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最新調研紀要-前三季度600億美元,美國30%歐洲40%拉美12%

老虎資訊綜合
11/04

本文為第三方調研內容,僅供參考。

以下為專家觀點:

1、TEMU第三季度GMV大致表現,以及重點地區的GMV分佈?

TEMU在第三季度實現了大約240億美元的GMV。具體結構來看,美國佔比31%,歐洲佔40%,拉美佔12%,中東佔4%,東南亞為1.5%,非洲為1%,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國合計佔5.5%,日韓佔5%。

2、全託和半托GMV佔比?

目前半托在所有國家中整體GMV佔比34%(美國半托GMV佔比為38%,歐洲半托GMV佔比為27%,歐洲只有部分國家開了半托管),全託佔66%。其中本本是歸在半托裏面,因為本本目前大部分國家還沒有開放,只在美國、歐洲、拉美等表現較好的市場開放。在這些國家中,美國本本模式GMV佔比約6%,其他國家基本都在5%以下,所以沒有單獨拆分,直接歸入半托。全球整體來看,本本模式GMV佔比還不到3%。

3、歐洲只有部分國家開通半托的核心考量?

主要有兩個核心考量:第一是招商和貨盤難度較大,很多小國家本地商家數量有限,難以達到開半托的標準。相比美國和歐洲五國,中國出海外貿商家較多,可以從中挖掘,但其他國家本地資源有限;第二是合規和物流方面的挑戰,比如清關、物流、關稅等問題。中國商家需要自行解決這些環節,有些國家合規要求高或關稅過高,操作難度大。

其實在做全託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操作,比如泛歐模式,訂單可以從周邊國家轉運,不一定直接發到消費者所在國。但中國商家自己操作半托時,物流和合規難度較大,這也是很多國家沒有開放半托的原因之一。

4、TEMU在2025年上半年GMV是多少?全年預期可以達到多少?

2025年上半年GMV約為350億,加上第三季度合計不到600億。如果2025年第四季度能做到300億,全年GMV大致在900億左右。目前預估2025年整體GMV大概率在900到950億之間,之前定的目標是1000億美元。

今年主要是美國市場影響了整體表現。上半年美國市場受到關稅影響,導致業績有所拖延。中間曾考慮將目標調整到900億,但後來看到歐洲增長較快,美國9月份也有所恢復,所以目前GMV目標仍為1000億。

5、當前核心區域如歐洲、美國、拉美等地區GMV增長趨勢?

今年上半年及三季度,前三個季度GMV同比去年(2024年)增長約75%。其中美國增速明顯下滑,一季度表現正常,二季度大幅下降,三季度七八月份剛恢復全託管跨境業務,商品啱啱恢復上架,主要還是靠9月份,整體變化不大,四季度表現尤為關鍵。歐洲是今年前三季度增長最快的地區,其次是拉美,其他市場表現一般。歐洲五國今年上半年GMV同比增速在80%到100%之間,是表現最好的地區。拉美基本在70%到80%的增速,接近平均水平。其他市場規模較小,但同比增速也能達到60%以上。

6、目前歐洲GMV增長最快,且GMV佔比最高,歐洲市場是否看到一些潛在風險或競爭壓力?比如亞馬遜、SHEIN等會在歐洲是否會對TEMU造成影響?

歐洲市場肯定存在競爭壓力,主要以歐洲五國為核心,這五國在歐洲的GMV佔比約為70%到75%。亞馬遜在歐洲的影響不如美國,但仍有一定影響。與SHEIN相比,SHEIN對TEMU的威脅更大。整體來看,TEMU在歐洲表現不如SHEIN,但今年TEMU在歐洲五國的增速高於SHEIN。TEMU與SHEIN相比最大的劣勢在於客單價,TEMU上半年在歐洲五國客單價提升到33美金,去年年底約為30美金,歐洲五國以外的歐洲市場客單價基本在30美金左右,但SHEIN在歐洲五國的客單價約為50美金。

訂單量方面,TEMU在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已超過SHEIN,但GMV因客單價原因TEMU相比SHEIN仍有差距。而SHEIN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整體訂單量和GMV都高於TEMU,但SHEIN增速不快。

投流方面,今年TEMU和SHEIN在歐洲和拉美都加大了投入,美國流量有所減少。SHEIN在美國沒有完全停投,但流量也大幅減少,大家都將重點放在歐洲和拉美。SHEIN在歐洲五國的半托管業務比TEMU晚幾個月。TEMU歐洲半托管發展不如美國,主要是因為與SHEIN存在競爭,商家貨盤同質化明顯。而全託管業務TEMU仍有優勢,主要體現在貨盤和價格方面。

7、歐洲市場TEMU和SHEIN的貨盤重合度大概有多少?和亞馬遜貨盤重合度?以及大致價格對比?

