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運輸板塊動態:通脹壓力拖累降息預期,航空業復甦分化加劇

華爾街洞察
07-16

加拿大核心通脹持續高企引發貨幣政策擔憂。BMO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波特指出,對美進口商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是重要推手。6月加拿大央行核心CPI指標維持在3%的目標區間上限,直接壓縮了7月30日降息空間。耐用品價格加速上漲尤爲顯著:汽車價格躍升4.1%,傢俱攀升3.3%,服裝鞋類上漲2%,形成反常通脹格局——通常經濟疲軟時期服裝本應呈現通縮趨勢。

美國消費市場顯露疲軟信號。勞工部數據顯示,6月機票價格連續第三個月下跌,酒店房價單月重挫3.6%。這種非必需服務價格持續回落,印證居民消費意願正在減弱。

多家上市公司評級異動引發市場關注: • 意大利郵政遭Keefe Bruyette & Woods下調至"與大盤持平",目標價卻逆勢提升18%至16.5歐元。分析師認爲其保險業務雖有亮點,但股價年內31%的漲幅已透支增長預期 • 東南亞科技巨頭Grab獲滙豐重申買入評級。預測其二季度將上調2025年EBITDA指引,得益於叫車與外賣業務GMV14%的複合增長率,廣告收入與高端服務正推升利潤率 • 韓國航空獲LS證券調升目標價19%至3.7萬韓元。三季度航油成本預計同比降低15%,疊加韓元走強形成雙重利好。當前股價微漲0.2%至26300韓元 • 印尼汽車零件商Astra Otoparts獲馬來銀行首予買入評級。憑藉覆蓋全國的分銷網絡和電池、減震器等核心產品優勢,公司有望抓住印尼車市復甦機遇 • 海運企業HMM宣佈2萬億韓元回購計劃後,獲iM證券上調評級至買入。儘管二季度運營利潤下滑40%,但燃油成本下降助推業績超預期

地緣風險衝擊科技板塊。禾賽科技被美法院認定涉軍背景後,大和證券預警短期拋壓風險。不過其美國業務佔比不足10%,中歐市場對激光雷達的強勁需求仍支撐基本面。市場傳聞公司可能轉道香港上市。

澳洲航空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麥格理指出國內運力增長穩定在2%-4%,但美國航線拖累國際業務。隨着A380機型復飛增加11%航班量,載客率面臨下行壓力。該機構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微調至10.4澳元。

汽車市場結構性變化凸顯: • 三菱Mirage作爲美國最後售價低於2萬美元的新車即將絕跡,當前庫存不足1700輛 • 6月全美新車均價微漲至48907美元,但1.2%的同比漲幅遠低於十年均值 • 電動車均價同比下降2.8%至56910美元,當月汽車銷售節奏放緩至1530萬輛

國際航空復甦仍存隱憂。美林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赴美外國旅客量在四個月份出現同比下滑。達美航空財報印證復甦分化:高端艙位與國際航線需求旺盛,但經濟艙與國內業務持續疲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