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塊正深陷血雨腥風。上週,"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市值合計蒸發1.55萬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週市值跌幅。整個美股市場也未能倖免,上週市值縮水達5.6萬億美元。
研究機構Research Affiliates主席羅伯·阿諾特(Rob Arnott)回憶2000年微軟(MSFT)股價暴跌時,彷彿昨日重現。這家軟件巨頭曾是互聯網泡沫時代的寵兒,但其股價崩盤拖垮了整個科技板塊,股票用了14年時間才恢復元氣。
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破裂的老將們如今再度提起往事,因爲形勢開始顯得異常嚴峻。英偉達(NVDA)憑藉人工智能概念在2024年引領市場飆升,但其股價自1月創收盤新高以來已暴跌逾36%。
時代是否相似?觀點因人而異
1999年就開始爲客戶操盤的肯·馬奧尼(Ken Mahoney)認爲今昔不同。互聯網泡沫時期,許多未成熟的公司僅因冠上".com"後綴便匆忙上市。投行瘋狂試水市場,傳統上只買存單的客戶也取出存款押注科技股。
"投機狂熱令人髮指,"馬奧尼回憶道,"曾有客戶打電話說:'我兒子讓我買Yoo-hoo(一種飲料)。'我反問:'你說的是雅虎(Yahoo)吧?'"
儘管市場瀰漫末日氣息,如今科技巨頭的資金多集中在基本面強勁的藍籌股。但問題在於,在近期科技股下跌前,市場對"七巨頭"的狂熱已推高估值,去年泡沫跡象愈發明顯。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高、且不認爲災難將至的投資者,當前股價回調或許誘人。但盲目抄底並不可取。
專業人士的科技股估值策略
市場專家提出以下估值建議,但需注意: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可能顛覆傳統估值邏輯,操作風險需自擔。
遠期市盈率法
馬奧尼關注因貿易戰等風險導致市盈率壓縮、但盈利持續增長的公司。這類企業基本面穩健,即使市場情緒悲觀。
市銷率篩選法
阿諾特建議用市銷率尋找銷售額高但利潤率低的企業。看似矛盾,但其邏輯在於:高利潤率易引競爭,顛覆者終將被顛覆。
盈利增速加速度
Siebert Financial首席投資官馬克·馬利克(Mark Malek)強調,科技股需聚焦增長,且增速必須持續加快而非停滯。即便盈利激增,維持高增速難度大,市場會提前反映負面預期。
自由現金流修正法
Kayne Anderson Rudnick基金經理朱莉·比爾(Julie Biel)通過自由現金流收益率橫向比較同行。她剔除股票薪酬影響(軟件公司常用此稀釋手段),因現金流更難人爲操縱。
相對強度指標
Freedom Capital Markets策略師傑伊·伍茲(Jay Woods)通過股價相對強度篩選領漲股。例如,網絡安全板塊( 網絡安全ETF-PureFunds 、 Global X Cybersecurity ETF )近期跑贏硬件類股和英偉達,反映出地緣政治緊張推升防禦需求,而硬件股受經濟放緩擔憂衝擊。
歷史教訓與當下啓示
互聯網泡沫的教訓警示:當投機狂熱退去,唯有基本面紮實者能倖存。當下投資者需穿透市場噪音,運用多維指標甄別真正具備持續競爭力的科技企業。畢竟,在宏觀經濟逆風與行業劇變中,估值的安全邊際與成長的確定性纔是穿越週期的關鍵。
文章源自MarketWatch《Should you buy the dip in tech? Veterans of the dot-com era share 5 ways to find winners.》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