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8月1日當週重磅財經事件一覽:
財經事件:中美舉行第三輪經貿磋商;美聯儲FOMC公佈利率決議;鮑威爾召開貨幣政策新聞發佈會;日本央行公佈利率決議;植田和男召開貨幣政策新聞發佈會;
經濟數據:美國7月非農數據;美國7月失業率;美國7月ADP就業數據;美國6月JOLTs職位空缺;美國第二季度GDP數據;美國6月PCE數據;中國7月官方製造業PMI;中國7月財新製造業PMI;
公司業績:美股財報季進入高峯期,微軟、Meta、蘋果、亞馬遜、高通、波音、星巴克等公司將公佈最新季度財報;
新股IPO:雲端設計軟件公司Figma計劃於本週四登陸紐交所,IPO定價25-28美元,估值最高可達164億美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峯於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
據環球時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當地時間22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宣佈,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將於本週一、週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此前雙方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了兩次會談。報道稱,8月12日是中美暫停加徵關稅截止日,最新一輪談判旨在推遲這一最後期限。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22日晚些時候證實,瑞典將主辦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最新一輪會談。他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此次談判主要涉及中美關係,但對全球貿易和經濟也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關稅問題上,中方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通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及50%進口銅關稅生效日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關稅徵收將於8月1日開始。他還宣佈,從8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徵收50%的關稅。
截至2025年7月25日,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關稅談判進展情況如下:
已達成協議的國家:
日本:據新華網,美國將對日本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根據協議,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將獲得投資利潤的90%。日本將向美國開放汽車、卡車、大米及某些其他農產品和商品市場。
英國:據新華社,當地時間8日,英國和美國已經就關稅貿易協議條款達成一致。不過,美方此前加徵的10%所謂“對等關稅”也未取消。雙邊協議涵蓋汽車、鋼鋁、牛肉、乙醇等商品減稅或免稅。
印尼:據新華社,印尼取消99%美國商品關稅,美國則對印尼出口商品統一徵收19%關稅;印尼承諾採購150億美元能源、50架波音飛機。
菲律賓:據央視新聞,菲律賓取消對美商品關稅,美國則對菲商品徵收19%關稅;菲方承諾加強軍事合作。
越南:據新華社,越南取消對美商品關稅,美國對越南出口商品徵收20%關稅,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徵收40%關稅。
仍在談判中的國家/地區:
中國:新一輪談判將於7月28日在瑞典舉行。
歐盟: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電話會談,圍繞當前歐美貿易關係交換意見。據報道,馮德萊恩表示與特朗普進行了良好通話,雙方同意在蘇格蘭會面討論跨大西洋貿易關係。
印度:媒體援引來自印度政府的消息人士稱,印美在8月1日前達成臨時貿易協議的前景黯淡,雙方在削減關鍵農產品和乳製品關稅問題上的談判陷入僵局。
加拿大:據新華網,加拿大總理卡尼22日與加拿大地方領導人舉行緊急會議後,淡化與美國貿易談判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暗示雙方可能無法達成協議。
韓國:據環球時報,韓美兩國於25日舉行經貿磋商會,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於22日飛抵美國,他在機場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情況非常嚴峻,政府將以國家利益爲首全力以赴展開磋商。
新近消息顯示,8月1日不僅僅是設定的新對等關稅生效日,也是一大批行業關稅將要公佈的截止日。據新華網,特朗普還說,美國政府正打算對藥品、半導體以及其他多個特定行業徵收新的關稅,並舉例說,可能會對外國製造的藥品徵收高達200%的新關稅。
按慣例,7月底將召開政治局會議
按慣例,7月底將召開政治局會議,也將大體確定下半年政策基調。
基於二季度我國經濟表現,以及近期高層會議、國常會、各部門發佈會等系列會議,國盛證券熊園對年中政治局會議有5大前瞻:
前瞻1:經濟形勢上,應會肯定今年以來經濟頂住壓力、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但應也會強調當前內外部壓力仍大,包括外部環境仍復雜多變、內需不足、經濟運行基礎仍不牢固等。
前瞻2:政策基調上,政策偏擴張大基調和擴內需大方向未變,預計會有新的增量政策出臺,但難有強刺激、更可能是“託而不舉”。
前瞻3:政策執行上,應會延續要求加力推動既定的存量政策落地、並繼續儲備增量政策,並要求及時出臺、抓緊實施、狠抓落實。
前瞻4:重點工作上,特別關注中央加槓桿、反內卷、區域合作、擴內需、促消費、穩樓市、穩股市、擴開放、強產業、促改革等具體舉措。其中,“反內卷”可能聚焦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穩地產有望繼續加力、再降準降息可期。
