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再造“机器人链” 造完iPhone造机器人和机器狗

时代财经
昨天

  造iPhone的公司开始造“机器人”和造“机器狗”。

  近日,小鹏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被怀疑是否内藏真人,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哽咽回应一事频上热搜,而据报道,小鹏机器人头部面罩、灵巧手和机身金属结构件供应,是由蓝思科技(300433.SZ;06613.HK)承接。

  作为一家从手机玻璃镜片起家的企业,蓝思科技凭借其在苹果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而声名大噪。如今,这家“果链”巨头正积极切入“机器人链”。

  11月6日,蓝思科技官宣,越疆机器人向其下达了10000台四足机器狗整机组装订单。根据协议,除整机组装之外,蓝思科技还将成为越疆机器人主要部件供应商,涵盖关节电机、结构件及其他核心部件的开发、量产与供应。同时,越疆机器人将入驻由蓝思科技主导的湖南省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上一家和蓝思科技有这么深“羁绊”的机器人企业还是智元机器人。今年来,双方不仅联合交付人形机器人,还合资成立公司。

  不过,觊觎机器人市场“蛋糕”的不止蓝思科技。据上市公司公告,同为“果链”的领益智造(002600.SZ)、长盈精密(300115.SZ)等均已开辟了专门的人形机器人产线或厂房用于生产,并且有较大额的订单交付。另外富士康立讯精密(002475.SZ)、瑞声科技(02018.HK;AACAY.OO)等也有所试水,以寻机切入“机器人链”。

  如今,谈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盈利或许尚为时过早。但放长远来看,“果链”企业们未尝不是为AI终端的“iPhone时刻”下注。当时机真正来临,他们仍想分上一杯羹。

  自动化需求

  “果链”企业们与机器人的渊源,远比外界想象得更深。

  长期以来,苹果对其代工厂都有高度智能化的要求。早在2010年代初期,富士康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比亚迪电子(00285.HK)等头部代工厂便已开始构建自动化产线。

  例如,2006年,富士康着手研发“富士康深圳一号”机器人。2011年,富士康CEO郭台铭公开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称将在未来3年内部署100万台机器人替代人工。尽管该目标最终未能达成,但也反映出其对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迫切需求。

  蓝思科技在2010年开始全面推动整体生产自动化战略,2016年就已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自主研发和量产应用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无人搬运机器人、智能复合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立讯精密则自2011年切入“果链”后持续建设自动化产线,在2020年与拓斯达签订6.5亿元的订单,加码智能自动化工厂。

  也因此,“果链”企业长期以来都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采购方。近年来,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与制造场景的演进,它们所部署的机器人形态也正从传统的固定式机械臂,逐步向移动复合机器人乃至人形机器人延伸。

  几天前,蓝思科技就向越疆机器人订购了1000台协作机器人,并将在产线中规模化部署,重点推动人机协同作业、产线柔性部署与多工序无缝流转。

  立讯精密则在今年发布的一份公告中透露,公司利用机器人赋能产线,构建机器人智能体协作网络,机器人智能体产线覆盖率计划提升至60%,并在智能制造中部署AI质检单元。此外,立讯精密还提到,机器人是未来提升制造竞争力、实现从智能制造1.0向智能制造2.0升级的关键抓手。

  今年初,富士康与优必选宣布,双方将就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建立全方位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开展人形机器人在真实制造场景的测试验证及技术创新等工作。据了解,彼时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在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的工厂开展实训工作;第二阶段,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富士康河南郑州车厂实训。

  9月,富士康关联上市公司云智汇科技又与优必选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在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全球市场推广的分工。2025-2027年,双方将共同推进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富士康中国和全球各厂域,以及生态战略联盟合作伙伴中的制造、落地与交付。

  据了解,此次双方的合作已不止于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根据协议,云智汇将负责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市场推广与售后服务;优必选负责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支持和产品升级。

  同时,近日消息称,富士康还将在其休斯顿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为英伟达生产人工智能服务器。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厂还将成为首批在生产线部署由英伟达Isaac GR00T N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的工厂之一,富士康与英伟达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领先的标杆级AI智慧工厂。”

  从用“人”到造“人”

  多年持续的自动化投入,使“果链”企业不仅是机器人的重要买家,更构建起了覆盖精密制造、运动控制与场景落地的底层能力。这也成为它们转身造机器人的关键支点。这其中,人形机器人是绝对的“当红炸子鸡”。

