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AI 時代的全球商業操作系統?

有新Newin
08/07

在全球宏觀環境動盪、貿易政策頻繁調整的背景下,Shopify 交出了一份極具韌性的答卷: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27%、自由現金流利潤率達 15%、GMV 增長 23%,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超過 25% 的收入增長與雙位數現金流利潤率。

在電商行業增長放緩、平臺競爭加劇的週期中,Shopify 不僅保持了規模擴張的動能,更通過 AI 重構了自身的增長引擎與運營邏輯。 無論是企業客戶的系統切換、B2B 模塊的持續放量,還是國際市場的結構化突破,平臺在商戶經營關鍵路徑上的工具滲透率不斷提升。以支付、履約、跨境、稅務、AI 助手爲代表的“新基建”產品羣正在構成 Shopify 新一輪增長的底層支撐。

而在組織內部,公司也將 AI 嵌入產品、運營與決策流程之中,形成了“AI-first”的反應機制,從而在商戶應對關稅變化、供應鏈調整、市場投放等方面,提供更具彈性與響應速度的系統支持。

Shopify 正從一家電商工具公司,轉變爲 AI 時代的全球商業操作系統

▍AI 助力增長全面提速

2025 年第一季度,Shopify 延續了此前的強勁增長趨勢,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27%、自由現金流利潤率達到 15%、全球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 23%。面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環境的持續不確定性,公司沒有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反而交出了一份“在波動中逆勢成長”的答卷。

Shopify 總裁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自 2015 年以來,公司有 38 個季度的商家羣體增速超過整個電商行業。他強調:“在 Shopify 上開展業務的商家,比非 Shopify 商家更具韌性。” 這種持續性成長背後的關鍵,在於平臺的可適應性與系統性能力。Shopify 通過靈活的商業模型、持續的產品創新,以及對中小商家的深度支持,在變化環境中保持領先。

一季度,公司在幾個關鍵指標上表現突出。線下 GMV 增長 23%,B2B 交易額同比激增 109%;國際市場 GMV 增長 31%,跨境電商佔 GMV 的 15%。這標誌着 Shopify 不再只是面向初創商家的平臺,而是成爲大型品牌拓展全球業務的首選基礎設施。

B2B 業務的快速增長,是 Shopify 多年來拓展企業級功能並提升平臺能力的重要體現。 這不僅意味着平臺收入來源更加多元,也反映了品牌方對其工具與系統的信任。而跨境業務方面,公司在多項產品能力上的升級,進一步增強了全球貿易能力。

例如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推出多項跨境交易功能:針對美國商家推出了 Managed Markets 產品的升級,支持更靈活的關稅與稅收合規服務;在 Shop App 中引入“按國家篩選”本地商品的新功能,推動買家更偏好本地商戶;推出 AI 驅動的 tariffguide.ai 工具,僅憑產品描述與原產地即可智能推薦關稅策略,爲商家節省大量決策與合規成本。

更進一步,公司還在國際物流上優化服務,允許商家直接在 Shopify 平臺上購買 DDP(已付關稅)標籤,簡化了跨境履約操作。通過拓展與第三方倉儲(3PL)服務商的合作,平臺也在逐步完善 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 的地理覆蓋,提升倉儲與本地履約能力。

支付產品 Shopify Payments 同樣實現快速突破。截止 Q1,該產品已支持全球 39 個國家(相比 2024 年底僅爲 23 個),支付交易佔 GMV 的滲透率已達 64%。此外,公司還在 20 個歐洲國家上線了多幣種結算功能,使商家能用本幣收款,抵禦匯率波動帶來的損益。這一進展對於日益複雜的全球結算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Shop Pay 產品在一季度表現尤爲亮眼,GMV 同比增長 57%,處理交易金額超過 220 億美元。包括 Purple、Johnny Was、Lilly Pulitzer 和 Birkenstock 等品牌在內的大型商戶開始全面接入這一功能。Tapestry 集團原先只在 coachoutlet.com 實驗 Shop Pay,如今也將其推廣至 COACH、Kate Spade 及其奧萊網站,反映出該支付工具在大中型品牌間的認可度正在迅速上升。

而在 Shop App 這一面向消費者的移動端平臺上,本季度 GMV 同比增長超過 94%,高於上個季度的 84%。Shop Pay 分期付款服務也已在加拿大上線,全球更多市場的拓展已在路上。

AI 的應用貫穿了 Shopify 的內部流程與商家工具兩個層面。公司內部通過構建 MCP server 系統,將組織內部各類數據與工作節點變得“可讀”,讓員工能更高效地調用資源。管理制度上,公司要求各團隊優先使用 AI 實現目標,而不是優先申請更多人力資源。這種“AI 優先”的文化已經根植於團隊日常運作中。

在面向商戶的 AI 工具方面,Shopify 對 Sidekick 工具進行了底層重構,使其具備更強的推理能力、可處理更大數據集,且支持多語種使用。Sidekick 的月活躍用戶在 2025 年開年以來已翻倍增長,成爲 Shopify 商戶獲取智能建議與操作輔助的重要入口。

