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維持阿里巴巴“增持”評級,但將目標價從180美元下調至150美元。下調主因短期盈利承壓:公司正大幅增加即時零售(含外賣與快消品配送)投入,預計1QFY26(2025年6月季度)相關投資達100億人民幣,導致核心電商與本地服務合併EBITA同比下滑20%。儘管短期陣痛明顯,阿里仍被視作“中國最佳AI基礎設施提供者”,雲業務增速回升至22%成爲關鍵亮點。
即時零售成戰略焦點:阿里4月底宣佈加大外賣與快商業務投入,摩根士丹利測算其1QFY26投資約100億人民幣,推動日訂單量突破8000萬單(非餐品類1300萬+),日活用戶超2億。
投資峯值將至:預計2QFY26(9月季度)投資額翻倍至200億人民幣,核心電商+本地服務合併EBITA同比跌幅或超40%,但可能標誌投入高峯。
核心電商韌性猶存:淘寶天貓集團(TTG)預計收入同比增8.9%,客戶管理收入(CMR)受益貨幣化率提升增長11%。
本地服務虧損擴大:受激進投資影響,本地服務集團EBITA虧損率從-14.4%惡化至-30%,EBITA同比暴跌1350%。
國際業務改善: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EBITA虧損收窄53.5%,減虧成效部分抵消本土投入壓力。
電商基本盤
客戶管理收入(CMR)同比+11%,受益於貨幣化率持續提升。
淘天集團收入同比+8.9%,超共識預期1%。
雲計算高增長
雲收入同比+22%(4Q25:+18%),增速加速且超共識1.6%。
利潤率穩定在8%,印證“最佳AI賦能者”邏輯(多供應商策略緩解美國GPU出口限制影響)。
用戶生態活躍
日均訂單量突破8000萬單(非食品類1300萬+),日活躍用戶(DAU)超2億。
DCF模型調整
資本成本(WACC):從10% → 11%(行業競爭不確定性上升)
永續增長率:維持3%(與行業基準一致)
影響:更高的折現率直接壓低未來現金流現值。
盈利預測下調
即時零售業務投資增加:
預計6月季度投資約100億人民幣,9月季度或達200億峯值,拖累本地生活業務EBITA(預計F1Q下降20%,F2Q下降超40%)。
業務數據:日均訂單量超8000萬(非食品類1300萬+),DAU突破2億。
盈利短期承壓:
預計F1Q(2026財年第一季度)整體調整後EBITA同比下降16%,收入僅微增2%(剔除資產分拆影響後爲雙位數增長)。
雲業務增長亮眼但未抵消壓力:
雲收入預計增長22%(上季度爲18%),利潤率穩定在8%,但資本支出因多供應商策略增加。
多情景目標價:
阿里正在以短期利潤換取兩大長期護城河:
市場份額拓展:即時零售日訂單量突破8000萬單,非食品類佔比達16%,用戶生態持續鞏固;
技術壁壘加固:雲業務實現逆勢加速(同比增長22%),多供應商策略有效突破GPU供應限制。
關鍵觀察期:預計2025年9月季度(2QFY26)即時零售投入將達高峯(約200億元),屆時EBITA壓力有望邊際緩解;
估值安全墊:當前股價對應2027財年預期非GAAP市盈率爲12.4倍(處於歷史第5百分位),較過去五年平均水平折讓超過30%,而云與AI相關業務的估值溢價尚未被充分反映。
盈利觸底信號:2026財年調整後EBITA預期達1400億元;
驗證拐點指標:
雲業務收入增速維持在20%以上;
即時零售虧損持續收窄(詳見P3本地服務EBITA利潤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