  蓝思科技近期动作频繁。除两度宣布与越疆的订单合作外,蓝思科技还在近日出资750万元成立湖南省智启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11月7日,蓝思科技又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8日在中国湖南举行智能机器人新总部启用暨永安园区投产仪式,同时启动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以推动机器人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此前,蓝思科技也多番花“真金白银”进行生态投资布局。例如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湖南智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智元旗下子公司浙江智鼎机器人,蓝思科技领投中科慧灵近亿元天使+轮融资。今年7月,蓝思科技还宣布在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推进包括机器人产能配套等领域工作。

  据了解,在能力上,蓝思科技已构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平台,包括液态金属等创新材料研发和供应,精密制造加工能力,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头部模组、关节模组和灵巧手等核心模组,软件二次开发及场景应用,以及整机组装与系统集成。

  日前,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在近日一场论坛上表示,蓝思科技在场景化落地方面,已批量交付智元灵犀机器人、支付宝智能终端;在具身智能领域,已进入北美及国内头部机器人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实现批量交付,2025年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

  周群飞预计2026年蓝思科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翻几番。

  领益智造同样将机器人业务放在重要位置。今年6月,领益智造发布“核心零部件+硬件服务+应用落地”三位一体机器人战略,锁定全球具身智能硬件前三目标。在领益智造的未来业务发展版图中,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大业务将“三足鼎立”。

  另外,据领益智造公告,公司已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智元机器人、强脑科技、傲意科技、九天创新等官宣了合作或深化合作进展,并获得了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的硬件订单。领益智造已在人形机器人的机加工结构件、核心零部件、灵巧手零部件及组装、整机组装与应用落地开发方面具备订单,其产品矩阵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 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

  领益智造高级副总裁蒋萍琴此前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拥有约20条机器人手工组装线,计划未来搭建数百条自动化组装线。

  另外,长盈精密于2024年6月设立全资子公司长盈机器人,专注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海外人形机器人零件实现收入超过3500万元,而2024年全年仅为1011万元。今年年初到8月底,公司累计交付了人形机器人结构件产品的价值已经超过了8000万元。

  同时,国内深圳松岗燕罗的长盈精密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于今年四季度投入使用,其中有约6万平米厂房用于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的生产。目前,长盈精密在人形机器人业务上供应给客户的料号超过400个。公司的项目集中在灵巧手上的传动件,现在逐步增加至大尺寸的传动件。

  没有局外人

  相比于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和长盈精密等的高歌猛进,另一部分“果链”企业在造“人”上的动向则披露较少。

  立讯精密在2024年10月29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立讯精密彼时对机器人市场的看法,其表示,“市场对机器人的定位尚不明确,其应用场景多样化,普及速度可能不会像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或汽车那样迅速”,并称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商业潜力。

  今年以来,立讯精密也在多轮投资者问答中被问及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综合来看,立讯精密认为自己进入人形机器人等相关新兴产业具备成熟的能力与商业基础,并且将在整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上进行综合性布局,目前也与海内外多家机器人企业建联,展开探讨研发和战略合作。

  其中,在工业应用领域,立讯精密的相关布局已明确且正在持续推进。7月19日,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在常熟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据介绍,该基地用于工业自动化成套装备、各类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

  尽管并未专门说明人形机器人的布局情况,但立讯精密并非全无做铺垫。智元机器人和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立景创新”)合资成立了广州立智感知科技有限公司,而立景创新实控人王来喜正是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的胞弟。

  另一“果链”巨头歌尔股份亦相对克制,今年,歌尔股份两度申请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专利,一项名为“机器人行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机器人”,另一项为“陪伴机器人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从部分企业披露的营收来看,机器人的营收占比较小。如长盈精密今年上半年营收86.4亿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营收 3808.1万元,占比仅为0.44%。其他大部分“果链公司”暂未单独披露板块收益情况,今年4月,蓝思科技曾在投资者问答中提到,随着人形机器人的产能和收入扩大,或将考虑单独披露业务情况。

  不过,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想象力仍然巨大,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中国预计到2030年将拥有25.2万台人形机器人,2050年达到3.02亿台,占全球存量的30%。这也是“果链”们都不愿意放手的原因。更何况,3C企业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原本就有天然的优势。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认为,3C终端具备快速迭代且大批生产特征,供应链呈现“零部件-模组-整机”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以iPhone为例,当年下半年研发下代新品,次年第一季度定型,次年第二季度备货应对秋季发布会,供应链从研发、打样到批产的准备周期仅为1年,对相关厂商研发与制造响应速度要求很高。同时,为获得消费者青睐,3C产品在材料、相机、显示屏等核心部件的创新上也非常积极,产业链创新能力强。而人形机器人组成复杂,若大批部署,有望复制3C“零部件-模组-整机”的专业化代工模式。

  未来,在“果链”企业的生产线上,或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机器人一边组装着iPhone,另一边,正在制造组装iPhone的机器人。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