▍全球市場與國際大牌青睞

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Shopify 的增長重心從最初的 SMB 商戶擴展到了中大型企業。通過企業級能力建設、B2B 模塊升級和國際市場深耕,平臺逐步從“工具型產品”轉型爲“面向複雜組織的商業操作系統”。本季度,Shopify 在大客戶拓展與區域市場滲透上取得顯著突破,不僅擴大了平臺商戶的層次結構,也構築起更深的護城河。

Q1 Shopify 持續吸引一批體量龐大、管理複雜的大型品牌上線。服飾集團 VF Corp 在本季度將旗下 8 個品牌引入 Shopify,包括 Dickies、Ultra Running、Kipling、Ice Breaker,以及已上線的 JanSport 和 Eastpak。VF Corp 的接入,不僅增強了 Shopify 在服飾領域的垂直滲透力,也說明平臺已具備服務多品牌矩陣的系統能力。

平臺的強大吸引力還體現在行業和區域的廣泛覆蓋。例如教育領域的巨頭 Follett Higher Education Group 也於 Q1 成爲平臺商戶,其業務遍佈北美超 1000 所高校書店。這一體量級客戶的上線,證明 Shopify 的零售操作系統已能夠支持超千家門店的庫存、支付與履約聯動,反映出平臺在企業級客戶中的穩定性和擴展能力。

在歐洲市場,公司與奢侈品集團開雲(Kering)的美妝部門達成合作。Kering Beauty 旗下包括 Alexander McQueen、Balenciaga、Creed 等頂級品牌,其選擇 Shopify 搭建 B2B、B2C 與 POS 一體化體系,體現出平臺在頂奢品牌中的技術背書與可擴展性。管理層強調,Shopify 正成爲這些品牌統一客戶體驗、整合渠道數據的底層技術框架。

這些大型商戶的加入,進一步驗證了 Shopify “統一商業操作系統”戰略的正確性。平臺不僅支持商戶線上業務,也能貫通線下零售場景,並將 B2B 與 DTC(Direct to Consumer)打通,使品牌無需多個獨立系統即可實現全渠道協同。

除了老牌大客戶,Q1 還有大量新興品牌、高增長公司選擇 Shopify 作爲首發平臺,包括:

  • Barnes & Noble 旗下文具品牌 Paper Source;

  • LVMH 集團的時尚品牌 JW Anderson;

  • 高端旅行品牌 Away;

  • 健康科技品牌 Therabody;

  • 工業製造商 Kent Automotive;

  • 生活方式品牌 Life is Good。

這類品牌的共同特徵在於:在傳統渠道外尋找新的品牌敘事方式,需要平臺兼具靈活性、技術深度與品牌承載力。

國際市場是 Shopify 增長的另一根支柱。歐洲 GMV 本季度同比增長 36%,其中英國、荷蘭與德國爲主要增長點。隨着支付產品、倉儲網絡與本地化語言支持全面升級,公司正在逐步構建覆蓋歐盟地區的完整商業能力棧。

公司還在積極拓展亞洲與拉丁美洲市場,儘管當前數據披露有限,但管理層明確指出:Shopify 視全球每一個國家爲潛在的電商市場,並在各地建設適配本土商戶需求的產品組合

爲了更好服務國際商戶,公司對多語言 AI 翻譯能力進行迭代,通過模型強化支持商戶在本國語言中使用平臺工具,同時應對不同國家的數據保護政策,新上線多項隱私合規功能。這些舉措爲平臺後續進入更多市場打下基礎。

Shopify 在線下業務的佈局也展現出系統性擴張能力。本季度線下 GMV 同比增長 23%,關鍵增長點集中在“中大型多店鋪品牌”轉投 Shopify 平臺。例如 FAO Schwarz、Just Cozy、Grand Seiko 等品牌都在使用 Shopify POS 管理線下門店,體現出平臺不僅能適應新興零售商,也具備服務傳統零售集團的能力。

在與這些線下品牌的協作過程中,Shopify 進一步完善了 Same-day Delivery(當日達)、本地配送、智能補貨等能力。例如瑜伽與生活方式品牌 Allo 提出希望在其線下門店實現當日送達服務後,Shopify 聯合 Uber 與 DoorDash 快速上線了定製化履約服務。這種對需求響應速度的能力,正是平臺吸引大客戶的核心優勢之一

在所有這些合作中,Shopify 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功能層面,更在於其“默認開放”與“產品協同”的文化。管理層強調:平臺在應對大型客戶需求時,“默認回答是 Yes”,團隊會圍繞客戶的增長策略靈活構建解決方案,並通過 Shopify App 和開放 API 體系實現模塊化集成。

此外,隨着大客戶比例提升,平臺也在調整其 go-to-market 戰略。例如在 POS 系統推廣上,除了直接銷售與線上渠道,公司也與全球大型系統集成商(SIs)合作開拓多門店、跨地區客戶,並探索與金融機構、支付服務商等合作渠道以滲透新興市場。

管理層特別強調,當前不少大型零售品牌正對原有“定製化系統”產生疲勞感。這些系統雖然曾滿足個性化需求,但在應對全球業務變化時顯得“笨重、不可擴展、維護成本高”。相比之下,Shopify 的核心優勢在於:系統快速、更新頻繁、集成能力強、長期運營成本低。

