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天工国际(00826),已成特钢行业“反内卷”的代表性企业。
在我国当前经济持续通缩的大背景之下,“反内卷”已成为中国推动经济从“价格红海”向“价值蓝海”跨越的关键战略。通过整治“内卷式”竞争,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为再通胀创造有利条件,亦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的良性发展。
自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年度关键任务以来,各行各业逐渐掀起了“反内卷”热潮,钢铁行业亦不例外,于今年5月首次开展了整治“内卷式”竞争行动。
仅短短数月,“反内卷”在钢铁行业已有成效,炼钢行业PPI指数自5月份逐渐回暖,至9月份时该指数已升至99.5%,相较上月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而“反内卷”于钢铁行业“立竿见影”的背后,得益于产业内企业通过转型升级、高端化发展等模式走出了差异化道路。在10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特钢及新材料专精特新峰会上,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强调,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已是行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制胜法宝。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发布了《“专精特新”政策解读与特钢新材料高质量发展》报告,为特钢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指明了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升级的方向。而作为已走稳“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典型企业,天工国际在此次峰会上成为了关键性的实践案例被重点提及。
不仅如此,在10月18日央视开展的“‘特’出钢铁新高度”的专题报道中,天工国际的粉末钢也被重点提及。这表明天工国际高端新材料商业化持续加速的强劲发展态势得到了央视的肯定,其在粉末冶金技术多维商业化布局中所彰显出的巨大商业价值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将我国粉末冶金技术从“跟跑”创新至与全球领先水平“并跑”的同时,天工国际已构建了完整的粉末冶金技术平台,其已加速从产品升级、增材制造原材料、“卡脖子”材料开发三个层面实现对粉末冶金技术的多维商业化。
与市场中传统粉末冶金零部件厂商不同,天工国际从切削工具起家,逐步向上延伸至工具钢生产,并发力钛合金领域,从而构建起了从材料到工具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使其粉末冶金业务能与下游工具业务产生强大协同效应,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可实现对已有产品体系的高端化升级,从而提升公司已有产品的矩阵的盈利水平。
例如在工模具钢领域,天工国际是国内唯一规模化生产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企业。自2020年以来,天工国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销量从83吨预计增长至2025年的1500吨,年复合增速79.2%,累计销量预计达4098吨,平均售价约15万元/吨,平均毛利率高于40%,持续推动工模具钢的高端化转型。
在切削工具领域,天工国际已实现了纵向一体化发展,成本优势远胜同行,且天工国际已将粉末冶金技术延伸至粉末冶金高速钢切削工具,同时亦覆盖了硬质合金切削工具。7月份时,恒而达与天工国际签署合作协议称,将自2026年起五年内每年向天工国际采购不少于100吨锯切工具专用材料,五年合计采购不少于600吨。这意味着,天工国际的粉末钢于国内大客户中取得重大突破,这对于其打造标杆效应拓展其他新客户将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粉末冶金技术在产品升级方面可实现从材料向产品的转变,依托粉末冶金技术,天工国际独创近净成型工艺,材料成材率达80%以上,不仅有效节省贵金属原材料,性能也相较于传统特钢生产出的设备提高2-5倍,这大幅度提升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增材制造原材料方面,粉末冶金技术是增材制造原材料的性能根基,天工国际已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金属粉末平台,布局了高合金钢粉末、钛合金粉末、铜合金粉末、高温合金粉末四大类金属粉末材料,可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液冷等热管理产品。
同时,天工国际通过合资公司天工钛晶战略性切入前景广阔的钛合金3D打印粉末市场。这一布局旨在抓住全球3D打印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预计从2024年的275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502亿美元),并实现高端粉末材料的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毕竟目前国内3D打印钛合金粉末70%以上依赖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6日时,天工国际与宁波赛维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攻关新型压铸模具用钢粉末冶金与增材制造关键技术,服务国内外主流汽车制造商,共同推动高端模具材料创新与中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表明天工国际在高端压铸模具材料以及增材制造领域的商业化再度提速。
而在“卡脖子”材料开发领域,天工国际重点聚焦于支撑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和前沿科技发展的关键材料,其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氮合金材料打入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并已实现高氮钢的商业化。天工国际自主研发的高氮合金TPMDC02A已于7月初交付江苏润孚动力,用于行星滚柱丝杠量产,这让天工国际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高氮钢丝杠应用的企业。同时,天工国际7月与恒而达达成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高氮钢在丝杠制造的应用。一个月内接连开发两家高氮钢客户,这说明天工国际的产品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放量。
此外,天工国际积极布局未来能源领域,攻克核聚变装置所需的关键结构材料(如先进低活化钢)和功能材料(如高硼钢)的制备技术,并已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西物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核聚变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由此可见,天工国际在以粉末冶金技术升级现有产品矩阵,助力公司产品高端化发展的同时,其亦通过增材制造原材料开拓3D打印市场、并通过“卡脖子”材料开发进军人形机器人、核能等高端装备制造及前沿科技领域,这不仅能持续夯实天工国际各产品线于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从而推动业绩的稳健增长,亦能通过新领域的布局打造多元新增长曲线,进一步拓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天工国际当前的发展轨迹已并非是单纯的特钢企业,其已向着高端、先进材料企业加速进阶,公司在二级市场中的估值逻辑将从特钢企业向高端材料企业切换,特别是在钢铁行业加速“反内卷”的当下,具备显著“专精特新”发展特征的天工国际有望迎来高估值溢价。
而上述逻辑正逐渐得到券商机构和市场的认可,日前第一上海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天工国际工模具钢国内市场企稳回升,高端材料将成为公司未来利润爆发点,其维持天工国际“买入”评级,并给予天工国际未来12个月4.38港元的目标价,这较10月17日收盘价仍有55%的上升空间。且从股价来看,天工国际自8月份以来已连涨三个月,目前股价上升趋势仍良好,这或许便是公司估值逻辑加速高端材料切换的最好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