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騰訊音樂績後美股、H股股價雙雙暴跌,美股跌超8%,H股盤初一度跌超12%。
最近兩年,中國在線音樂流媒體市場的格局又在發生微妙變化。
曾幾何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幾乎一家獨大,網易雲音樂作為挑戰者亦步亦趨,而阿里巴巴的蝦米音樂等後來者則相繼退場。
如今,字節跳動旗下的汽水音樂強勢入局,使得行業重新出現「三國鼎立」的競爭態勢。
我會從市場格局、商業模式、平臺策略、版權之爭、汽水音樂定位以及未來趨勢6個方面,分析這一領域的新舊動態。
01、市場格局演變:從雙雄爭霸到三足鼎立
在汽水音樂尚未出現之前,中國在線音樂市場長期由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雙雄爭霸」。
早在2016-2017年,騰訊音樂(涵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佔據高達76.1%的用戶市場份額,而網易雲音樂約為15.6%。
此後幾年這一格局基本延續。2019年前後,騰訊系音樂產品的用戶市佔率保持在約80%,「一超一強」的局面穩定維持,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合計市場份額一直在90%以上。
例如2024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就顯示,QQ音樂的月活躍用戶數約為2.02億,而網易雲音樂約為1.85億,兩者依然是遙遙領先的前兩名。同時,騰訊系旗下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繼續佔據用戶排行榜前列,使騰訊音樂集團在用戶規模上總和佔比接近78%。這一時期,由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主導的「雙雄」格局穩如磐石。
阿里巴巴曾一度試圖通過收購和投資攪局音樂市場(如2019年7億美元戰略入股網易雲音樂,以期聯合網易對抗騰訊),但自身的蝦米音樂已於2021年初關停,阿里系戰略調整為支持網易雲音樂的發展。
真正打破原有格局的,是字節跳動於2022年推出的汽水音樂。在監管部門反壟斷措施的推動下,網絡音樂獨家版權壁壘在2021年被拆除,各平臺內容庫趨於開放,為新玩家進入創造了條件。字節跳動敏銳地看準時機,於2022年6月在國內公測汽水音樂,正式進軍在線音樂賽道。這一舉措使長期穩定的雙雄局面開始出現「三足鼎立」的苗頭。
汽水音樂一上線雖曲庫不夠完善,卻憑藉抖音的導流和算法推薦迅速吸引了一批嚐鮮用戶。據統計,2023年第二季度汽水音樂的月活躍用戶(MAU)已提升至約3000萬。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短短半年內該數字又翻了一番,到2023年底汽水音樂MAU接近1億,據第三方數據估算日活躍用戶(DAU)達到2600萬左右。
QuestMobile的最新報告顯示,汽水音樂依託低價會員策略和字節系流量支持持續高速增長,2025年其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突破1.2億。雖然與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相比,汽水音樂目前在總體用戶量和曲庫規模上仍有差距,但其出現無疑重新激發了市場競爭,改變了原本固化的格局。
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過去一年中用戶規模增速放緩、彼此用戶流動趨於平衡,而汽水音樂則從其他平臺成功爭取到數千萬用戶,成為不容忽視的新勢力。
