来,各地标准不一样,商家容易钻空子。”

他表示,消费者对“现炒现做”的情结重,很多人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餐饮企业能否保障食品安全、是否给予公众知情权。问题不在于“预制”,而在于“干不干净”,在于“有没有提前说”,“如果商家大大方方标明哪些是预制的、哪些是现做的,并且合理定价,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理性接受”。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