前瞻5:謀劃“十五五”規劃,下半年應會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十五五”規劃編制建議,按慣例,本次應會公佈四中全會召開時間,且可能強調繼續圍繞“十五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新質生產力、擴內需、共同富裕等重點問題繼續研究。
FOMC利率決策
儘管市場對降息的呼聲不斷,經濟學家們卻一致認爲,7月的美聯儲會議將不會有降息動作。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爲97.4%,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爲2.6%;美聯儲9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爲41.4%,累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爲57.2%,累計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爲1.5%。
巴克萊銀行的資深美國經濟學家Jonathan 指出,關稅政策可能是導致美聯儲按兵不動的關鍵因素。關稅可能在推高通脹的同時抑制經濟增長,而美聯儲目前難以準確判斷這兩種效應的具體組合。在這種不確定性下,美聯儲選擇等待更多經濟數據的出現,以確保政策調整的準確性和有效性。Millar表示:
“美聯儲並不確切知道關稅會如何影響經濟,這足以成爲他們觀望的理由。”
與此同時,美國政治對美聯儲的干預愈發明顯,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幾乎每天都在公開場合抨擊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指責其因擔心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而拒絕降低利率。這種高調的政治批評讓經濟學家們對美聯儲的獨立性產生了深深的擔憂。調查中,超過70%的受訪經濟學家表示,他們對美聯儲能否繼續保持不受政治影響的獨立性感到憂慮,其中更有10位專家直言“非常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聯儲內部存在少數支持降息的聲音,例如沃勒和鮑曼主張最快在7月底降息,但鮑威爾對FOMC的掌控力依然穩固。在鮑威爾的領導下,美聯儲更傾向於在明確的經濟信號出現前保持政策穩定。這種“政策僵局”可能在短期內繼續主導美聯儲的決策方向。
7月非農就業人口變動(萬人)
市場預期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變動季調後11萬人,此前6月是14.7萬人;市場預期美國7月失業率4.2%,此前6月4.1%。
上月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非農就業增長連續第四個月超出預期,勞動力市場展現出強勁韌性。4月非農就業人數上修1.1萬人,5月數據也上修0.5萬人;失業率進一步下降。平均時薪環比僅增長0.2%。
民生宏觀陶川團隊認爲,6月非農數據呈現完美組合:新增就業14.7萬人超預期,失業率降至4.1%,但薪資增長放緩。市場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將數據衝擊轉化爲利好。對美聯儲而言,數據相對令人寬慰,鎖定觀望立場,市場基本放棄7月降息押注。但數據背後存隱憂:私人部門就業超預期回落,製造業承壓。
美國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
上月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GDP終值下修至-0.5%,高於預估的-0.2%,並扭轉了2024年第四季度2.4%的增幅,標誌着該國經濟三年來首次出現萎縮。下降主要反映了進口的增加以及政府支出的減少。儘管投資和消費者支出有所增長,但未能完全抵消上述負面影響。
美國6月PCE物價指數環比
5月數據顯示,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表現略超預期,環比上漲0.2%。消費者支出下降0.3%,爲年初以來的最大跌幅;個人收入出現自202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主要原因是政府轉移支付的減少。這表明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正日益拖累經濟增長前景。
德意志銀行最新研究顯示,剔除油價扭曲效應後,市場隱含的真實通脹風險溢價已飆升至十年高位,僅低於2016年末“特朗普再通脹交易”時期峯值。在關稅威脅和政策不確定性背景下,美國長期通脹預期的潛在風險被油價下跌所掩蓋,市場實際擔憂程度遠超表面數據。
中國7月官方製造業PMI
上月數據顯示,中國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爲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有所回升,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保持擴張。
日本央行公佈目標利率
目前市場認爲,日本央行可能會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5%不變。
官員們認爲,首相石破茂近期的選舉失利,對央行逐步加息的政策立場影響甚微。而決定暫緩加息的主要考量之一,是正在進行的美日貿易談判。官員們希望在再次加息前,評估任何貿易協議可能對通脹趨勢和經濟造成的影響。據央視新聞,特朗普日前致信日本領導人,稱將從8月1日起對從日本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
此外,央行也在密切關注日本政府的財政政策動向。 日本央行官員認爲,通脹的上行風險正在增加。主要由於大米及其他食品相關價格的飆升,近期的價格增長已超出央行預期。知情人士表示,一些央行官員認爲,如果政府大幅放寬財政政策,有必要監控其對通脹造成的上行影響。 數據顯示,日本6月核心CPI同比上漲3.3%,略低於經濟學家平均預測的3.4%,較5月3.7%的同比漲幅(爲兩年來最高)有所回落。
美國7月ADP就業人數變動
上月數據顯示,美國6月ADP就業人數驟降至-3.3萬人,創下自2023年3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預期值9.8萬人,而5月份的數據在向下修正後僅增加了2.9萬人。服務業就業遭遇自疫情以來的最大降幅。