從產品結構、系統彈性、成本控制到生態開放性,Shopify 正逐步成爲全球品牌商在新商業週期下尋找“統一操作平臺”的首選對象。而這種從 SMB 到 Enterprise 的覆蓋路徑,也意味着 Shopify 將以更高效率將技術、數據與服務規模化擴散到不同級別的商戶中,推動平臺進入“結構性收入升級”階段。

▍AI 成爲核心運營支柱

Shopify 表示,AI 不再僅僅是產品層面上的增強工具,而是全公司範圍內決策、效率與創新流程的基石,定位爲“核心運營支柱”。從團隊文化到平臺能力,再到商戶產品線,AI 的全面滲透正在爲 Shopify 打造出一套真正“自學習型、彈性型”的增長系統。

管理層首先強調了 AI 在公司內部的全面落地。CEO Toby Lutke 近期發出的一封關於 AI 的全員郵件,已被公司公開,用以傳遞一個清晰信號:在 Shopify,“AI-first” 已不僅是方法論,而是員工日常工作中的默認出發點。公司提出,任何部門在申請新增資源或人力前,必須先考慮是否可通過 AI 實現相應目標。這一原則正在改變公司的組織行爲模式。

具體執行方面,公司在過去幾周內部署了超過 12 套 MCP Server(多渠道任務服務器),將公司內部的文檔、數據和知識體系全面結構化,使每位員工都可基於自然語言查詢複雜系統,從而提升響應速度與決策質量。這意味着,AI 工具已成爲組織內“賦能每一人”的基礎設施,大幅降低了跨部門溝通和資源檢索的成本。

在面向商戶的 AI 產品中,Sidekick 工具是本季度的重點更新。該產品進行了底層架構重寫,以支持更深層的推理邏輯與更大體量的數據集處理能力,同時新增多語種支持,確保全球各地商戶均可無障礙使用。目前,Sidekick 的月活躍用戶數量自 2025 年年初以來已實現翻倍,成爲衆多中小商戶日常運營中的“副駕駛”,可協助其完成選品分析、庫存預測、用戶洞察等任務。

AI 在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也幫助 Shopify 獲得更高效的營銷投放能力。本季度營銷投入有所上升,但公司強調這是在“高回報彈性模型”下主動加碼的結果。營銷策略由系統實時評估 CAC(用戶獲客成本)與 LTV(用戶生命週期價值),在數天內即可評估不同渠道的投資回報效率,從而實現快速放量或收緊的靈活調節。

這種能力使 Shopify 能夠像算法驅動的增長平臺一樣,在不確定環境中穩健擴張,同時減少不必要浪費。正如管理層所言:“我們對市場信號的感知速度,允許我們在一週內調整投放節奏,並在同一週期內獲得驗證。”這也是 Shopify 能在市場波動時仍能獲取高質量新用戶的根本原因。

關於試用策略,公司進一步擴大了三個月付費試用(Paid Trial)機制的覆蓋面,以替代原本的一個月試用週期。雖然這會在短期內對 MRR(月經常性收入)同比數據帶來擾動,但管理層強調:測試表明三個月期的試用用戶在長期 GMV 表現上更具粘性和成長性,是對未來收益的主動優化

就當前數據來看,不同試用週期用戶在達到特定 GMV 閾值時的速度存在顯著差異,長週期試用爲商戶提供更充足的實驗與配置時間,從而提升整體留存率。公司也明確指出,雖然該調整使短期訂閱收入增長趨緩,但對平臺長期 GMV 增長極爲有利。

此外,公司也首次透露了一項小型但戰略意義明確的併購案:3 月完成對 Vantage Discovery 的收購,該團隊專注於 AI 驅動的多向量搜索能力。通過這筆交易,Shopify 將進一步強化搜索系統在 Shop App、商戶前臺和 API 接口等場景下的表現,尤其針對“基於語義的商品發現”、“內容化電商流量入口”等前沿應用打下基礎。

而在與 AI 生態合作方面,Shopify 與 OpenAI、Perplexity 等頭部機構建立合作,確保平臺商品與品牌能在新型 AI 搜索引擎、推薦系統中被精準捕捉與優先展示。管理層重申其平臺戰略的一個核心理念:無論消費者在哪裏進行購物探索,Shopify 的商戶都必須出現在第一波結果中

關於 AI agent 的潛在影響,Shipify 認爲這一趨勢並非威脅,而是重大機遇。若未來購物習慣由 AI agent 驅動,那麼 Shopify 將成爲商戶產品被 agent 系統選中與交易執行的底層基礎。通過開放式 API 與平臺結構,Shopify 計劃與多個 LLM 系統對接,確保其商戶商品具備最高優先級的可見性與可調用性。

總而言之,AI 在 Shopify 的角色已從“工具”演變爲“結構性力量”,全面影響公司從增長引擎到組織模型再到產品形態的多個維度。通過 AI 驅動的運營模式,Shopify 既提升了自身邊際效率,也強化了平臺對商戶全生命週期的支持力,在變化中贏得結構性競爭優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