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公司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將於2025年7月24日(美股盤後)公佈。
市場預測
市場普遍預計,美國航空二季度收入為143億美元,市場對公司毛利率的預期仍比較謹慎,疊加燃油與人工支出存在波動,整體毛利率或稍高於上一季度但改善程度有限。淨利潤預計為5.22億美元,但部分機構認為第二季度仍面臨一定壓力,若運力與票價結構調整成功,淨利可能略有緩衝;調整後每股收益區間大致在0.747美元,但若行業運價與需求端改善超預期,則不排除向更高區間靠攏的可能性。
公司主要依賴的客運業務仍被視為短期營收的重要支撐點,而常旅客計劃收入由於黏性較強與多元合作正在提升增值。從近期財報與航線佈局看,美國航空在覈心業務與常旅客業務方面均能形成一定互補,若二季度航網擴張與成本管控穩健推進,常旅客業務同比增幅或仍維持在一位數到低雙位數的區間。
上季度回顧
美國航空25財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約125.5億美元,同比下降約0.15%,淨虧損達4.73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為-0.59美元,同比降幅超過七成。
本季度展望
旅客需求波動態勢下的票價策略
旅客量在二季度的復甦節奏尚不完全同步,商務與休閒出行仍存在差異化。驅動需求主要來自於國際航線的進一步開放與部分商務航線開始回溫,但國內航班部分地區仍有放緩苗頭。票價策略將受到機會性與風險性的多重影響。機票折扣與差異化組合更易吸引偏好性價比的乘客,並在艙位升級服務方面創造增量收入。運價一旦調整過度,容易犧牲收益率,這類因地制宜的策略配合新航線可能短期內令單位成本上浮,但若確認需求走穩,公司在後期能通過更高客座率與更靈活運力調整獲得邊際回報。
常旅客計劃與收入結構優化
常旅客計劃收入在此前幾個季度穩步增長,本季度有望在整體營收中佔據更大的相對比重。核心原因有四點。第一,消費者對於積分兌換、聯名信用卡、里程增值服務的接受度在持續提升,這是建立在旅行恢復與消費升級的共同背景之上;第二,公司的常旅客權益正與更多合作伙伴打通,積分使用場景變廣,增強了常旅客計劃的粘性與長期活力;第三,該部分收入的波動性通常較機票銷售相對更低,有助於平衡業績壓力,並在需求疲軟時起到一定支撐;第四,市場對高價值客戶的爭奪依舊激烈,若常旅客計劃在便捷程度與附加權益上實現創新,將更易通過交叉營銷來放大收益彈性。結合管理層過往的表態,這類舉措可能需要持續投入與技術優化,但就未來幾個季度看,常旅客業務仍將是支撐公司利潤結構的關鍵。
新航網與成本端的博弈
公司在二季度加大樞紐建設和新航線部署,以期在國際與國內市場獲取更多客運份額。擴張航網的潛在收益在旺季更為可觀,但前期投入必然加大機場基礎設施、機組人員、飛機租賃或購置費用等一系列成本壓力。新航網策略核心在於:通過覆蓋更多潛在高商務及跨境需求的航線,將票價與座位數做差異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運力與收益率。
若這些航點在短期內難以達到理想上座率,則會拖累利潤率表現,包括起降費和地面服務成本都需在初期攤銷。然而一旦長航線或跨境休閒市場需求被驗證具有增長韌性,這些先期投入將帶來更寬廣的營收源,並能為後續航網迭代奠定基礎。
目前美航只能藉助資源調配、班次匹配與信息化系統升級來提升管理效率與運力排班合理度,以期單位人力成本向更優區間靠攏。飛機維修零配件採購及機上服務的優化,在不犧牲重要客艙體驗的前提下或將實現支出合理化。綜合而言,如果公司能夠把握住旅客端的票價機會,同時在勞動力和機場成本等要素上做好規劃,第二季度的盈利曲線可望得到一定修復。
分析師觀點
多家機構認為美國航空二季度仍具備一定營收回升空間,但整體盈利水平短期內不容過度樂觀。
部分投行,如巴克萊或美銀證券,將評級維持在「持有」區間或僅溫和上移目標價,緣於看好公司在運力恢復與常旅客收入上的潛力但謹慎對待其成本端壓力。
另一方面,也有賣方分析師繼續看多,認為旅遊旺季在北美板塊尤其是跨境業務能發揮更大助力,若公司運力管理得當,則每股收益有機會超出當前區間預測。
亦有「中性」或「區間徘徊」觀點指出,短期宏觀環境仍可能壓制整體需求,若燃油價格或人力成本再度攀升,美國航空的利潤率彈性會被進一步擠壓,需要更多財季的表現來驗證其利潤修復的可持續性。
總結
美國航空在二季度面臨多重挑戰與機遇:一方面,需要抵禦成本上漲與潛在需求波動帶來的利潤壓力;另一方面,常旅客業務的持續擴容與潛在國際航線機會或能為公司營收與利潤注入動力。
綜合本季度展望與機構分析師觀點來看,管理層若能平衡旅客票價策略與運力配置,並穩步深化常旅客權益挖掘,或許能為公司未來幾個財季的收入增長提供傾斜支撐。在此過程中,成本控制與宏觀需求變化仍是影響公司季度表現的重要因素,各方對於美國航空能否將運力與定價策略有機融合保持密切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