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发布
从开辟一条新线,到优化一种模式,再到打通一个堵点……近日从天津新港海关获悉,近年来,天津新港海关从拓新路、优模式、强场地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夯实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地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服务国家战略的蓝图变为口岸高质量发展的清晰实景,为港产城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劲的“海关动能”。

拓新路
打造中亚国家“黄金出海口”
日前,50个满载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和家电的集装箱,搭乘今年首列“天津—塔什干”直达班列,从天津港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直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天津口岸经西部通道运行的国际班列数量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相比以前的线路,我们现在通过天津港的直达中亚班列运输货物,整体运费能节省20%—30%!”上海优尼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赵立勋对这条新通道赞不绝口。
乌兹别克斯坦是我国在上合组织内的重要贸易伙伴,随着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开辟畅通高效的新物流通道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为保障班列顺利开行,天津新港海关主动作为,与铁路、港口等部门协同联动,实时掌握班列发运计划,动态监测货物抵港、仓储等情况,释放“港场直通”“一站式预约”等便利化措施红利,实现货物“卸船即提”、通关手续“即时办理”。通过嵌入式开展无纸化抽核集装箱商业封志,企业无需提交纸面提单,用数据代替纸张,企业“一次都不用跑”。
“我们为企业提供全程通关指导,设置专门的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天津新港海关综合业务三处多式联运业务科科长陶麟介绍。“现在,天津中欧、中亚班列货物可以随到随报、即审即放。”
新通道的开辟,让天津港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枢纽作用愈发凸显。今年1—8月,天津新港海关累计监管发运中欧(中亚)班列463列49778标箱,标箱数同比增长15%。

优模式
按下“铁路快通”效率“快进键”
通道的畅通,离不开高效通关模式的强力支撑。自去年天津新港海关针对出口货物开展“铁路快通”业务模式改革以来,该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铁路快通”模式通过海关、铁路、企业三方数据互通,实现始发地“一站式”办结所有海关手续,班列运抵口岸后无需办理转关手续,换装后即可出境。
“这一下就为我们节省了1—2天的通关时间和一系列杂费,班列整体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欢算了一笔实实在在的“效率账”。
为推广这一模式,天津新港海关借助“海关政策直播间”、专场宣讲会等形式为企业精准解读政策,破解企业实际运用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建立“铁路快通”优先保障机制,优先办理“铁路快通”模式进出境货物的通关查验手续,全流程跟踪班列运行情况,加强与边境口岸海关、铁路等部门的沟通联络,确保及时有效解决通关疑难问题。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短短一年间,天津口岸铁路出口货物应用“铁路快通”模式的比例已从0跃升至65%。自2024年7月“铁路快通”模式投入运行以来,该模式下发运的出口货物货值已达7.07亿元,为“京津冀制造”奔赴海外市场铺设了“快车道”。

强场地
筑牢海铁联运发展“硬核后方”
路线延展与模式创新对港口的硬件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3月18日,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监管作业场所第二线束正式开通运营,为海铁联运业务蓬勃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后方基地”。
天津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近年来运量持续“爆棚”,原有作业能力早已饱和。第二线束的投用,直接将场站的年作业能力从40万标箱提升至80万标箱。
为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天津新港海关依托“智慧海关”建设,创新实行“分段施工”“分段审批”和“审管联动”机制,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派员提供“面对面”指导,采取“临时开放围网”等灵活举措,使第二线束提前6个月纳入海关监管范围,为工程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现在,我们在两条铁路线上都部署了智能卡口、视频监控等智慧化监管设备,实现‘同时作业、同步监管’。”天津新港海关物流监控处副处长孙阳表示,“硬件升级与智慧监管双管齐下,将有效提升天津港的铁路集疏港能力,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港产城融合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来源:滨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