音樂流媒體市場正從原來的「雙雄爭霸」向「三國殺」演變。這種競爭格局的演變,不僅源於政策環境(獨家版權鬆綁)的影響,也反映了產品創新和用戶喜好的變化。
02、商業模式對比:訂閱、廣告與社交娛樂
會員付費訂閱和廣告是音樂流媒體的兩大基本收入來源。隨着用戶付費習慣逐步養成,中國在線音樂的整體付費率近年來穩步提升:從五年前不到5%上升到2023年底約15%。會員訂閱收入在各平臺營收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騰訊音樂2025Q3數據顯示,在線音樂月活用戶為 5.51億人,較去年同期的5.76億有所下降(同比下降約4.3%)。月活用戶規模連續下降,但存留用戶的付費意願在提升。
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 1.257億人,相比2024年同期的1.19億增長約5.6%。付費用戶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付費滲透率由去年同期的約20.6%提升至約22.8%,表明更多月活用戶轉化為付費訂閱用戶。
每用戶平均收入(ARPPU):單個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月均收入提升至 11.9元人民幣,高於去年同期的10.8元,增幅約 10.2%。ARPPU 連續多個季度提升,反映會員高級化策略奏效,用戶願意支付更多獲得高品質音樂服務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網易雲音樂月活躍用戶數(MAU)約為2億人,基本與2023年同期持平。用戶活躍度穩中有升,日活躍用戶/月活躍用戶比值持續保持在30%以上。
付費用戶方面,公司會員訂閱收入快速增長顯示付費用戶規模穩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網易雲音樂會員訂閱服務收入從上年同期的21.4億元增至24.7億元,增長15.2%。據研報估算,網易雲音樂的付費率已達27%,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並較去年提升約3個百分點,說明有更大比例的用戶轉化為付費會員。由於針對學生羣體的促銷策略,網易雲音樂會員ARPPU略有下降,但整體付費意願的提升推動了訂閱收入增長。
而對於大量免費用戶,三家平臺都會通過廣告變現,如插屏廣告、音頻廣告等。此外,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在2022年前後均上線了「聽歌抽獎」「看廣告免會員聽歌30分鐘」等功能,以廣告換取用戶的免費聆聽時長。這些舉措實際上是借鑑Spotify等的商業模式,讓非付費用戶通過看廣告獲取聽歌權益,拓寬了廣告變現渠道。
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是一騎絕塵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流媒體應用,以及全民K歌等社交娛樂產品。與其他平臺最大的不同在於,騰訊音樂打造了「在線音樂+社交娛樂」雙重業務引擎。
其中,社交娛樂業務包括全民K歌線上唱歌、各音樂平臺內的直播打賞、虛擬禮物等增值服務,曾是騰訊音樂收入的支柱。
早在2018年,騰訊音樂高達71%的營收來自社交娛樂板塊(直播、K歌會員等)。也就是說,當時騰訊音樂更像一家「社交娛樂平臺」,而非純粹的音樂服務平臺。通過用戶在K歌和直播中送禮物、購買增值服務,騰訊音樂獲取了鉅額收益。這種模式有效彌補了純音樂訂閱盈利難的困境,使騰訊音樂在多年裏保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
不過,近兩年騰訊音樂的收入結構正在轉變。隨着在線音樂訂閱用戶的猛增和社交娛樂增速放緩,音樂訂閱收入佔比明顯提高。意味着騰訊音樂正從過去嚴重依賴K歌打賞的模式,轉型為更加健康的訂閱驅動型音樂平臺。
