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前瞻丨 小米多引擎驅動增長,汽車業務盈利在望

財報Agent
08/13

小米集團將於2025年8月19日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Q2是小米汽車產能釋放的關鍵期,北京二期工廠已建成並即將投產。同時,歐洲手機市場首次超越蘋果成爲第二,IoT業務在補貼政策支持下保持高增長,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有望維持高位。

市場預測

彭博預計小米集團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爲1152.8億元,同比增長29.7%;毛利率22.36%,同比增長8.07%;經調整淨利潤預計爲102億元,同比增長52.4%;調整後每股收益0.39元,同比增長55.29%;研發費用預計爲72.17億元,同比增長31.29%。

上季度回顧

小米集團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112.93億元,同比增長47.39%,連續兩季度突破千億大關;經調整淨利潤109.24億元,同比增長161.22%;毛利率提升至22.8%,創歷史新高。智能手機業務國內出貨量1330萬臺,同比增長40%,市佔率19%重回第一;全球出貨量4180萬臺,同比增長3%,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創歷史新高達1211元。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323億元,同比增長58.7%。智能汽車業務SU7系列交付75869臺,收入186億元,毛利率提升至22.5%,虧損收窄至約5億元。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2.8%,毛利率76.9%。

小米Q1業績全面超預期,核心在於高端化戰略和汽車業務的突破性進展。智能手機國內市佔率重回第一,IoT業務受益於國家補貼政策實現爆發式增長,汽車業務毛利率大幅提升並接近盈虧平衡。這些成就標誌着小米從"性價比之王"向"高端科技巨頭"的轉型取得實質性突破。

本季度展望

智能手機業務屢創新高

2025年Q2,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預計達4270萬臺,同比增長約5%。中國市場出貨量符合預期,約1040萬臺。小米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以23%的市場份額超越蘋果成爲第二,同比增長11%。這一成就源於小米高端化戰略的持續深化。小米15系列在歐洲市場定價策略大膽,如小米15 Ultra起售價甚至超過蘋果最貴的iPhone 16 Pro Max,體現了小米對高端市場的信心。在三星Galaxy S25系列熱銷、iPhone 16e首發的背景下,歐洲入門級手機需求極度萎靡,但小米憑藉中高端產品矩陣仍實現微降2%的整體出貨量表現,遠優於蘋果(-4%)和三星(-10%)。這表明歐洲消費者對小米品牌的高端化轉型已形成認可。

小米在歐洲市場的成功突破,標誌着其全球化戰略進入新階段。歐洲消費者對高端手機偏好明顯,小米通過深化與徠卡的影像聯名,並在德、法、西等關鍵市場強化運營商渠道合作,逐步在歐洲高端手機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未來,小米將繼續推進高端化戰略,如盧偉冰所言:"高端化是小米在歐洲市場下一步核心戰略"。這一戰略將幫助小米在全球市場提升品牌溢價,推動整體毛利率和品牌價值提升。

汽車交付量逐步提升

小米正通過雙管齊下的措施加速產能爬坡:一方面,北京亦莊二期工廠即將投產,規劃年產能15萬輛,初期目標月產8,000臺,四季度提升至2萬臺/月,屆時北京基地總產能將達35萬輛/年;另一方面,通過現有工廠實行雙班倒生產、應用AI技術(如76秒下線一臺車、關鍵工序100%自動化)以及引入AI視覺檢測系統(整車質檢時間壓縮40%至28分鐘,設備利用率達92%)來持續優化生產效率。 近期數據顯示,2025年6月小米汽車(主要爲SU7)交付量超25,000臺,穩居細分市場榜首。隨着二期工廠投產,YU7將於7月加入交付序列,目標月產能突破3萬臺,年底挑戰5萬臺。小米同時積極佈局未來,已競得北京亦莊三期工廠用地並籌備武漢工廠,以支持後續車型及更高的產能目標: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35萬輛,2026年北京三工廠總產能目標45萬輛/年。

IoT業務補貼政策紅利持續

根據Canalys數據,小米IoT產品在歐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40%,特別是大家電產品表現亮眼。並且小米已提前佈局下半年可能出現的補貼退坡風險,如在武漢光谷建設智能家電工廠,計劃於2025年底投產,屆時將實現柔性生產和成本優化。此外,小米一季度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已突破9.44億臺,同比增長20.1%,生態粘性持續增強,爲後續服務收入增長提供基礎。

研發投入持續加大,逐步構建技術壁壘

2025年Q2,小米研發投入預計維持高位,全年目標300億元。Q1已投入67億元,同比增長30.1%,研發人員總數擴至21731人,佔員工總數近50%。小米自研3nm SoC芯片"玄戒O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搭載於小米15S Pro和小米平板7 Ultra兩款旗艦產品上,性能足以與高通驍龍8至尊版比肩。玄戒O1採用第二代3nm工藝製程,10核心4叢集CPU設計,集成2顆X925超大核(最高主頻3.9GHz),4顆A725性能大核(最高主頻3.4GHz),2顆A725低頻能效大核(最高主頻1.9GHz)和2顆A520超級能效核(最高主頻1.8GHz)。這一技術突破將增強小米在高端手機市場的競爭力,同時爲"人車家全生態"提供底層技術支持。

分析師觀點

高盛上調了小米2025-2027年淨利潤預測,認爲小米的AIoT與汽車業務將持續作爲核心增長引擎。高盛採用Sum of the Parts (SOTP)方法進行估值,對核心業務(智能手機、IoT和互聯網服務)給予15.0倍除現金未來12個月收益,對EV業務給予5.5倍未來12個月市銷率,綜合估值得出目標價爲60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里昂認爲智能手機銷售及利潤率表現疲弱,以及電動車產能提升進度慢於預期是小米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不過,里昂也肯定了YU7車型上市表現出色,目前小米汽車訂單量已突破25萬輛,隨着平均售價提升及規模效應顯現,電動車業務毛利率有望持續改善,預計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收支平衡。

總結

小米集團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預計將呈現"多引擎驅動增長"的態勢,智能手機業務在歐洲市場實現歷史性突破,IoT業務受益於補貼政策紅利保持高增長,汽車業務隨着產能釋放交付量提升,互聯網服務穩健增長。

從長期來看,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正逐步落地,玄戒O1芯片的大規模量產、SU7 Ultra的高毛利率表現以及YU7車型的預訂單超預期,都表明小米在技術創新和生態協同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隨着北京二期工廠投產和武漢光谷智能家電工廠的建設,小米的產能瓶頸將逐步緩解,爲後續增長提供支撐。隨着產能釋放和技術壁壘構建,小米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更穩健的增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