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衰退指標已失控,這場瘋狂何時休?

老虎資訊綜合
05-20

美國衰退信號無處不在,但這些跡象真的能預示什麼嗎?

美國人正在密切搜尋經濟衰退的徵兆。自2020年初那次衰退以來,不同羣體就不斷髮現各種警示信號。一季度GDP顯示美國經濟收縮0.3%,而非預期的增長0.4%。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被視爲美國經濟衰退的明確信號,但0.3%的降幅真有那麼可怕嗎?

當前的憂慮確有依據:中東局勢動盪、歐洲戰火未熄、特朗普關稅政策、美聯儲在矛盾經濟數據中進退維谷。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後,抵押貸款利率突破7%。家庭債務在一季度創下18.2萬億美元歷史新高。如果衰退不可避免,人們希望它儘快結束也情有可原。

如今,除了保持平穩的失業金申請人數和近乎停滯的GDP,似乎萬物皆可成衰退指標。上月碧昂斯演唱會門票跌破60美元,"潛在衰退陰雲讓時機變得艱難",風投公司Freedom Trail Capital聯合創始人薩米爾·萊恩表示。或者,是泰勒·斯威夫特的"The Eras"巡演搶走了風頭?

衰退指標正侵蝕着人們內心的平靜與夏日假期——只因它們實在太多。當阿爾貝託·賈科梅蒂的青銅雕像上週在蘇富比流拍,這究竟是第1000個衰退預兆,還是僅僅說明同類型作品近年以5000萬美元成交後市場趨於理性?

"軟數據"衰退指標清單幾乎無止境:從Chipotle的"捲餅指數"、美髮沙龍預約量到咖啡館銷售額下滑。(如果你不願在星巴克花5.75美元買拿鐵——非紐約地區4.75美元——或許說明你理財審慎,這對美國經濟反而是好事?)

就連大衰退時期風靡的緊身牛仔褲,也淪爲衰退指標製造機的荒誕素材。"口紅效應"這一另類衰退信號認爲,財務焦慮中的人們會選擇20美元口紅而非奢侈品來提振心情。

經濟學家預測頻頻翻車

這場瘋狂何時終結?網絡熱梗一半是流量誘餌,一半是人性好奇。若衰退確有其事,這些梗或成先知;若無,則淪爲刺激口紅銷量的逆向營銷。

社交媒體影響者關注的消費趨勢,與股市、官方消費者信心指數、就業數據孰輕孰重?個案雖鮮活,數據更可靠: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連跌五月,四月零售額近乎零增長。

儘管經濟學家下調衰退概率,各類指標仍此起彼伏。高盛將未來12個月衰退概率從45%調至35%,因特朗普將部分中國商品關稅從145%降至30%。摩根大通亦稱衰退風險雖高,但已低於50%。

最悲觀的經濟學家終將正確——只要你擁有美聯儲委員般的耐心。自上次衰退結束,他們便不斷預警。早在2022年,就有大批經濟學家預言2023年將現嚴重衰退,理由是高通脹與美聯儲降息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史蒂夫·漢克2022年援引M2貨幣供應量表示:"2023年將迎來大衰退"。《經濟學人》總編贊妮·明頓·貝多斯同年發文《爲何2023年全球衰退不可避免》,指出:"普京侵烏引發1945年以來歐洲最大陸戰、古巴導彈危機後最嚴峻核升級風險、1930年代以來最全面制裁體系...飆升的食品能源價格推高1980年代以來最猛通脹..."然而預言中的衰退始終未至。

收益率曲線倒掛的侷限性

被視爲更可靠的指標亦未兌現。令人着迷又不安的收益率曲線倒掛,其背後的"黑魔法"特質令觀察者癡迷。這種指短期收益率高於長期的現象,反映投資者對經濟長期前景悲觀。舊金山聯儲指出,過去60年每次衰退前都出現倒掛,且其後必跟經濟放緩。但信號兌現可能需要數月乃至數年。

10年期與2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持續783天,打破1978年624天紀錄,2024年8月才恢復正常。八個月過去,承諾的衰退仍未現身,倒掛指標的可信度備受考驗。

被忽視的是:衰退本爲經濟常態,誘因各異、時長不同、程度不一。2020年衰退僅持續兩月,2008年則長達18月。我們彷彿在等待澆滅退休夢的暴雨,實際可能只是短暫陰雲。

就業市場顯露溫和韌性

"薩姆法則"認爲當三個月失業率移動均值較前12月低點上升0.5%,即預示衰退開端。若此指標比可笑的"裙襬指數"可靠,我們大可安心——過去一年失業率始終維持在4%-4.2%。

ClearBridge Investments經濟與市場策略主管傑夫·舒爾茨指出,美國就業市場仍健康,儘管2025年月均新增14.4萬崗位,遠低於2022年的38萬和2021年的60.3萬。

信用利差暫未拉響警報

信用利差(企業債與國債收益率之差)反映流動性及違約風險。利差擴大被視爲衰退前兆,因顯示投資者在經濟不確定性中規避風險。YCharts數據顯示,儘管一季度GDP收縮,當前美國AAA級企業債期權調整利差爲0.37%,BBB級1.19%,高收益CCC級8.79%,整體穩定。

芝商所首席經濟學家埃裏克·諾蘭強調:"名義GDP是理解信用利差的關鍵,因其代表經濟體中可用於償債的現金流。"後疫情初期名義GDP高速增長,即使通脹逼近兩位數。當前一季度名義GDP雖微跌,但尚屬溫和。

舒爾茨指出,若美國經濟進一步降溫,佔消費主力來源的工資增長放緩將成問題。他稱缺乏硬數據支撐的"軟指標"合集爲"'氛圍衰退'(vibesession)",並認爲"2025年消費韌性抵禦貿易逆風的概率降低"。於是我們繼續搜尋蛛絲馬跡,等待下一隻靴子落地。

當衰退真正來臨,這些指標自會消停——然後,在TikTok玄學的推波助瀾下,新一輪預測狂歡又將開啓。

文章源自MarketWatch《Recession indicators are out of control. When will this madness end?》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