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酒店客房服務機器人精準避開走廊行人,自主搭乘電梯將物品送至指定房間;當機械臂在工廠裏的微光環境下完成精密零部件的組裝與檢測——這些場景背後,是人工智能從「雲端漫步」邁向「具身落地」的生動實踐。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業的生產流程與組織架構,其中,人工智能具身化浪潮的興起,更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與變革力量。
融合破壁:具身智能彌合認知與執行鴻溝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進程中,「認知」與「執行」的割裂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雲端AI模型雖能高效處理複雜數據、進行邏輯推理,卻難以直接作用於物理世界;傳統自動化設備雖能完成機械動作,卻缺乏靈活的環境適應與自主決策能力。具身智能的出現,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壁壘,實現離身智能與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祕書長、北京工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馬楠教授指出:「具身智能有實體並且支持物理交互,可以實現‘身體力行’,因此具身智能的智能體需要具備環境交互與任務生成的能力以及跨場景、跨任務、多種操作的能力。」研究顯示,當機器人在酒店重複執行上千次送物任務後,其自主決策模型能夠逐漸「理解」人類行為習慣,比如在午休時段自動降低運行噪聲,遇到兒童時主動減速避讓。這種通過物理交互實現的「經驗積累」,正是具身智能區別於傳統人工智能的核心優勢,也讓其朝着通用智能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作為機器人服務智能體領軍企業,雲跡科技率先將具身智能與離身智能整合為有機生態系統。若將雲跡機器人和功能套件比作智能體的「四肢」,那麼AI數字化系統便是其「大腦」。雲跡科技正在部署具備更強自主決策、協同調度與反饋分析能力的「AI智能體+」,推動從「單機智能」向「羣體智能」的跨越。
場景化價值:從單機執行到羣體協同躍遷
新技術的價值最終要在真實場景中得以檢驗。當具身智能走出實驗室,深入千行百業的複雜場景,其創造的價值正以乘數效應在各個領域顯現。
在酒店服務業,具身智能正在重塑「人—機—環境」的服務生態。機器人的環境交互與多功能執行能力成為技術突破的關鍵。雲跡科技研發的「一機多倉」系統,顛覆了傳統機器人單一作業模式。通過模塊化設計,同一臺移動機器人可根據任務需求,快速切換倉儲模塊、消毒模塊或配送模塊,實現從物品轉運到環境消殺的多場景適配。某連鎖酒店引入該系統後,客房服務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25%,充分證明了具身智能在服務場景中的顯著價值。
製造業智能化已步入「場景定義技術」階段。全球電子製造巨頭立訊集團與雲跡科技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此次合作標誌着具身智能在超大規模產線的首次全場景滲透。對於立訊集團來說,具身智能正在成為工廠的「新勞動者」,它為工廠賦予了靈活的「四肢」和聰明的「大腦」,可以有效解決傳統製造業人力依賴高、柔性生產難、數據孤島多等核心痛點。
這是繼雲跡科技打造酒店AI智能體(AISTAY)後的另一個成功垂類場景智能體——工廠AI智能體(AIPRO)。據瞭解,其醫院AI智能體(AIDOC)基於在150+醫院的具身智能體服務,正在由醫療進軍康養市場。「亞太地區養老及醫療市場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居家養老場景的精細化服務(如語音交互、智能護理設備),二是機構場景的高效自動化(如集中配送、物資管理)。公司正針對這些痛點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助力行業實現「降本增效」與「人性化服務」的雙重目標。」雲跡科技副總裁謝雲鵬表示。
隨着5G、邊緣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演進,具身智能的感知-認知-決策-執行-反饋閉環能力將持續增強。在產業層面,它將深度融入「人機共生」生態:在製造領域,升級為協同高效的「智能單元」,助力企業實現柔性生產與精細化管理;在服務領域,擔當與人類互補的「數字員工」,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作為定義新一代智能製造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具身化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為「中國智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攀升注入了強大動力,有望推動中國製造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