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本田、深陷迷霧:125億美元衝擊懸而未決,難下戰略決策

智通財經網
08/08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車企的影響現在難以量化。日本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如今預計,今年合計將承受超125億美元的衝擊。但政策細則的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的假設前提,意味着這些預測隨時可能再度變臉。這也讓車企更難果斷下定決心採取漲價等措施。

週三,由於美國對日本商品徵收的關稅低於此前擔憂,本田將截至2026年3月的財年營業利潤預期上調至7000億日元(約合47.6億美元),這仍較去年盈利水平低40%。

市值2370億美元的競爭對手豐田週四也公佈了當前財季預期,預計年度營業利潤將下滑三分之一。兩家車企的股價對此消息反應平淡,暗示美國關稅的影響雖令人痛苦,但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問題在於,企業和投資者在得出這些預測時,不得不自行填補諸多關鍵空白。美日貿易協議雖將日本汽車進口關稅從之前威脅的27.5%降至15%,但協議尚未形成書面文件,細節仍可能變更。本田假設新稅率將於9月生效,而豐田的測算則基於8月生效的前提。

兩家公司還均將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整車的關稅設定為25%(它們在這兩個國家生產大量銷往美國的汽車),同時假設從這些地區進口的零部件可獲豁免。但這些假設也可能落空: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上月表示,總統「絕對」會重新談判《美墨加協定》。

這種不確定性讓車企應對關稅的舉措,無論是調整生產線、轉移供應鏈還是提高價格,都變得格外危險。據管理層透露,本田正考慮通過增加工廠班次擴大美國產能,日經新聞報道稱其還計劃外包部分生產至日產汽車的美國工廠。

但這可能導致製造成本上升,同時迫使企業更急切地為電池、電機等關鍵日本產零部件尋找替代供應源。因此,本田社長Toshihiro Mibe希望謹慎行事、再做決斷,這一點不難理解。

與此同時,豐田對關稅引發的漲價問題保持沉默,其業績指引中也未納入漲價因素。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多數行業同行都選擇按兵不動:率先漲價的企業可能失去市場份額,甚至可能觸怒特朗普。而且一旦企業確定漲價,就極難再降回去。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最新預測及其背後的假設都不能太過當真。這讓車企和股東們如同在巨大的盲區中前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