總體而言,騰訊音樂在商業模式上形成了多元化收入:既有龐大的付費會員基礎,又能通過數字專輯銷售、廣告以及K歌直播等獲取收益。這種多引擎模式賦予騰訊音樂更強的盈利韌性,也是其股價能觸底反彈的關鍵。
網易雲音樂的商業模式與騰訊有所不同。會員訂閱是網易雲音樂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另外通過銷售數字專輯、單曲付費下載、音樂周邊等方式增收。例如,網易雲常常聯合知名歌手發行數字專輯和付費單曲,粉絲可在平臺上購買支持偶像,這已成為平臺營收的重要補充。相比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的付費用戶規模和ARPPU略遜一籌(這與其用戶羣特性和定位有關,下文詳述)。廣告方面,網易雲也會在免費用戶聽歌時插入廣告或展示開屏,但整體廣告業務的佔比不算突出。
在社交娛樂領域,網易雲音樂近年也開始嘗試拓展。比如推出聲音互動社區、直播演唱會、社區打賞等功能。網易雲音樂的財報中將這類「社交娛樂及其他」業務單列,並在2021年前後實現了高速增長。儘管規模不及騰訊,但網易雲也意識到純靠訂閱難以覆蓋高昂版權成本,因此希望通過直播、K歌等提高用戶停留時長和付費點。
值得一提的是,網易雲音樂在2023年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這背後除了運營效率提升,也與其營收結構優化有關。
網易雲音樂社區生態反哺商業的特色明顯:依賴用戶對音樂內容的熱愛和社羣認同,來拉動付費訂閱和數字專輯消費。例如,其推出的年度聽歌報告、「雲村」社區活動等,提高了用戶黏性,也間接促進了會員轉化和內容消費。相較騰訊音樂「以娛養音」的路線,網易雲音樂可謂「以社促音」,通過良好的社區氛圍和口碑吸引用戶願意為音樂買單。網易雲音樂的市值同樣在近兩年迎來了觸底反彈。
而汽水音樂則是算法驅動的 freemium 模式。作為新玩家,汽水音樂在商業模式上更多地借鑑了Spotify等國際流媒體的「免費+訂閱」雙模式。
汽水音樂在2022年上線之初就提供免費版和付費版兩種選擇。免費用戶可以暢聽大部分歌曲,但可能會有音質和廣告的限制;付費會員則享有高音質、免廣告、離線下載等完整服務。
汽水音樂的會員定價與行業持平——月卡8元,年卡88元——且推出各種優惠策略,如新用戶首月會員僅需1元、周卡低價包等。這種低價試用策略結合抖音的龐大流量,很快幫助汽水音樂積累了初始用戶規模。同時,汽水音樂的界面內嵌了信息流廣告位,用戶瀏覽推薦歌曲列表時會穿插廣告卡片,以及提供完成特定任務(例如觀看廣告視頻)獲取會員時長的激勵機制。這些設計都體現出汽水音樂對廣告變現的重視。
但需要指出的是,相比騰訊和網易,汽水音樂當前的核心目標還是跑馬圈地、獲取用戶,而非立刻盈利。字節跳動作為母公司,顯然有足夠資本支撐汽水音樂前期以免費策略迅速做大用戶量。通過抖音導流和補貼,汽水音樂的活躍用戶在短時間內飆升。字節跳動甚至願意暫時犧牲部分短期收益來換取市場份額。
因此,汽水音樂的商業模式目前看更接近Spotify的早期路徑:依靠優秀的算法推薦和免費體驗吸引用戶,用規模來談判版權、優化產品,待用戶規模足夠大時再逐步提升變現。例如,汽水音樂未來可以逐步提高會員價格或增加增值服務(如超高音質SVIP等),也可以藉助字節系的廣告投放體系提高廣告填充率。一旦產品成熟、曲庫完善,汽水音樂將具備和競品一樣的訂閱+廣告營收能力。
汽水音樂還天然具備直播打賞的變現土壤——其推薦流中會出現來自抖音的音樂直播間。用戶如果對直播內容感興趣,可以直接跳轉抖音觀看並參與打賞。這實際上為汽水音樂嫁接了抖音成熟的直播變現模式,拓寬了營收想象空間。
綜上,三大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各有側重,但很可能殊途同歸:騰訊音樂仍以多元變現領跑,社交娛樂和訂閱並重;網易雲音樂堅持內容付費+社區口碑,深耕會員和數字音樂銷售;汽水音樂則主打算法驅動的免費增量策略,在用戶規模上來一場閃電戰,再慢慢探索盈利路徑。