TEMU半托管貨盤與SHEIN的重合度較高,約為70%(具體數據無法精確統計,只能根據實際感受判斷),跟亞馬遜則在五成左右。雖然TEMU半托管於SHEIN的商品重合度有七成,但TEMU依然會在產品上進行差異化提升。類似於國內與天貓、京東的關係,雖然品牌商有很多重合,但TEMU主要做一些基線產品,而其他平臺則偏向中高客單價的商品。真正正面競爭的商品,比如完全一樣的SKU,價格上TEMU會定得更低一些,這類商品重合度大約佔三成(與亞馬遜正面競爭的商品佔比大概兩成)。

針對TEMU重點覆蓋的歐洲五國,半托管商品的價格大致是亞馬遜的八到九折。如果有活動補貼,價格可以做到低於八折,但大部分商品還是集中在八到九折,七到八折的情況很少,主要出現在大促期間。與SHEIN相比,TEMU的價格更接近,基本在SHEIN的八五折到九五折區間,最多也就做到八折。上半年TEMU嘗試挖SHEIN的一些優質商家,但他們不願意過來,主要是因為TEMU只能以九五折的價格覈算,商家遷移願意不高。整體來看,TEMU與SHEIN的價格競爭力不如與亞馬遜相比那麼明顯。

8、以上價格對比包括全託管還是隻是半托管?

只是半托管。TEMU全託管的價格會便宜很多,TEMU之所以這樣比較,是因為重疊的商家主要集中在半托管商品上。

全託管方面,和亞馬遜的重合度大約只有5%,甚至不到。與SHEIN的重合度則有10%左右,但數量也不多。TEMU全託管商品的價格基本是亞馬遜的四到六折,SHEIN的五到七折,所以在價格上TEMU有很大優勢。

9、TEMU在全託管方面與亞馬遜和SHEIN的重合度都很低,主要是品類結構的差異,還是同品類SKU的差異?中短期內這種低重合率會持續?

這種低重合率能夠持續。與亞馬遜的差異主要在於品類,比如亞馬遜有食品,TEMU做不了,亞馬遜還有書籍、音響、出版物等,TEMU曾經嘗試過,但很快就被禁了。尤其是與IP相關的商品,比如迪士尼玩具,因為合規監管和授權問題,這些商品只能在中國銷售,無法出口,所以TEMU與亞馬遜在這些品類上完全沒有重合。此外,亞馬遜的SKU數量有幾億,而TEMU只有幾千萬,體量上也有很大差距。

與SHEIN相比,SHEIN的貨盤體量遠不及亞馬遜,但由於運營時間較長,SKU總數比TEMU多。SHEIN之前服飾類佔比非常高,2022年或2023年時,服飾、箱包、穿戴等時尚品類佔其銷售額六成以上。後來他們也開始拓展全品類,但由於價格沒有優勢,拓展效果不如TEMU。服飾類TEMU商家和SKU數量都比SHEIN少,但在家居用品、紡織品等領域,SHEIN也有一定優勢,尤其是紡織品。但紡織品以外的全品類,SHEIN雖然有佈局,但整體做得不理想,特別是在歐美市場,客單價較高,價格上沒有優勢。在東南亞市場,SHEIN的表現則相對較好。

10、目前來看,TEMU在歐洲市場增長最快,而且與亞馬遜和SHEIN相比仍有一定價格優勢,是否可以理解為歐洲市場後續增長的確定性較高?潛在風險點有哪些?150歐元免稅額度取消影響?

歐洲市場除了亞馬遜,速賣通也在佈局,但規模還不大,當地的獨立站也有,但沒有全面的電商平臺。因此,TEMU與亞馬遜和新的平臺相比仍有差異化優勢,短期內這種優勢很難被打破。

歐洲這幾年也在討論150歐元的免稅額度,未來可能會取消,類似於美國800美元的政策。TEMU已經做好準備,無論今年(2025年)是否取消,明年(2026年)大概率會取消。目前歐洲的清關模式與美國類似,後續將主要採用B2B2C的清關方式。TEMU已做好150歐元免稅額度隨時取消的準備,同時加大半托管業務和船運比例,以降低物流履約成本。

11、針對2026年可能取消150歐元免稅額度,如果採用B2B2C模式,能否實現類似美國幾乎沒有影響的狀態?

