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公司將於2025年8月27日(美股收盤後)公佈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近期該公司在關稅和成本結構方面面臨多重衝擊,投資者對下半年走勢和需求復甦的期待與憂慮交織。
市場普遍預計惠普公司三季度營收爲13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小幅增長約1.5%,毛利率在業內競爭和關稅壓力之下略有收縮,預計爲20.6%,同比下降3.68%,調整後每股收益0.74美元。
二季度惠普公司營收達132.2億美元,同比上漲3.3%,毛利率受到關稅與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而略微走低,淨利潤約4.06億美元,同比減少約33%,淨利率下降至3.07%;調整後每股收益約爲0.71美元,同比下滑13%。
公司當季表現呈現營收尚可增長但盈利端承壓的格局,主要原因爲關稅政策造成的供應鏈佈局調整成本,以及部分打印產品在特定市場需求減弱。
消費端在個人系統業務領域展現相對韌性,打印板塊市場表現疲軟,管理層將矛頭指向不利的宏觀環境和區域性定價壓力。
本季度個人系統業務預計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可能放緩至約5%,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企業客戶對AI賦能設備的需求,以及新興市場對高性價比產品的接受度提升。然而,利潤率改善仍將面臨挑戰,供應鏈調整導致生產成本上升,每檯筆記本電腦增加8-12美元的製造成本;美國關稅政策持續影響出口產品定價,惠普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可能抑制部分市場需求;行業競爭加劇,戴爾、聯想等競爭對手也在加速AI PC佈局,價格戰可能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惠普在中國市場的PC業務仍然保持穩定,但市場份額有所下滑。根據Canalys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惠普全球PC市場份額爲20.9%,同比微降0.8個百分點。在中國市場,惠普出貨量排名從第二下滑至第五,市佔率從10%降至9%,這主要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和國產品牌崛起的雙重壓力。惠普計劃通過在泰國、墨西哥等地建立新的生產基地,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這一過程需要時間,短期內可能繼續影響利潤率。
本季度打印業務預計將繼續承壓,耗材業務作爲"現金奶牛"的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減弱,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中國勞工成本上升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二是用戶轉向無紙化辦公,耗材需求持續下降。惠普正在嘗試通過高端耗材和軟件訂閱服務提升打印業務的盈利能力,但分析師普遍認爲這些措施的效果需要時間才能顯現。
打印業務的長期轉型方向值得關注。惠普計劃將打印業務從傳統的硬件銷售模式轉向提供雲打印、移動打印等服務解決方案,同時加大在3D打印等新興領域的投入。但市場研究顯示,3D打印市場規模到2025年預計僅達到40億美元,而71%的用戶表示對3D打印幾乎不瞭解,這表明打印業務轉型將面臨漫長的過程和較大的不確定性。惠普需要在短期內找到緩解打印業務下滑的有效途徑,同時爲長期轉型奠定基礎。
惠普在AI PC領域積極佈局,上季度發佈了多款搭載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的筆記本與臺式機設備,包括全新OmniBook系列,旨在滿足從日常便攜到高性能計算的多樣化需求。然而,分析師指出惠普研發投入佔比已跌至2.1%,不僅落後於聯想、戴爾等競爭對手,更較其巔峯時期腰斬。這可能導致惠普在AI PC領域的技術迭代速度和產品競爭力面臨挑戰。
本季度惠普AI PC的市場表現將是關鍵指標。OmniBook系列憑藉本地AI功能(如文檔索引與語義搜索)和多樣化產品線,有望在高端市場獲得一定認可。市場研究顯示,AI PC預計三年後佔市場50%,但惠普目前的研發投入不足以支撐長期技術優勢。惠普與重慶市簽署的AI領域合作備忘錄可能爲其提供一定技術支持,但實際效果需要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惠普AI PC新品(如Slate6/7)曾因戰略失誤快速降價,這表明公司在高端市場定價策略上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惠普無法在AI PC領域建立穩定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定位,其個人系統業務的長期增長可能受到限制。相比之下,聯想和戴爾在AI PC領域的研發投入更大,產品線更豐富,可能對惠普形成競爭壓力。
分析師對惠普本季度表現存在分歧。摩根大通分析師Samik Chatterjee認爲,惠普的業績表現再次提醒投資者:在非AI驅動的IT領域正面臨嚴峻的宏觀環境。他將惠普目標股價從30美元下調至27美元,指出關稅政策仍存較大變數,投資者擔憂關稅上調或針對其他非中國地區恢復報復性關稅可能帶來額外衝擊。同時,摩根大通下調了惠普2025財年營收/盈利預期。
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則重申對惠普的"中性"評級,指出任何每股收益增長都將依賴股票回購,且PC換機潮帶來的營收/運營利潤率提升可能被打印業務利潤率下滑所抵消。該行將惠普目標價從33美元下調至29美元,並認爲全年業績可能接近指引下限,主要原因是關稅不確定性、產能轉移增加成本及PC需求疲軟。
花旗銀行分析師認爲惠普的供應鏈多元化是"必要但痛苦"的選擇,長期或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但短期利潤承壓。惠普正通過產品提價和供應鏈調整雙管齊下的策略來抵消關稅對利潤率的侵蝕,預計到2025財年第四季度有望基本抵消負面影響,但第三財季仍將承受關稅壓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