03、平臺策略:算法推薦、社區氛圍與短視頻生態
不同的背景和基因,使得三大音樂平臺在產品戰略上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和側重。
騰訊音樂依託騰訊大生態,在音樂平臺策略上走的是造星造IP+社交玩法的路線。QQ音樂、酷狗音樂等在推薦算法上並非業內最突出,但勝在擁有豐富的版權資源和娛樂協同手段。
騰訊音樂充分發揮其文娛產業鏈優勢,通過打造音樂IP事件、明星合作、跨界聯動等方式,增強平臺影響力和用戶活躍。例如,騰訊音樂會與熱門影視、綜藝IP合作推出歌曲,並策劃相關互動活動。
網易雲音樂則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扶持原創、深耕社區。網易雲音樂的日常推薦算法更傾向去中心化,致力於讓小衆音樂也有被聽見的機會,以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品位。這種策略與網易雲一貫強調的「樂評文化」相輔相成。
社區氛圍已成為網易雲音樂最大的標籤之一——無論是「熱評牆」的走紅,還是用戶戲稱的「網抑雲」現象,說明網易雲音樂通過真摯的評論文化和興趣社區抓住了年輕用戶的情感共鳴。
當然,網易雲音樂並非不重視算法推薦。事實上,其每日個性推薦歌單、心動模式等功能廣受好評,證明網易在推薦技術上同樣有深厚積累。只是相較字節跳動系,網易雲音樂不會將算法凌駕於社區體驗之上。平臺更願意讓用戶通過社交關係和UGC內容發現音樂,而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機器計算。
這一點從網易雲產品細節可見一斑:每首歌下的評論區是核心版塊,用戶常被樂評打動後收藏歌曲;許多用戶關注彼此的歌單、動態,從中獲取音樂靈感。這種「社區驅動的音樂發現」與騰訊音樂的「IP驅動」和汽水音樂的「算法驅動」形成了鮮明對比。
汽水音樂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字節跳動基因,其平臺策略可以概括為「算法推薦+短視頻場景」。打開汽水音樂App,迎面而來的不是傳統播放器的專輯封面或歌單列表,而是一條條可以上下滑動的音樂推薦流。用戶每次上滑都會切換到下一首推薦歌曲的精彩片段,並首先看到其他用戶對這首歌的精彩評論,而背景則自動播放歌曲的一段高潮片段。這種設計與抖音滑動看視頻的交互如出一轍,讓人沉浸在「刷歌」的快感中。
對於沒有明確聽歌目的的用戶來說,比如走路、通勤時隨意聽點什麼,汽水音樂的這種無目的刷歌體驗恰到好處:算法會根據你的口味不斷推送好聽的歌,不用費心挑選。
算法是汽水音樂的立身之本。字節跳動憑藉今日頭條和抖音起家,對個性化推薦算法的運用爐火純青。汽水音樂延續了這一優勢,從用戶的聽歌行為中快速學習其偏好,然後推送「千人千面」的歌曲列表。
相較於傳統由新歌榜、編輯精選主導的音樂分發,汽水音樂幾乎把選擇權完全交給算法。據行業觀察,汽水音樂在冷啓動階段一方面藉助抖音導入海量熱門金曲,另一方面也有意推薦一些小衆歌曲,以實現曲庫從0到1的平滑過渡。
熱門金曲確保大部分新用戶都能被抓住耳朵,而小衆音樂的出現則體現算法的差異化,讓細分圈層用戶也感到驚喜。這種策略幫助汽水音樂初期快速獲取了各類人羣的注意力。
同時,汽水音樂並非只做「去中心化」的音樂流。不久的將來,它也希望建立起自己的社區生態。從產品上看,汽水音樂已經在模仿網易雲音樂的某些社區元素,例如每首歌的評論被擺在突出位置,希望營造用戶互動的氛圍。
用戶可以關注其他聽衆、查看彼此的歌單動態,甚至同步自己在抖音上收藏過的音樂(汽水App中設有「抖音收藏的音樂」入口,如上圖左側所示)。這些設計顯示字節跳動想將抖音與汽水音樂的社交關係打通,形成內容發現-聆聽-討論的閉環社區。
然而,要複製網易雲那樣深厚的社區氛圍絕非易事:音樂社區的內容相對單一,一個平臺若先入為主抓住了用戶習慣,後來者很難靠模仿贏得忠誠度。
