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稳步前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平稳,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成绩单”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迈上百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整体来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演变,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但我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具有坚实支撑。
观 数
读 数
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结构升级显效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胡畔
2025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化,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蓬勃的活力,总体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稳中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达到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尽管各季度同比增速略有波动,但从环比看,三季度GDP增长1.1%,较二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显示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逐步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持续巩固。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5%,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主引擎作用愈发凸显。还值得一提的是,以服务消费为代表的消费新模式正加速崛起。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持续加快,成为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外贸在挑战中彰显韧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0%,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在货物贸易方面,进出口总额实现33607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出口表现尤为强劲,同比增长7.1%,充分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民营企业作为外贸的“主力军”,其进出口额增长7.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0%,比2024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显示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和信心。此外,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也日益紧密,进出口额实现了6.2%的较快增长。
在投资领域,结构优化调整的成效显著,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发挥。虽然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5%,但这主要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3.9%的影响。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3.0%,反映出投资正从传统领域向更具潜力和更高质量的领域集聚。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为经济长远发展积蓄了重要能量。整体来看,投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仍然扮演着精准滴灌、强基固本的关键角色。
还应注意到,在经济总量稳步扩张的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在显著提升,新动能的积聚和壮大成为本轮经济恢复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7%和9.6%,远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7%,创新驱动的特征日益鲜明。
同时,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其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自5月份起增速持续加快。与之相呼应,资本也正加速流向这些代表未来的领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速更是高达33.1%,预示着经济新动能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总而言之,202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取得了关键进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这些积极变化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