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型投資者對「股息貴族」(Dividend Aristocrats)這個概念應該相當熟悉。現在,是時候關注一下「回購貴族」(Buyback Aristocrats)了。
所謂股息貴族,指的是那些連續25年以上提高股息的公司。它們並不是市場上股息率最高的股票——高股息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陷入增長或盈利困境的企業,例如 利安德巴塞爾 (LyondellBasell)、 聯合包裹 (UPS)和 輝瑞 (Pfizer),它們的股息率都在6.7%以上。
而股息貴族的特點在於高質量的盈利增長、穩定的現金流以及穩健的管理層。目前在標普500指數中有69家公司符合標準,包括沃爾瑪(Walmart)、可口可樂(Coca-Cola)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這些公司的平均股息率為2.6%,按2026年的盈利預期計算,平均市盈率為23倍。
然而,只關注股息就忽視了資本回報的另一大關鍵部分——股票回購(buybacks)。當然,這必須是「真正有效的回購」,也就是能減少流通股數量、從而讓股東在公司中佔更大份額的那種。
不過,這類公司正變得越來越難找。
高盛股票策略師Ben Snider指出,標普500公司的股票回購在2025年上半年創下紀錄,但所謂的「淨回購收益率(net buyback yield)」卻降至20年來最低水平。這意味着,新股發行削弱了回購帶來的價值,速度甚至超過以往。
高盛識別出54家「回購貴族」公司——它們在過去10年中有9年每年都將流通股數量減少至少1%。其中包括一些家喻戶曉的名字:Visa、蘋果(Apple)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雖然這些公司的股息率不如股息貴族(平均1.7%),但它們更便宜,平均市盈率僅為17倍。
它們的股東總回報率(回購+股息)超過4%,大約比股息貴族高出1個百分點。
對於想獲取現金收入的投資者來說,也可以賣出一小部分股票來獲得現金——因為長期資本利得稅與合格股息稅率相同,所以不會產生額外稅負。
以回購為核心的股票還有另一個優勢:市場表現更強。
在過去12個月中,平均股息貴族幾乎沒能取得正收益,而平均回購貴族的回報約為17%,略高於標普500指數的整體表現。
不過,相較於股息貴族,回購貴族也存在幾個問題。
首先,股息是「剛性支出」,公司幾乎不敢輕易削減;
而回購則是「可自由調整」的現金流用途——在經濟下行時,公司可能會暫停或減少回購,這對依賴回報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風險。
此外,若公司在股價高估時回購自家股票,也可能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雖然整體羣體問題不大,但個別公司可能存在這種風險。
那麼,哪些回購貴族最值得關注?
高盛篩選的54家公司中,華爾街分析師「買入評級」比例最高的12只股票包括:
保險公司:Assurant( 安信龍保險 )、Globe Life( Globe Life Inc. )、MetLife( 大都會人壽 )
零售與消費:TJX( The TJX Companies Inc. )
支付巨頭:Visa
藥品分銷商:McKesson( 麥克森藥物批發 )
銀行:Citizens Financial Group( Citizens Financial Group )、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電子製造商:Jabil( 捷普科技 )
高端服裝品牌:Ralph Lauren( 拉夫勞倫 )
這12只股票的平均「買入評級」比例為81%,遠高於標普500平均的55%。
過去12個月裏,它們平均上漲了36%,股息率約1.4%,按2026年盈利預期計算的平均市盈率約為18倍。
這些股票的表現證明,投資者不必非得去追逐那些高股息但低成長、表現落後的「逆向型」標的來獲得收入。
「回購貴族」們讓投資者能夠既拿到收益,又享受成長——真正做到「既能喫蛋糕,也能留着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