目前來看,多數用戶選擇汽水音樂還是衝着算法推薦和便捷的體驗,社區功能只是錦上添花,並非決定性因素。汽水音樂真正需要補強的仍是曲庫和功能完善度。有業內人士評價其現在的產品完成度大約只有60%,在音質設定、多設備適配、播放功能細節上都比老牌競品略顯簡陋。
這一點汽水團隊也心知肚明,因此並不急於大肆宣傳,而是默默打磨產品——反正背靠抖音流量池,獲取用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汽水音樂的入局倒逼傳統平臺也開始向短視頻化、算法化靠攏。
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紛紛在應用內增加了視頻內容板塊和算法推薦元素。例如,QQ音樂上線了豎版視頻流版塊,用戶可以刷音樂短視頻和MV;網易雲音樂則推出了「雲村熱評視頻」等,以視頻形式呈現歌曲故事。同時,兩大平臺在2022年前後不約而同地上線了「看廣告換聽歌時長」的功能,向Spotify/汽水音樂的免費模式看齊。
巨頭們策略上的微調,使整個行業的產品形態更加趨同:都在探索短視頻化的音樂發現,以及免費用戶的廣告變現模式。
04、版權之爭:獨家時代落幕後的新博弈
在中國數字音樂發展的早期,「版權為王」是各平臺競爭的主旋律。從2015年前後起,各大音樂平臺砸下重金爭奪唱片公司和藝人的獨家版權授權,以此作為競爭壁壘。
騰訊音樂由於資本雄厚,通過收購中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及與全球三大唱片簽訂戰略協議,一度囊括了絕大部分熱門歌曲的獨家版權。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則因為版權不足,出現大量歌曲灰掉下架的情況。
這種畸形競爭在2018年達到高潮——彼時周杰倫歌曲獨家事件引發全網關注:騰訊為續約周杰倫獨家版權 reportedly支付了高達5.7億元的費用。獨家版權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平臺間版權壁壘森嚴,用戶不得不裝多個音樂App來聽全自己喜歡的歌,整個行業陷入「燒錢買版權、虧損擴市場」的惡性循環。
唱片公司坐收高額授權金,而平臺方盈利艱難,小平臺更是無力參與競價被邊緣化。2018年阿里巴巴關停蝦米音樂,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堪版權重負的縮影。
這種局面終於在2021年迎來轉折。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進行反壟斷調查。同時監管層明確要求,之後各平臺不得再簽訂新的音樂獨家版權。這一政策被視為中國音樂流媒體進入「後獨家時代」的標誌。
不過需要指出,由於許多獨家合約當時尚未到期,行業真正感受到鬆綁效應是在2022年底到2023年。這段過渡期裏,各平臺仍按老合約享有獨家內容,但明面上已開始為共享版權做準備。例如,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在2022年元旦就分別宣佈與相信音樂(五月天所屬公司)達成非獨家合作,允許該公司歌曲同步授權給多平臺。
2023年被業內稱為「版權大年」,大量歷史獨家協議扎堆到期。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周杰倫所在傑威爾音樂與騰訊音樂的獨家合約,據推測於2023年3月31日到期。果然,從2023年4月起,周杰倫的部分經典歌曲逐步登陸網易雲音樂等其他平臺。
獨家版權的鬆綁,對音樂平臺和用戶都是一大利好。首先,用戶層面最直觀的感受是灰色歌單減少,絕大多數主流歌曲現在在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上都能找到。一些過去騰訊音樂的曲庫如今在網易雲音樂也能正常播放。同樣,騰訊音樂也拿到了此前網易雲音樂獨家的部分曲庫(例如滾石唱片在2023年與網易雲獨約到期後也開放給騰訊)。
