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指出,美國、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應共同制定國家政策框架,以緩解當前威脅全球貿易體系的嚴重失衡問題。在面向銀行業人士的年度講話中,貝利警示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標誌着"劃時代的變革",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儘管這些失衡現象並非首次出現,但其在戰後時期的突變性和根本性前所未見,"貝利在倫敦發表的演講中強調。他分析稱,貿易壁壘和產業補貼雖是引發關稅爭端的表象因素,但深層次根源在於各國經濟結構矛盾。
這位央行行長重申國際經濟學界的長期觀察:中國持續實施抑制消費支出的政策,而美國則維持着難以支撐貿易逆差持續收窄的鉅額財政赤字。"美國需闡明如何將其內部失衡視爲可持續,卻將外部失衡視爲不可持續;中國則需說明如何解決內需長期疲軟問題,"貝利直指核心矛盾。
貝利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造性地發揮協調作用",推動主要經濟體達成"共同認可的政策方案以化解過度失衡風險"。他特別提及2006年IMF主導的多邊磋商機制——當時中國承諾擴大內需,美國誓言削減政府借貸,但最終各方作出多項政策承諾尚未完全兌現。
"2006年多邊協商的經驗教訓值得深思,未來應探索更有效的協作路徑,"貝利建言。他警告稱,若各國不能協同修復失衡,在美國單方面重塑全球貿易規則之際,世界經濟將步入動盪期。
"開放型世界經濟與國家利益的協調是永恆命題,"貝利警示道,"規則制定需要集體認同,單邊強加規則即便出自主導國,也難以維繫長期穩定。"他特別指出,鉅額經常賬戶赤字國承受的市場壓力遠高於順差國,因其依賴可能突然撤離或成本激增的外部融資。
儘管美元儲備貨幣地位使美國長期免遭此類壓力,但貝利強調:"即便存在儲備貨幣優勢,金融市場壓力點依然不容忽視——可持續性的邊界實難判定。今年市場擾動已然顯現,我們必須對金融穩定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