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员工上线,5G新通话让中外沟通更顺畅……上海移动护航智慧进博|进距离

上观新闻
昨天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已全面完成本届进博会信息通信与服务保障的各项准备工作,打造“空天地一体、AI全程在线”的通信服务新范式。

  为了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移动通信网络,更好满足场馆内海量并发的“直播”需求,上海移动综合运用毫米波等技术,大幅提升了网络性能;引入智能网元构建“5G智能控制面”,使网络具备“思考”能力,可自动精准识别直播、即时通讯等不同业务类型,并为之动态分配最优网络资源,实现从“人适应网络”到“网络适应人”的智慧转变,进一步提升用户感知。此外,依托于智能体、融合感知平台等技术,上海移动构建了“平台-网络-站端-末端”多级协同端到端的AI智能化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自智”水平。

  进博会期间,从2号线国家会展中心站到进博主场馆,上海移动已实现5G-A信号连续覆盖,“核心+枢纽+高铁线+重要地铁站+主干道”的保障地图进一步完善。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基于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上海移动自研开发了一位负责网络指标监控的“数字员工”。工作人员介绍说:“相较于‘碳基工程师’,这位‘硅基工程师’更是‘火眼金睛’,不仅能7×24小时实时监控网络各项指标,还能帮助构建‘前后联动、智能调度’的‘中台化’保障体系,让指挥中心通过‘一张图’精准调度最近的应急资源和工作人员。”此外,在开幕式直播保障方面,上海移动将引入“九天”AI运维智能体,保障IPTV直播的安全完整。

  5G无人机巡检、5G移动医疗急救保障平台、智慧场馆综合管理平台……一系列成熟可靠的数智化应用从“新面孔”变为了“全勤生”。上海移动以5G A2数字底座为基石,支持进博会期间的5G无人机巡检、大客流疏导与应急处置,通过5G-A在低空提供精品网络通信服务,实现快速、稳定、清晰地回传现场实时图像;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智慧场馆综合管理平台,则如同进博会的“智慧中枢”,深度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与AI技术,不仅能直观展示全馆及单个展馆的实时热力图,还能叠加视频定位、场馆峰值统计等多维信息,实现大客流的“可预见、可疏导、可追溯”。这套组合拳,让展会管理人员的指挥与决策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中国移动5G移动医疗急救保障平台及5G专用急救车也将继续为进博会提供全方位的5G急救能力。上海移动5G城市急救专网,满足救护车、120急救中心、接诊医院三方的互联互通,具备5G网络接入的120急救车,通过超低时延的数据交互,实现患者病史实时查询、生命体征数据无损传输与远程视频会诊,真正实现了“上车即入院”。

  在机场口岸以及“四叶草”附近上海移动营业厅内,进博服务专席已经就绪,将快速响应进博服务需求。线上服务方面,10086热线已开设有进博保障专席,经验丰富的英语客服人员将延长人工服务时间至晚上8点,确保国际友人的咨询需求得到及时响应。中国移动App则将上线英文专版,并于进博会期间设立醒目的进博服务专区,提供便捷的进博专属业务办理通道,实现线上服务“不打烊、无障碍”。

  针对境外来访嘉宾语言沟通不便的情况,中国移动5G新通话成为外籍嘉宾的沟通“神器”。5G新通话“同声传译”智能应用依托5G新通话平台与AI大模型,实现通话中英文实时互译,双方母语交流无延迟,信息传递完整度达98%,让“跨语言沟通变得如此简单”。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浦东国际机场营业厅工作人员介绍,5G新通话功能颇受外国用户喜爱,外国用户反馈其已深度融入生活场景,从打车、点外卖到预订酒店,跨语言沟通门槛显著降低。此外,上海移动持续优化“熊猫卡”“同声译”等业务,提供多档位、短周期的灵活服务方案,有效解决了外国来宾的短期通信痛点。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