對於平臺而言,獨家解除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他們不必再投入天價去競標獨家版權,版權成本的惡性上漲勢頭得以遏制,有助於改善財務狀況。這意味着平臺與版權方的關係更加市場化而非綁定,通過正常的授權合作即可獲得曲庫,不必「燒錢買獨佔」。另一方面,沒有了獨家優勢後,平臺之間的內容庫差異大幅縮小,競爭重心轉向產品體驗和運營。
當然,版權開放並不意味着版權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各平臺對音樂版權的投入和重視依舊很高,只不過策略有所調整。騰訊音樂憑藉資金和版權合作多年積累,依然保持着業內最全的曲庫。
即便獨家協議取消,騰訊音樂與環球、華納、索尼等全球唱片巨頭的深度合作關係還在,其獲取新歌的速度和數量仍具優勢。
此外騰訊音樂開始更多參與版權運營,例如與熱門影視劇聯合推出原聲音樂,用投資、製作等方式介入內容上游,以期掌握獨家自制內容(這類自有IP不受監管限制)。網易雲音樂在版權方面則採取聚焦戰略:該買的一定買,不惜代價引進年輕人喜歡的音樂類別。
2023年,網易雲先後與JYP、Kakao等韓娛公司達成協議,使得一度缺失的K-POP歌曲重新迴歸平臺。同時網易雲繼續加碼原創音樂人,通過簽約、投資新興廠牌等方式掌握獨家原創內容資源,讓平臺上源源不斷出現獨家首發的新歌。可以說,網易雲音樂在廣度上無法完全匹敵騰訊,就在深度和新鮮度上下功夫,打造屬於自己的版權壁壘。
對於新晉的汽水音樂來說,版權是繞不過的坎也是後來者的痛點。由於起步較晚,汽水音樂上線時很多版權要麼被騰訊/網易長期合約鎖定,要麼需要支付高昂費用。字節跳動並未一開始就採購與騰訊網易同等規模的曲庫,這使得汽水音樂初期在版權內容上相對匱乏。
許多經典老歌、大牌歌手的作品在汽水音樂上搜索不到,影響了一些核心聽歌用戶的體驗。為此,汽水音樂採取了兩種策略:一是先豐富抖音熱門曲庫,利用抖音平臺本身的大量歌曲資源(包括獨立音樂、翻唱和網絡歌曲)填充內容,至少保證抖音上流行的歌在汽水音樂能聽到。
二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逐步補齊版權,優先引進用戶呼聲高的歌曲。在汽水音樂App內,其實專門設定了「歌曲徵集」渠道,用戶想聽但平臺沒有的歌可以提報。字節跳動會根據反饋去和版權方接洽購買。通過這種方式,汽水音樂的曲庫在不斷擴充。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4年底,汽水音樂MAU雖已達7400多萬,但其曲庫規模與競品相比依舊偏小,不足競品的一半。
字節跳動也很現實地認識到,在版權投入上需要權衡輕重:抖音的流量非常寶貴,公司必須在各項業務之間分配,而音樂版權採購屬於燒錢且短期難盈利的投入,需要謹慎推進。
但長遠看,內容始終是音樂平臺安身立命之本。汽水音樂若想真正與騰訊、網易分庭抗禮,在版權庫上的投入還得持續加大,或者另闢蹊徑通過孵化原創來補足短板。
後獨家時代的版權之爭,從明槍暗戰的獨佔競賽轉變為更良性的開放競爭。各家平臺迴歸到拼運營、拼服務、拼自有內容的水平線上。這對於用戶和整個產業都是健康的發展。
05、汽水音樂的戰略定位:字節的音樂夢與抖音協同
作為行業新秀,汽水音樂的出現絕非心血來潮,而是字節跳動佈局音樂產業的戰略一步。我們不妨從「為什麼是現在推出汽水音樂」「汽水音樂與抖音如何協同」「汽水的目標用戶和產品差異」三個方面來解讀其戰略定位。
字節為何進軍音樂流媒體?從全球看,字節跳動對音樂領域早有野心。早在2020年,字節就在海外推出了流媒體音樂應用Resso,並於2023年在部分國家上線TikTok Music,希望與Spotify、Apple Music等正面競爭。