超過40%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本週將密集公佈財報,備受關注的科技股財報來襲,包括蘋果、Meta、亞馬遜、微軟和高通等,市場或面臨劇烈波動。
摩根士丹利近日發佈研報,對微軟第四財季業績進行前瞻分析,認爲其當前風險回報具吸引力,核心邏輯在於微軟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領先佈局、核心業務的穩健增長及運營效率優勢,有望支撐中長期實現中高個位數總回報。維持對微軟“增持”評級,目標價530美元。
大摩稱,微軟有望從其廣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資和解決方案組合中獲得回報,這將爲其股價上漲和未來的持續增長提供支撐。加之微軟在運營支出管控方面持續展現出的強勁能力,該行更加有信心微軟在未來幾年能夠實現持續的中高個位數(15%-20%)總回報率。
OpenAI的虧損將在2026財年對每股收益造成影響,但該行預測微軟將在2026財年第四季度達到130億美元的虧損上限,這將使2027財年的每股收益增速顯著加快,超過20%。
根據分析師的一致預期,MetaQ2營收4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4%;調整後淨利潤199.2億美元,同比增長10%;每股收益爲5.85美元。
回顧Meta過去8個財季表現,所有季度EPS均超出市場預期,財報公佈後的股價變動平均爲±6.71%,最大漲幅爲+20.32%,最大跌幅爲-10.56%,財報日股價上漲概率爲62.5%。
2025年以來美股劇烈震盪,作爲AI應用領域的領頭羊,Meta股價仍然累計上漲逾20%,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的7%漲幅,以及微軟、亞馬遜等其它科技“七巨頭”漲幅。
分析師們普遍認爲,蘋果在這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將達到9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57.77億美元增長5.8%。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蘋果各個產品線的全面提升,尤其是iPhone的出色表現。隨着出貨量的增加和平均售價的上升,預計iPhone的業績將超出市場普遍預期2%。
除了iPhone,iPad和Mac產品的銷售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分別預計增長9%和1%。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蘋果在硬件領域的強大實力,也顯示出其在用戶體驗和市場需求上的敏銳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還對蘋果的下一季度業績進行了上調,預計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將從957億美元增加至965億美元,每股收益也從1.56美元上調至1.61美元,同時毛利率預期也提高至46.1%。這些預測無疑給投資者帶來了信心,但市場的真實表現仍需等待蘋果的正式財報來驗證。
市場預計,亞馬遜的營收將達到1620億美元,每股收益預計爲1.32美元。分析師們普遍認爲,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的持續增長及其零售和廣告業務的擴張將是推動業績超預期的關鍵因素。
亞馬遜的AWS業務在過去幾個季度中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成爲公司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Lee Horowitz指出,儘管關稅問題曾引發市場擔憂,但在消費者表現強勁的背景下,AWS的營收增長預計將在下半年進一步提速。分析師們強調,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應用正在改變亞馬遜的物流和運營模式,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此外,Needham投行分析師Laura Martin提到,Prime Day的創紀錄銷售額也爲亞馬遜的未來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分析師Luca Socci表示,亞馬遜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機器人技術領軍者的崛起,尤其是在其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和自研AI支持芯片的進展上。這些技術不僅將增強亞馬遜的市場競爭力,還可能爲其提供新的營收來源。分析師們普遍認爲,亞馬遜的物流體系正在通過AI的應用實現結構性成本降低,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
雲端設計軟件公司Figma計劃於7月31日登陸紐交所,IPO定價25-28美元
雲端設計軟件公司Figma計劃於本週四登陸紐交所,此前公佈IPO定價區間,爲每股25至28美元,按區間中值每股26.50美元計算,淨募集資金約爲3.059億美元。據瞭解,Figma此次IPO目標估值爲136.5億美元,按完全稀釋估值最高可達164億美元,股票代碼爲“FIG”。此次上市有望爲回暖的科技股IPO市場注入新動能。
公司在7月21日提交的監管文件中表示,計劃與部分投資者聯合出售近3700萬股股票,募資規模最高可達10.3億美元。此次IPO中售股股東將出讓約2446萬股股票(約66%)。Figma指出,售股股東出讓A類普通股所獲收益,公司將不予收取。承銷商擁有30天超額配售選擇權,可從部分售股股東處額外購買至多554萬股股票。
Figma計劃將此次發行的淨募集資金與手頭現金一同用於償還循環信貸額度下3.305億美元的未償債務;該筆借款旨在支付與限制性股票單位(RSU)淨額結算相關的預扣稅及匯繳義務。公司表示,剩餘淨募集資金(若有)將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Figma補充稱,此次發行完成後,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兼總裁迪倫·菲爾德將持有或有權控制公司已發行股本約73.6%的投票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