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巨頭在週二公佈的財報中傳遞出積極信號:隨着第二季度交易活動復甦,多家機構上調全年投行業務預期。然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關稅政策仍使銀行業保持謹慎態度,密切關注消費者對潛在價格上漲的反應。
摩根大通(JPM.N)、花旗集團(C.N)與富國銀行(WFC.N)三大銀行週二公佈的利潤均超預期,主要受益於消費者與企業健康的財務狀況。穆迪銀行業務主管洛朗·比拉德指出:"資本市場終於恢復活力,這使大型銀行手續費收入顯著反彈。本財報季的真正亮點將是投行與交易業務的強勢迴歸,預計到2025年前都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具體業績表現方面: - 摩根大通投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至25億美元,超越此前預期。債務承銷和諮詢費增長抵消了股權承銷下滑; - 花旗投行收入飆升15%至9.81億美元,醫療和科技領域的併購熱潮及可轉換債券與IPO業務構成主要驅動力; - 富國銀行投行收入增長8%達4.63億美元,財務總監邁克·桑托馬西莫稱"交易量正明顯回升"。
儘管美國總統四月宣佈的多國關稅政策曾令併購活動陷入停滯,市場情緒現已轉向樂觀。花旗首席財務官馬克·梅森表示:"市場正逐漸適應波動性與關稅影響的不確定性。"該行當季交易收入激增16%至59億美元,創2020年二季度以來最佳表現。
銀行業高管對經濟前景仍持審慎態度: 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強調預測環境異常複雜,指出"重大風險"包括貿易摩擦升級、地緣政治惡化、財政赤字高企及資產價格泡沫。這番表態與紐約梅隆銀行CEO羅賓·文斯的樂觀判斷形成微妙對比:"投資者已迴歸現實認知——美國經濟根基穩固,股市正反映這一事實。"
二級市場反應呈現分化: 富國銀行因下調淨利息收入預期股價重挫6.3%;摩根大通微跌0.7%;花旗則因宣佈4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大漲5%,股價觸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峯值。
行業曙光初現: 西北互惠財富管理股票投資總監馬特·斯塔基指出:"當前交易環境向好,投行項目儲備增加,銀行業盈利空間正在打開。"多家機構順利通過美聯儲壓力測試,疊加監管鬆綁預期,爲行業復甦創造有利條件。隨着高盛(GS.N)、摩根士丹利(MS.N)及美國銀行(BAC.N)即將公佈財報,市場將持續驗證復甦勢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