音樂對於字節跳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抖音/TikTok之所以能風靡,其背後有很大功勞歸於音樂元素的巧妙應用。抖音把一個又一個原本小衆的音樂片段變成「爆款BGM」,帶火了無數歌曲和創作者。這說明短視頻已成為音樂傳播的最有效渠道之一。
然而過去這些通過抖音火起來的歌曲,最終商業收益大多還是被傳統音樂平臺和版權方拿走——用戶聽完整版去的是QQ音樂或網易雲,版權分成歸唱片公司。
這樣等於自己辛苦做了嫁衣。與其為他人做嫁,不如自己下場,把短視頻和音樂流媒體全鏈路打通。這是推出汽水音樂的根本動因:把抖音的音樂紅利留在字節體系內循環。在監管解除了獨家壁壘後,字節跳動掃清了准入障礙,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和流量優勢在音樂賽道與騰訊、網易一爭高下。
同時,國內在線音樂市場雖經多年發展,但用戶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付費率也有待提高。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兩強格局多年未變,新意不足。字節跳動可能判斷這是一個「攪局者逆襲」的機會窗口:重新教育用戶、重新劃分蛋糕。
在這個意義上,汽水音樂的定位就不只是一個追隨者,而是「挑戰者」。它試圖用差異化的產品體驗去滿足當代用戶更多元的聽歌需求,從而撬動原本固化的用戶市場。特別是對Z世代年輕人而言,他們習慣了抖音算法驅動的信息獲取方式,渴望發現不一樣的新歌、培養小衆趣味,而不僅僅滿足於排行榜上的老面孔。這些需求正是傳統音樂平臺相對忽視的空白點,汽水音樂切入其中,有機會後來居上。
從產品融合到運營資源,汽水音樂幾乎無處不打上抖音的烙印。首先是賬號體系和數據互通。用戶可以直接用抖音賬號登入汽水音樂,而且汽水App內可以看到自己在抖音收藏過的歌曲。
這意味着一個抖音重度用戶的音樂喜好,汽水一打開就瞭然於心,無需從頭培養。而對於創作者和版權方來說,在抖音上傳的音樂作品,也多了汽水音樂這個新的發行渠道,一次上傳多處播放,增強了字節系平臺對音樂人的吸引力。
其次是導流和推廣。抖音龐大的流量池為汽水音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潛在用戶。據觀察,在抖音許多音樂類短視頻的評論區或下方,都會出現引導語:「想聽完整歌曲,請前往汽水音樂」。這種官方引流極大地方便了用戶——過去他們可能在抖音聽到片段後得去第三方App找歌,現在直接就被帶到字節自家的平臺完成轉化。此外,抖音上定期會出現汽水音樂的廣告推廣,包括挑戰賽、話題活動等,吸引用戶下載體驗。這種內容場景無縫銜接,是騰訊和網易很難複製的獨門優勢。
再次是內容協同。抖音自身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流行音樂製造機」,無數網絡熱曲、翻唱版本在抖音走紅。而汽水音樂天然拿到了這些內容的優先使用權。比如抖音與一些獨立音樂人或版權方有直接合作,歌曲首發在抖音,那麼汽水音樂也能第一時間上線。甚至一些只在抖音存在的混剪、Remix音樂,汽水音樂也可以收入囊中,差異化自己的曲庫。
正如前文提到的,汽水音樂還把抖音直播引入了App,讓用戶邊刷歌邊刷直播。「來自抖音」的直播標籤提醒用戶,這些內容背後是同一個抖音生態。用戶完全可以在汽水聽歌時發現喜歡的主播,一鍵跳去抖音看直播打賞,如此一來抖音和汽水形成了用戶互相導流的閉環。簡而言之,汽水音樂最大程度利用了抖音的內容和流量資源,將短視頻與聽歌體驗融合,創造出了區別於傳統音樂軟件的新模式。
從目標人羣與產品策略來看。汽水音樂主打的人羣可以概括為「三新」:新世代的年輕用戶、新鮮音樂的愛好者、新場景需求的聽衆。首先,汽水音樂高度契合95後、00後年輕人的數字生活習慣——這一代人本身就是在刷抖音、聽網紅歌的環境中成長,對算法推薦接受度高,也樂於嘗試新產品。
