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正醞釀對合同製造業務實施重大戰略調整,試圖通過聚焦更先進製程技術爭奪大客戶訂單。這項與前任CEO帕特·基辛格路線形成鮮明對比的計劃,可能使這家芯片巨頭面臨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減記風險。
自今年3月接掌帥印以來,陳立武已啓動多輪成本削減措施。知情人士稱,至6月其管理團隊已形成新共識:基辛格時期重金押注的18A製程工藝在市場推廣中遭遇阻力。該製程開發耗資數十億美元,若停止向外部客戶推廣,英特爾或將被迫進行數億至數十億美元規模的資產減值處理。儘管公司方面拒絕就"假設性場景"置評,但承認18A製程的核心客戶始終是英特爾自身,採用該工藝生產的Panther Lake筆記本芯片計劃於2025年量產,公司稱其為"美國史上最先進的自研處理器"。
在代工業務拓展層面,英特爾正面臨臺積電N2製程量產帶來的競爭壓力。消息人士指出,陳立武已將戰略重心轉向更先進的14A製程,認為該技術有望超越臺積電當前水平,為此正籌備向蘋、英偉達等臺積電核心客戶遞出"橄欖枝"。不過這項激進計劃面臨執行挑戰:14A製程的量產時間表仍存不確定性,而英特爾內部芯片訂單已排期在客戶訂單之前。
董事會層面,關於是否徹底放棄18A製程對外銷售的決策程序正在推進。消息人士透露,相關方案最快將於本月提交董事會審議,但鑑於涉及鉅額投資調整,最終決議可能推遲至秋季會議。公司聲明強調,管理團隊正聚焦"強化路線圖、重建客戶信任及改善財務表現",已明確戰略重點並準備採取"必要扭轉措施"。
財務數據顯示,這家曾創下1986年以來首次年度虧損的芯片巨頭,預計2024年淨虧損將達188億美元。在移動計算與人工智能浪潮中錯失先機的英特爾,此刻正試圖通過技術代際跨越重奪製造優勢。18A製程採用的全新供電方案與晶體管技術,曾被寄予比肩臺積電N3製程的期望,但行業分析師認為其實際性能或僅相當於臺積電2022年量產的N3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已承諾為亞馬遜和微軟生產特定18A製程芯片,這部分訂單不受戰略調整影響。公司表示將持續履行客戶承諾,同時根據主要客戶需求定製14A製程技術。這場代工業務轉向的背後,是陳立武利用其三十餘年芯片行業人脈資源進行的戰略重構,其成效或將決定英特爾能否在先進製程競爭中重新掌握話語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