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對人工智能投資及數據中心建設可能引發的泡沫發出警告,加劇了市場對AI需求可持續性的擔憂。在週二香港投資者峯會上,蔡崇信坦言對美國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規模"感到震驚",這番言論再次凸顯AI競賽已演變爲地緣政治博弈——尤其在中美關係背景下。
本週早些時候,據彭博報道,阿里系螞蟻集團採用國產芯片訓練AI模型,成本較英偉達中國特供芯片降低20%且效果相當。此前在哈佛商業評論峯會上,百度CEO李彥宏也曾預警AI泡沫,稱狂熱浪潮中可能僅1%企業能脫穎而出"創造巨大價值"。
蔡崇信在香港科技論壇的發言週二引發市場波動:英偉達(Nvidia )微跌0.6%,博通下挫1.6%,美光科技重挫3%,阿里股價下滑1.3%。不過週一受螞蟻消息影響時,英偉達等芯片股仍逆勢上漲。
瑞穗證券分析師Jordan Klein指出,隨着AI敘事演變爲"全球戰略軍備競賽",中國市場傳出的謹慎聲音將愈發頻繁。他認爲蔡崇信的預警或許並非擔憂阿里自身過度投資,而是警惕競爭對手的非理性擴張——這與其公司戰略形成微妙反差:上月阿里管理層在財報會上宣稱,未來三年雲與AI投入將超過去十年總和。
Klein特別提到,此番言論正值英偉達年度開發者大會(GTC)落幕數日後。該大會上,英偉達發佈了多款新品並公佈激進的芯片迭代路線圖(約每12個月推新系列)。"在英偉達華麗登場的GTC後不到一週,中國科技領袖接連發出的負面信號,無疑對英偉達及以美國供應商爲核心的AI投資敘事構成衝擊。"
值得關注的是,自中國深度求索實驗室(DeepSeek)展示自主研發AI模型的低成本優勢後,英偉達股價已較1月6日曆史高點回落約19%。儘管近期特朗普關稅政策衝擊或不及預期,但更嚴格的AI芯片出口管制(拜登政府新規5月13日生效)可能波及大中華區以外市場,成爲懸在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前,芯片板塊波動加劇,投資者正密切關注中美科技博弈的多重維度——從關稅政策到技術封鎖,每個變量都可能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英偉達能否繼續領跑,將取決於其應對地緣政治風險與技術迭代挑戰的雙重能力。
文章源自MarketWatch《Alibaba’s chairman is the latest to warn of an AI bubble. Is that a problem for Nvidia?》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