相較之下,年齡稍大的用戶很多已經在QQ音樂或網易雲上沉澱了歌單和社交關係,遷移成本高,不大會輕易轉投;但年輕用戶的忠誠度沒那麼固化,更願意被新奇體驗吸引。
汽水音樂極簡清爽的界面風格、獨特的交互方式,本身就對追求個性的年輕用戶形成了「降維打擊」。
其次,汽水音樂瞄準的是那些喜歡發現新歌、不滿足於千篇一律歌單的人。這部分用戶在網易雲音樂上或許是小衆,但在抖音時代規模不可小覷。汽水音樂通過算法實現了大熱歌、小衆曲並舉的內容分發策略:一曲周杰倫的經典老歌下一首可能就是獨立樂隊的新作。這種聽覺驚喜是傳統排行榜驅動模式很難給予的。尤其對許多普通聽衆而言,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風格,只是被動接受電臺推送。
而汽水音樂的算法能夠主動發掘用戶潛在喜好,推薦一些「相似的人也在聽」的歌曲。這種意外之喜的發現過程,本身就會增強用戶黏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首刷出來的會不會成為你的新愛。
再次,對於某些特殊場景的聽歌需求,汽水音樂也提供了差異化方案。汽水音樂抓住的是碎片化、隨機性的聽歌場景。、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奔着某首歌去,而只是想聽點什麼。這時交給算法去播放,比自己搜索挑選更省心。
顯然,字節跳動希望通過汽水音樂,實現自己在音樂產業的「帝國夢」——既掌握宣發渠道,又擁有播放平臺,從而構築起完善的音樂生態鏈。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汽水音樂在曲庫不足的情況下,更像是一個音樂發現工具而非傳統播放器,要讓用戶長像刷短視頻那樣長時間停留並不容易。
06、未來:三足鼎立還是雙寡頭?第四極還有多遠
那麼未來幾年,這三大平臺會如何發展?會不會出現新的進入者形成「四足鼎立」?抑或最終又歸於「兩強稱霸」的局面?我們不妨大膽預測一番。
三國持久戰:細分定位,各擁其主。一種可能的走勢是,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汽水音樂三家各自鞏固自身優勢領域,長期共存,形成「三足鼎立」的穩定格局。
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用戶同時安裝多個音樂App,各取所需。這種情況下,三大平臺或許會逐漸差異化,避免全面碰撞,而是在特定人羣和場景上各自發力。
雙雄重現:新玩家偃旗息鼓。汽水音樂後來勁不足、行業迴歸雙雄割據的可能性。如果汽水音樂在未來遇到發展瓶頸,例如曲庫遲遲補不齊、用戶新鮮感消退、字節跳動內部戰略重心轉移等,都可能導致其增長放緩甚至邊緣化。以現在汽水音樂的兇猛態勢來看,這種可能性很低了。現在資本市場對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還能否持續增長的考量因素,甚至已經納入了汽水音樂的衝擊。
「第四極」會否出現? 當前來看,短期內出現第四家能挑戰上述三強的新平臺可能性不大。過去幾年有潛力的選手幾乎都陸續出局:阿里的蝦米音樂已成往事,百度曾整合千千靜聽但最終無疾而終,甚至連國際巨頭Apple Music、Spotify由於本土化和版權受限,在中國都僅佔據極小衆的市場。除非有新的顛覆性技術或模式,否則很難有公司再大舉殺入這個被巨頭盤踞多年的紅海市場。
當然,2023年AI大模型的爆發為音樂產業帶來了新的想象。各音樂平臺已經開始擁抱AI,嘗試用人工智能增強產品體驗。
這又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話題了。有時間再單開一章。此前我們也寫過關於Suno的文章。
「得用戶者得天下」,不論是版權時代,產品時代,還是AI時代。面對字節這個門外的野蠻人,即便是騰訊和網易,也很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