可以。美國的情況是通過B2B2C模式,將官方關稅成本從54%降至約15%。雖然15%聽起來仍然較高,但如果商品加價15%,就失去價格優勢。因此,TEMU會通過優化清關模式進一步降低關稅成本,通常能再降一半以上,最終實際關稅在5%到8%之間,整體可控。

如果歐洲取消150歐元免稅額度,對TEMU來說關稅可能比美國還低。美國關稅是54%,而歐洲取消後大概率不會像美國那麼高。實際繳納的關稅大約在10%到13%,各國略有差異,但基本在這個範圍。通過類似的操作,實際繳納的關稅可以控制在個位數。

12、針對歐洲市場,全託管和半托管的成本費用結構拆解?

在全託管模式下,分為空運和海運兩種。其中算下來空運虧損8%。海運虧損2%。

半托管模式的UE模型則更為簡單,首先半托管沒有包含投流部分,投流全部算在全託管裏。TEMU半托管的補貼大約在30%左右,其中不同國家補貼比例會有差異,但基本在這個範圍。補貼比全託管整體上要高一些,因為半托管商品的定價會相對高一些。最終利潤整體大概在4%到5%之間。

針對當前歐洲整體的貨量(量的概念,而非GMV),大概35%貨物走空運(全託管),45%貨物走海運或鐵路快線(全託管),鐵路快線成本與海運差距不大,因此合併計算,其他20%的貨量是半托管。其實還存在多層聯運的情況,例如中歐快線是走鐵路的,到達歐洲後,可能會在某個國家轉為空運,或者海運到歐洲後再轉其他運輸方式。現在歐洲的情況比較複雜,特別是歐洲五國,都有多式聯運的情況,也就是說空運、海運、鐵路可能都會涉及。因此,TEMU大致加權平均後,走空運的虧損是8%,其他非空運方式的虧損是2%(全託管)。

13、全託和半托的客單價分別是多少?

從全球來看,全託的客單價是32美金,半托是55美金。

其中半托的客單價是將本本也算進來的,因為本本的客單價是60美金左右,半托管是50美金左右,這兩個平均下來是55美金。

14、針對TEMU歐洲全託模式,成本、費用結構當中哪些項可能會存在一些變動或節省?主要是補貼和投流?

如果對比去年(2024年),最大的變動是投流。去年投流佔比基本在18%,今年(2025年)雖然總量高於去年,但投流的佔比實際上在下降。國內倉成本也有所降低,去年是5%,今年節約了2%,主要是通過擴倉和增加自動化設備,降低了人力成本,所以現在是3%。履約方面,過去主要是空運,海運比例很低。如果採用空運,全年履約成本大約在20%到30%之間。現在多式聯運和海運比例提升,尤其是備貨環節,海運過去也用過慢船,現在快慢船結合,但以快船為主。海運如果用慢船,費用大約是空運的六分之一,只需要4%,但目前以快船為主,所以是17%。整體來看,履約成本因為海運比例提升而下降最多,其次是投流。

補貼方面基本沒有太大變化,還是在20%-30%的範圍。最近半托管的比例相對增加,主要是9月和10月重點在做本對本的招商,因為黑五等節點臨近,年底要衝盈虧平衡目標,需要把本對本和半托管做起來。半托管在美歐等國家已經到瓶頸,只能靠本對本拉動。從整體來看,最優的方式就是降低全託管GMV比例。如果半托管和本對本做得好,全託管比例降低,整體模型或盈利或好很多。第二是在全託管履約中提升海運比例,降低空運比例。其他如投流進一步壓縮空間有限,10%以上還是需要的。國內倉也沒有壓縮空間,補貼也是因為投流減少,把部分資金轉到補貼,所以補貼相對穩定。

15、所以歐洲市場目前還是虧損狀態,後續整體實現盈虧平衡的時間預期?

目前歐洲整體還是虧損。歐洲做得最好的是英國,主要因為客單價較高,貨物一般先到德國再轉到英國。英國預計10月份可以實現盈虧平衡,計算時將全託和半托一起算,半托已經實現盈虧平衡,英國預計10月份整體能略有盈利,大約1%左右。其他幾個國家,歐洲五國到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沒有問題。這五個國家帶動整體歐洲,預計12月份歐洲整體盈虧平衡沒有問題。

但美國目前情況還比較難說,第四季度亞馬遜、SHEIN等在美國影響較大,利潤提升難度較高,但歐洲盈虧平衡目標肯定能實現。

16、針對歐洲五國,中短期內核心目標是GMV增長還是利潤層面的提升?

