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关中白菜心”:沃野之上,咸阳乡村焕发出强劲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昨天

新华财经西安11月16日电(记者梁东 吕光一 蔡博腾)作为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重要农业区,咸阳市地平土肥、物产丰饶,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如今,这片沃土不仅是我国地理版图上的核心区域,更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驰争先。通过做强特色农业、链式发展产业集群、深化“产业+文旅”融合,“关中白菜心”不仅成色愈发醇厚,更让乡村焕发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做强“土特产” 筑牢“菜篮子”

“西红柿丰收啦!每斤能卖3块多,我3亩地收了5000多斤,收入15万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谈及蔬菜标准化种植带来的变化,咸阳市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杨忠民满脸笑意。

泾阳县是陕西省首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9.3万亩,产量184.52万吨,产值25.1亿元。2024年,泾阳县蔬菜产值达25.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约18.53%。

“县里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已初步形成从引种试验、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蔬菜全产业链条。”泾阳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勇介绍,全县已建成33个百亩蔬菜园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8.8亿元。

百里之外的彬州市,渭北高原的苹果园内果香四溢。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咱们的苹果果面光洁、口感甜脆,很受市场欢迎,真正实现优果优价。”果农们兴奋地说。

彬州市位于咸阳市西北部的苹果优生区内,是陕西省果业基地县之一,也是“咸阳马栏红”苹果主产区,盛产苹果、梨、枣等果品。全市果园面积35万亩,其中苹果32万亩,梨2.5万亩,其它时令水果0.5万亩。近年来,当地将果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推动苹果等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年产果品54.5万吨,产值23亿元,各类水果已成为农户增收的“金果果”。

咸阳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紧抓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机遇,立足资源禀赋,系统梳理独门种养、特色食品等五大类48个乡村特色产业,制定专项指导意见,设立产业专班,着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增长极。目前,“咸阳茯茶”入选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单,“彬州梨”等35个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13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登记,“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达89.72亿元,居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四名。

壮大园区经济 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以园区为载体、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咸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咸阳市逐步构建起“主导产业建链,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环节互通、链条增值、集群壮大。

在三原县清河食品工业园,咸阳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0条生产线正加紧生产。作为三原县引进的第一家乳品企业,公司累计投资13.39亿元,日产能777吨,年销售额超13亿元,有力带动了饲料、养殖、运输、包装等产业链发展,解决就业1100余个。

伊利乳业的快速崛起,是三原县食品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缩影。素有“食品大县”美誉的三原县蓼花糖、小磨香油等特色食品久负盛名。如今,清河食品工业园已吸引伊利、达利园、娃哈哈、得利斯等30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预计2025年总产值达110亿元。当地正充分发挥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优势,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食品工业聚集区。

产业升级,种业先行。在泾阳县泾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种苗繁育中心,自动化播种线精准作业,一盘盘西红柿苗整齐健壮。“我们每小时可播种3万粒种子,温室内配备补光、水肥一体化系统,模拟最适生长环境,确保苗齐苗壮。”育苗中心负责人孔卫介绍,目前该中心年培育优质蔬菜种苗超2000万株,销往全国多地。

从品种研发、集约化育苗,到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泾阳西红柿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全县建成4个现代化育苗工厂,年供苗能力达1.7亿株,产品不仅保障了本地乃至西北地区的“菜篮子”,还远销港澳地区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

目前,咸阳市累计发展“链主”企业91家、“链队”企业259家,入链新型经营主体千余家。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81家,泾阳茯茶产业园入选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两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深化产旅融合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如何让“关中白菜心”价值充分释放?咸阳市的答案是:推动“产业+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资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民宿小院里听着民谣,吃着清甜的葡萄,太惬意了!”在三原县天齐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内,一群游客正小聚闲谈。

这座位于嵯峨山上的观光园,起初以葡萄酒生产为主,后来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如今已成为集酒庄参观、品酒、采摘、烧烤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投资1.2亿元,流转土地5300亩,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按照‘荒坡变绿地、农村变景区、农民变股民’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园区负责人吴纪亮说,许多曾经在外打零工的村民,经过园区培训成为了企业的技术人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咸阳市大力推进“产业+文旅”深度融合,深挖水文化、姚商文化、关中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民宿公园、郑国渠水利公园等主题公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村借助紧邻郑国渠水利风景区的优势,成立陕西泾河瓠口文旅有限公司,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共富屋”,打造泾河小洞天民宿餐饮,成为乡村旅游助力振兴的样板。

“我们计划以现有民宿为示范,带动整村发展餐饮住宿,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适时开发水上娱乐、休闲垂钓等项目,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体验好。”岳家坡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拓展乡村旅游内涵,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咸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推广“蔬菜+果园+采摘+研学”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和主题展馆,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关中白菜心”赋予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参与采写:朱程 刘桃熊 刘辉)

编辑:刘润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