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果园让京郊农业更“聪明”

环球网
11/11

来源:农民日报

金秋时节,苹果挂满枝头。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天汇园果园里,果树生长监测站、气象墒情传感器、智能虫情测报站如同“智慧哨兵”,实时记录“风吹草动”。土壤元素检测仪可在30分钟内测得土壤肥力和污染状况;空中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携带多光谱相机,可对果园进行全域扫描——树龄、长势、病虫害分布,一目了然。这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打造的智慧果园综合应用场景。

“我们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果园实现了智能监测、精准决策和自动控制。”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果园岗位专家吴建伟介绍,目前园区生产信息化率超过95%,虫情识别准确率达到90%,果树管理越来越“聪明”。

在园区深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操控一辆移动式水肥车作业,车子可灵活穿梭于灌溉节点,实现“定量滴灌、按需施肥”。相比过去“大水漫灌、凭经验施肥”的粗放管理,如今园区节水超过30%,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

果园里的机械也在悄然“进化”。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打药车能自动行进、精准喷洒,电动割草车能按预设路径独立作业,智能防雹网可在2分钟内完成网面的开启或收拢。借助这些智能装备,果园的作业效率显著提升,用工量减少约40%,管理更加高效、安全。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连武表示,智能设备应用于实际生产场景,标志着北京智慧果园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下一步,将聚焦如何实现场景的经济化推广,让更多果园借助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能。(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