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近期,BTC价格大幅下挫,已经击穿了10万美金大关。

在11月14日,现货黄金价格和BTC价格发生共振,一度下跌3%+,收跌2%+。

于是,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忧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问题。那么,这种担忧是否有道理呢??这篇文章,我们将讨论全球周期性流动性危机的原理。
避险资产对金融系统的扭曲
一提到避险资产,人们想到的是黄金和BTC。然而,“避险资产”是一个极其有毒的概念,它的危险之处类似于“安全带”,诚然安全带能够增加人们在事故中存活的几率,但是,因为有安全带保护而鲁莽驾驶,是灾难的开端。
事实上,真正的避险资产只有现金、短债以及货币基金这样的高流动资产。但是,在贪婪的驱使下,人们总是会用避险资产来替代现金。

上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数字化的示例:
在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只拿现金避险,系统中有20%的现金和80%的风险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资产的价格取决于:1、现金的规模,即货币政策;2、风险偏好,即社会的平均风险偏好。
为了摆脱央行束缚,投资者想要玩花活,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现金。于是,避险资产应运而生。
在变异情况下,除了20%的现金之外,系统中还有20%的避险资产,这些避险资产又能支持投资者去拿额外的80%的风险资产。在新情况下,风险资产的定价框架发生了变异:1、现金的规模,即货币政策;2、避险资产的规模,即避险资产对现金的替代情况;3、风险偏好,即社会的平均风险偏好。
风险资产价格=现金规模×避险资产系数×风险偏好
也就是说,在示例中,经典情况下避险资产系数是1,变异情况下避险资产系数是2 。
于是,在新的系统中,风险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发生了变异,不像经典情况下那么紧密,反而对避险资产的规模敏感,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们构造了一层安全垫,过滤掉了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1、黄金牛市

2、纳指牛市

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就不会对以下现象感到奇怪了:
1、美联储的高利率并没有制止美股牛市;
2、黄金、BTC和美股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避险资产也是一种杠杆
“用避险资产替代现金”这种操作是什么新事物吗??并不是,上一个把它摆到聚光灯之下的是瑞-达里奥。
事实上,桥水公司的全天候策略的本质就是做空现金,他们利用复杂的对冲手段避免持有过多的现金,从而,大幅提高了组合回报。
在桥水公司最风光的时候,瑞-达里奥喊出了那句名言,
cash is trash
再后来西方世界疫情暴发,流动性偏好大幅提升,这种做空现金的策略遭遇重仓。市场上一度传言Bridgewater爆仓。于是,达里奥的那本畅销书——《原则》被扔进了垃圾桶,那句“cash is trash”似乎也成了一个笑料。
可是然后呢?是各国央行大量的货币投放,各国股市和楼市都进入了新一轮的大牛市。
大家又不得不承认老家伙的那句话真香。
当我们梳理清楚整个框架之后,不难发现,“用避险资产替代现金”这种操作不是什么新东西,甚至于它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流行做法。
因此,当大量投资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做空现金策略时,黄金、BTC这类带着避险资产标签的资产膨胀到一个十分离谱的价格。


但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避险资产是避险资产,现金是现金,一旦某些外生冲击,整个体系会垮塌,市场会产生大量的流动性需求。

如上图所示,当金融系统从“变异情况”迁移回“经典情况”时,整个系统产生了20%的现金缺口。这时候,美联储不得不重新QE,满足这个流动性缺口。
对于这个场景,大家应该有些眼熟,这不就是“大而不倒”吗??是,这就是变种的“大而不倒”:金融市场借助黄金、BTC超发了一大堆“假现金”,等东窗事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联储只能捏着鼻子把部分“假现金”置换成“真现金”。
所以,喊“cash is trash”的老登们,算是真的把全球金融系统玩明白了,他们在疯狂地卡bug。
避险资产的演化
推理到这里,我们可以把“避险资产”称为金融机构们事先超发的“假现金”,或者说,最后美联储要捏着鼻子去置换的“假现金”。
但是,上一个世代的“避险资产”会更让我们接近整个金融系统的本质,那个世代的避险资产是大名鼎鼎的CDS(信用违约交换,Credit Default Swap),这个东西把2008年的金融市场弄得鸡飞狗跳。

如上图所示,这两个剧本之间的差异很小,之前的避险资产是有CDS背书的CDO,现在的避险资产是黄金,BTC。只不过CDS那个故事更能向我们展示本质:在那个故事里有一个民间的中央对手方(ps:充当“假皇帝”)——AIG、莱曼兄弟等金融机构,他们向其他金融机构兜售保险,买了保险的其他金融机构不顾一切地扩张,最终,系统累积了巨大的道德风险。
那么,AIG、莱曼兄弟这些民间机构能消化掉这些风险吗??显然不能,最后,美联储不得不出面来擦屁股。
因此,历次信用危机的本质在于,一群不负责任的机构说大话,鼓动他们的对手方冒进,给系统积累巨大的道德风险,最后,逼迫美联储出来兜底。

如上图所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就是被这种“大而不倒”逻辑一步步给倒逼上去的。差别在于,2008年的时候,倒逼手段很粗糙,需要死一批金融机构祭天;到2020年的时候,倒逼手段很隐蔽,整个金融体系都是共犯;整个体系真正地从“大而不倒”进化为“法不责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就能明白美联储的无奈之处,金融机构已经从1.0版本进化成2.0版本了。
1.0版本的金融机构需要出头鸟当“假皇帝”,2.0版本的金融机构则不需要,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网。
尽管美联储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限制性利率+缩表,但是,金融机构们通过避险资产绕开了美联储:你不愿意印钱,我们替你印。

只要“假钱”印得足够多,产生了系统重要性,一旦金融系统爆发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就要乖乖地QE,把“假钱”换成“真钱”。这就是2.0版本金融机构的强硬之处,他们是靠阳谋争夺铸币权,靠阳谋逼迫货币当局就范。
那么,美联储能夺回铸币权吗??可能性真的不大。

一旦流动性危机爆发,美联储不可能坐视不理,坐等华尔街那帮坏人一个个破产跳楼,他们不敢,他们只能在恰当的时候“降息到零+QE”,再一次去救华尔街。
最后,全球间歇性的流动性危机几乎是一个必然,没有大规模的流动性危机,华尔街如何逼迫美联储把“假钱”置换成“真钱”??想清楚这个逻辑,我们就能明白美股牛市的根本原因,不把美股弄上天,哪里来的流动性危机??不制造流动性危机,怎么卡美联储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