歐洲五國的GMV已經接近美國,表現不錯。核心目標還是盈虧平衡,其次纔是GMV增長。美國則是GMV增長和盈虧平衡兩個目標並行,上半年表現不佳,盈虧平衡目標相對歐洲要放在GMV增長之後。整體來看,美國競爭比歐洲五國更激烈。

17、針對美國,第三季度全託和半托的成本費用結構?

美國與歐洲的主要差別在於毛利高5%,但美國空運成本也更高,空運成本在25%到30%之間,歐洲為23%。空運成本的增加抵消了毛利的提升,所以美國全託管空運模式最終虧損約7%到9%。海運模式下,美國海運成本比歐洲高2%到3%。投流方面,美國比歐洲高1%,約13%。美國不走鐵路,都是純海運。整體來看,美國全託管海運模式接近盈虧平衡,大約虧1%左右。

18、美國全託管空運和海運的比例?

美國全託管目前空運和海運比例基本對半分,50%海運,50%空運。

19、美國半托的成本費用結構情況?

美國半托履約去年(2024年)7月就實現了盈虧平衡,今年(2025年)淨利翻倍,從2%提升到4%,和歐洲差不多,補貼基本在30%左右。

20、 中短期內歐洲和美國,包括全託和半托業務,TEMU加價率或毛利是否還有調整空間?

毛利方面,調整空間其實不大。以美國為例,加稅後TEMU在6月恢復上架,商品價格已經按照加稅後的標準定價。9月美國價格又調整了一次,6月整體漲價約15%到20%,但9月又降價,9月整體比4月提升了10%以上,但考慮到4月至9月的時間跨度,這個提升幅度其實有限,美國市場表現相對較弱。進入10月旺季後,毛利變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原本美國之前毛利在60%~65%之間,現在因為關稅最低也要3%,毛利降至60左右。未來關稅變化尚不確定,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平臺毛利提升空間有限。過去美國相比歐洲有一定優勢,客單價和毛利都更高,但現在基本持平。歐洲客單價降至33美金,美國10月漲到40美金,9月調價後美國客單價只有36美金。

21、 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TEMU都在針對半托業務測試商家投流,中短期商家投流對半托業務的利潤率影響?

美國半托商家的投流意願整體較低,其他國家也類似。商家普遍認為在平臺銷售價格已經足夠低,不願意額外投入投流預算,更多傾向於在亞馬遜等平臺投流,定價更高,利潤更可觀。只有在美國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商家,如大疆、安克創新、小米等,會在多個平臺分配投流預算,包括TEMU平臺和亞馬遜。這部分商家投流較為穩定,但依賴平臺的中小商家投流意願很低,通常只在黑五等大促期間參與,平時基本不開投流。

TEMU平臺的投流收入有限,目前也不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預計到2027年以後,隨着跨境電商市場競爭加劇,部分平臺退出後,市場格局會發生變化。屆時,商家可能會集中在少數平臺,投流意願有望提升。現在即使給予廣告費折扣或返點,商家也不太願意投流,主要還是在亞馬遜投流效果更好。只有等到行業拐點到來,商家纔會主動增加在TEMU平臺的投流。

22、 目前是否制定了2026年的GMV增長目標、利潤提升或減虧目標?

2026年肯定要實現減虧,目標是盈虧平衡。部分國家如東南亞可以接受略虧,但主流市場和整體業務必須盈利。具體利潤目標尚未確定,但有明確的下限。今年(2025年)GMV預期是900億美元左右,盈利目標方面,重點是確保美國、歐洲市場日常盈利,全球業務也要實現盈虧平衡。整體預計明年(2026年)上半年實現盈虧平衡,下半年實現微盈利。

23、 如果明年(2026年)目標是1400億,這1400億對應的核心地區分佈?美國佔30%,歐洲佔40%?

美國市場最多做到30%,但不一定穩,因為美國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較高。歐洲市場如果情況理想,可以做到40%到45%。其他市場加起來最多佔1/4左右,整體分佈大致如此。

24、 目前來看,哪些地區有較大增長或增長潛力?

目前最有希望的是拉美市場,增長情況良好,但巴西尚未完全做起來。拉美在新興市場中佔比接近一半,是最大的增長點。其他市場如非洲、東南亞等,未來可能會拓展新國家,但目前增長難度較大。整體來看,明年(2026年)會重點發力新興市場,希望這些市場能合計貢獻1/3的份額,拉美是其中的主要驅動力。

本文轉載自逍遙投資筆記。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