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业绩双降背后:麦道夫案“余震”压垮利润 重资私有化恒生银行

凤凰网港股
昨天

凤凰网财经讯 10月28日,汇丰控股(以下简称汇丰)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表。截至报告期末,汇丰控股实现总营业收入489.61亿美元,同比减少6.27%;归母净利润173.41亿美元,同比减少26.61%。

2025年第三季度,汇丰总营收增至178亿美元,同比上升5%,高于此前预期的167亿美元;税前利润73亿美元,同比下滑15%,较去年同期减少12亿美元。税前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14亿美元法律准备金。

其中,11 亿美元直接与2008年伯纳德・麦道夫欺诈案件引发的长期诉讼相关,另外3亿美元主要是英国股息税。汇丰将这两笔拨备归类为“重大须予注意项目”,不会影响2025财政年度“不计及须予注意项目”的平均有形股本回报率,也不会对年内股息分配造成冲击。此外,汇丰控股还确认了2亿美元的重组成本,也部分抵消了收入增长。

麦道夫骗局“余震”未了 计提11亿美元拨备

压垮汇丰季度利润的关键因素,是一桩跨度十余年至今仍未完结的惊天大案——麦道夫“庞氏骗局”。

发布三季度业绩前一天,汇丰公布了与麦道夫(公告翻译为:马多夫)诈骗案相关的最新进展。汇丰旗下卢森堡子公司HSBC Securities Services Luxembourg(下称“HSSL”)收到卢森堡最高法院最新判决,法院驳回其要求Herald Fund SPC(下称“Herald”)归还证券申索的上诉,但接纳其就现金申索提出的上诉。

为应对潜在风险,汇丰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表中计提11亿美元拨备。公告表示,该笔拨备将对集团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带来大约15个基点的影响。此前,汇丰在公告中透露,HSSL将向卢森堡上诉法院提出第二次上诉,若败诉,将在后续诉讼中对需支付金额提出抗辩。由于第二次上诉尚未审结,且归还金额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最终财务影响可能有重大不同。

大名鼎鼎的麦道夫(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庞氏骗局”于2008年12月曝光,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剧烈震荡,总涉案金额高达约650亿美元。骗局败露后,全球范围内大量知名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汇丰因其部分客户资金通过旗下基金平台及托管渠道涉入该骗局,从而深陷其中,不仅蒙受了巨额财务损失,更开启了一场长达十余年、横跨多国的复杂法律斗争。

面对漫长的法律诉讼进程,汇丰的应对策略展现了良好的灵活性,在部分案件中,汇丰选择以和解方式了结争端,有效地控制了潜在的诉讼成本和不确定性。在另一些核心案件,如Herald案中,汇丰则选择了长期抗辩。此案经历了多轮审理,过程长达十余年,终于在今年10月27日有了最新进展。卢森堡最高法院驳回汇丰要求Herald归还证券申索的上诉,汇丰也因此计提了一笔高达11亿美元的拨备。

私有化收购恒生银行 股价大跌

麦道夫骗局余波造成的经营和声誉风险,并没有影响汇丰的战略布局。10月9日,汇丰宣布拟以每股155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并建议撤销恒生的上市地位。但是,恒生银行将保留独立持牌银行认可、企业管治、品牌形象及分行网络。汇丰将继续支持恒生银行参与社区项目,并推动其与汇丰亚太的协同效应。

此交易被视为香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目前正待监管机构与股东会议批准,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对于私有化收购恒生银行的原因,汇丰控股回应媒体表示,这项操作符合汇丰控股在香港拓展业务、实现架构精简灵活的策略重点。与此同时,这项操作还将释放更多投资机会,并提升运营效益。

155港元的对价相较于恒生银行当时的股价溢价达30%。所以,公告当天,恒生银行收盘大涨26.17%,收报148.5港元/股;而汇丰控股股价大跌5.97%,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当前,汇丰控股总计持股恒生银行63.51%,收购剩余股份预计将需14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收购耗资庞大,消耗了汇丰的大量现金储备,可能影响其未来的派息能力或其他投资计划。此外,整合过程可能存在预期之外的困难和成本,市场对此抱有疑虑。但如果汇丰能顺利实现其宣称的协同效应和价值释放,长期来看将是积极的。

市场的担忧或许跟恒生银行在香港地区商业房地产信贷质量有关。截至6月底,恒生银行计入信贷减值的香港地区商业房地产贷款达到250.12亿港元,较去年底增加52亿港元;此外,被计入信贷风险明显增加、需计提全周期预期损失的香港地区商业房地产贷款金额也从去年底的294.38亿港元,增至668.51亿港元。

据媒体报道,过去一个季度,汇丰控股驻伦敦的企业信贷部门与特殊信贷部门员工积极联系全球银行同行,为恒生银行出售逾30亿美元房地产不良贷款资产组合提供撮合交易服务。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协助恒生银行顺利处置上述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资产组合,恒生银行可以将更多精力资源投向财富管理等业务,与汇丰形成更强的业务协同效应。

关于汇丰控股受麦道夫骗局影响的后续走向,以及其私有化收购恒生银行的未来进展,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