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vin:從今往後皆是坦途

共識粉碎機
02-13

Applovin業績速覽:

  • 4Q24 Revenue 1,372mn,同比44%(加速5%),beat consensus 9%,beat buyside 5%。

  • 1Q25 Revenue指引1,355mn,同比28%,beat consensus 5%, beat buyside 2%。

  • Confirm賣掉所有的App資產,這些資產總是被諸如Lauren Balik等做空KOL拿來挑刺,對公司的估值也毫無幫助。

  • Comment電商進來後的Take Rate,Applovin沒有明確的Take Rate,如果優化的更好,Take Rate後面就會提高。

我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跟蹤Applovin的電商和行業格局變化情況,跟蹤了最大的兩個電商大客戶預算,也跟蹤了獨代的預算。

從去年4季度開始,我們也在路演中和大家介紹過,Applovin是構造了一套怎樣的數據體系,在這個體系裏他可以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上週日我們在Discord還開過一次Bull-bear Debate仔細看Applovin這個季度的業績Set-up情況。Align完大家的想法後,我們也都對Applovin的2025年非常有信心。

前幾天我們給年包客戶和Discord用戶的文章裏我們給過這麼幾組數字:

  • 最大電商客戶2025年在Applovin預算是2024年的6倍(6倍,沒看錯,是6倍)

  • 第二大電商客戶2025年在Applovin預算是2024年的2倍

  • 最大獨代2025年在Applovin預算是2024年的3倍

  • 幾乎清一色的海外Agency調研,都顯示Applovin在最近一個月的電商預算佔比已經接近10%,並且在很多客戶上已經超過了TikTok的電商預算,接近GOOG的電商預算

  • 而且4Q有Political Ad Spend抬高Meta CPM,會把遊戲預算擠回到Applovin

同時我們也給大家拍了數字,哪怕電商Take Rate只有電商專家說的8%,這個季度按照最保守的情況也能beat,如果Take Rate比這個高,那就都可以往上看,而且越往後面季度越容易Beat。

這個季度就算有Take Rate風險,也應該可以很輕鬆的BuyDip,因爲Take Rate未來肯定能提高。

說實話在Debate裏我自己也承認,我也不信訪談裏的Take Rate,並且在幾次訪談裏反覆確認客戶爲什麼能知道Take Rate,Applovin這套體系客戶根本不應該知道Applovin賺了多少差價。

我們再摘一些前幾天給年包客戶和Discord用戶推送的Bull-bear Debate notes講講爲什麼後面越來越容易Beat,都是當時的原話,但從討論的感覺來看基本所有偏Bear的觀點都能找到正面回應

1.這個季度能不能Beat

核心點取決於公司希望最大化收入,還是最大化廣告預算。我們和美國的預期差可能在Take Rate(-)和中國客戶的投放(+)。

如果TakeRate確實在電商行業只有7-8%,那按照上面我們拍的Model,假設最保守情況非電商的QoQ絕對值和去年4季度差不多,業績大概是一份inline Buyside的業績,但容錯空間不大。

但如果考慮Applovin是一家聰明並且理性的公司,應該可以調控好遊戲和電商TakeRate的比例,追求收入最大化,那隻要多放點量給遊戲,控制廣告位給電商那就可以有好業績。

2.指引能不能Beat

1Q的指引有一個干擾點是Trump的De minimis,確實干擾到了幾天的廣告投放,主要是針對中國小包的特殊政策,加大了海關清關的壓力,海關Capacity不夠,導致有幾天無法收取中國快遞。

同時1Q也有Leap year影響和匯率影響。

但從電商的趨勢來看,如果現在TakeRate低,那以後TakeRate起來後,彈性就會更大。

特別海外的Agency普遍反饋電商測試是從10月開始,同比上量最明顯的季度也應該是1Q25和2Q25。

所以風險最大的可能是4Q24,但越往後就越好Beat。

3.電商的TakeRate真有這麼低嗎

Bull:“比8%要高,因爲類似匯量這樣的海外平臺,在電商上都能收15%以上TakeRate。Applovin應該比匯量高才對。”

Bull:“客戶根本無法知道Applovin的TakeRate,這是一個盲盒,Applovin經常做的比說的要高。”

Bear:“如果TakeRate只有8%,那和美國Sellside的預期差很大,美國普遍預期TakeRate有30%”

Bear:“Applovin早年也做過類似的事情,花高價買流量鎖定1年甚至3年時間,當時的TakeRate也很低,但換來了長期效率提升。現在做的事情很像當年做過的,犧牲短期利益,換來更多數據和廣告主信任。”

4.電商的TakeRate能漲嗎

Bull:“Applovin的算法框架沒有問題,是非常Up-to-date的框架,更多挑戰是在數據鏈路上。所以Applovin會有動機在早期構建數據積累,對於絕大多數新的行業和新的廣告位,廣告平臺需要3-12個月的啓動期。在啓動期,平臺有很大的動機通過返點讓利,讓廣告主先開始投放,積累數據,跑通數據鏈路,數據飛輪轉起來。但這個不影響長期的TakeRate折扣會收回去,因爲折扣帶來的效率差,會被數據豐富度的提升Offset。

Bull:“有更多的行業和廣告主進來,也會對提高整個系統的分配效率,因爲有些之前的廣告位可能不適合遊戲,但適合電商。豐富廣告主結構,也會優化整個大盤的效率。”

Bear:“早期TakeRate會提高,因爲CPM提高。但如果投放量大了後,到了25年4季度黑五期間,可能沒法在大規模投放的時候保持高ROI。”

5.Applovin爲什麼能積累這麼多電商數據

Bull:“廣告主一開始投放是以下載爲目標的。只要開始嘗試投放,願意回傳數據給Applovin,Applovin就會一點一點的積累電商數據。回傳數據的重要性遠超過其他電商數據重要性。”

Bull:“廣告行業是一個持續迭代的系統,每一次消費行爲數據,都是對這個人羣數據豐富度的加強。參考全球的廣告系統,都是持續迭代的,甚至過了臨界點後ROI還會加速。Applovin之前沒有IAP數據,主要做IAA,拓寬到IAP後就有IAP用戶的消費行爲和消費數據。再去做電商行業,然後再拿到電商廣告主的回傳數據,又可以配合IAP積累電商數據。”

Bull:“Re Targeting數據甚至也可以解決,如果電商廣告主配合Applovin。”

Bear:“Applovin很難做Re targeting,也很難像META一樣有這麼多IDFA數據。”

6.Applovin電商的天花板在哪裏,會不會撞牆

Bull:“電商標籤豐富度到什麼情況仍然不知道。但是剛開始做的第一年肯定還沒撞牆。”

再貼一些Discord內的討論,Applovin的討論非常激烈而且深入,裏面還有具體的進業績策略就不發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