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桔子财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一场围绕数据要素,智能算力和场景创新的城市竞争新格局正在形成。赛迪顾问9月25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数字百强市排名变化剧烈,48个位次上升,18个持平,38个下滑;4座城市新晋百强市,其中包括东营和枣庄,至此山东16市全部位列2025年数字百强市。
赛迪顾问《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已连续发布7年,这份报告基于6大维度、54项指标对全国200多个城市进行系统评估,全面反映城市在数字基建、经济活力,创新能级、治理效能、绿色转型、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2025年的报告突出了实数融合、数据价值化与低碳发展等新趋势。

记者注意到,从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看,山东、江苏和广东数字城市竞争力依然大幅领先。在城市竞争格局动态变化中,2025年数字百强市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48座城市排名上升,进入“效能驱动”阶段,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关键跃迁,4座城市因为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等领域的突出表现,新晋百强市,其中包括山东两座城市东营和枣庄。
这两座城市入列百强,使得山东16市会师数字百强市。此次山东16市在百强市排名为:青岛(12)、济南(14)、烟台(43)、潍坊(49)、临沂(51)、淄博(56)、济宁(60)、威海(64)、德州(72)、菏泽(77)、聊城(86)、滨州(88)、泰安(91)、日照(94)、东营(98)、枣庄(99)。
记者注意到,16市在数字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中,前5排名与2024年山东16市经济总量排名一致,而经济体量在2000亿-5000亿量级之间的山东其他11座城市,在数字城市竞争力上的PK出现分化。
经济体量在全省排名11位的威海(2024年GDP为3728.62亿元),在数字城市竞争力排名位列全省第8;经济体量在全省排名第9的东营(2024年GDP为4307.7亿元),在数字城市竞争力排名位列全省第15,这个差距体现了两座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不同。长期以来,威海市连续多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位列山东第一,这让威海市在数字化转型上占据先机。
城市梯队分化也体现了城市竞争新格局的形成。全国重点城市在数字化转型的激烈竞争中,已经完全打乱了原有的GDP排序,山东双核青岛排名第12位,济南排名第14位,这一排名远高于宁波、长沙(16)、西安(17)、郑州(18)、合肥(19)。
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昊月分析指出,2025年数字百强市中,处于效能驱动的城市数量由2024年的40个增加到48个,这些城市不再满足基础设施覆盖,而是聚焦于数据赋能、场景创新与价值释放,这些新的能力正在改写数字城市的竞争规则。同时,同一发展阶段内城市能力进一步分化,出现“卓越者”“精进者”“成长者”三级差异,卓越者城市已出现治理前瞻决策、服务无感办理等先进模式。
这个连续发布7年的榜单显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规模扩张到系统深化的战略转型,数据要素,智能算力和场景创新的城市竞争新格局正在形成。尽管在赛迪顾问这份榜单中山东长期领跑,但城市间数字竞争力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竞跑,烈度正在加剧。
9月11日,《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被列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数据市场化是此次改革的内容之一,必将重塑城市间数字竞争力版图。
在持续不断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不在此次综合改革试点之列的山东如何赢得新的竞跑,需要在数据赋能、场景创新与价值释放上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