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龍頭中偉股份港股招股 一體化佈局構築增長護城河

信報
11/07

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新能源電池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驅動新能源材料市場需求持續擴容。在這一高景氣賽道,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偉新材」)以一體化佈局、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已成長為全球新能源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在鋰離子電池用鎳系和鈷系pCAM領域,中偉新材自2020年起連續五年出貨量排名第一。於2024年,中偉新材所有pCAM產品的銷售價值位居全球第一。

11月7日,中偉新材開啓港股招股,擬全球發售104,225,400股股份,招股價介乎每股34.00港元-37.80港元,每手200股,最低入場費7636.24港元,預計於11月17日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此次上市由摩根士丹利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技術突破+垂直一體化佈局,夯實競爭壁壘

中偉新材從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起步,持續推進產品多元化、產業鏈一體化,已形成涵蓋鎳系、鈷系、磷系、鈉系、錳系等全方位的材料產品佈局,並在資源端、冶煉端進行持續佈局,建立了一套從上游新能源金屬開採、冶煉和精煉至新能源材料生產再到回收的一體化運營體系,實現了從上游資源到下游材料的垂直整合。

在技術研發層面,中偉新材建立了覆蓋礦物冶金、材料研發、量產工藝開發、製造設備設計、產品測試及評估、回收等整個生產過程及產品生命週期的一體化研發平臺,多項技術成果引領行業創新,為產品競爭力提供堅實支撐。公司率先開發出超高鎳 pCAM、4.55V 高電壓鈷系 pCAM 等高端產品,滿足市場長續航、高功率需求;在生產工藝上,首家採用OESBF 火法冶金技術冶煉紅土鎳礦,較傳統 RKEF 方法減少約 10% 碳排放,同時提升多金屬回收率;離心萃取技術的應用則徹底革新鎳鈷溼法冶金工藝,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環保程度。此外,中偉新材還在積極開發適用於多種應用的下一代技術和材料,在高鎳、鈉系、磷系、鈷系材料的產業化路徑處於行業前沿。

更關鍵的是,中偉新材通過垂直一體化佈局,徹底打通新能源材料全產業價值鏈。上游資源端,公司在全球戰略佈局紅土鎳礦、磷礦及鋰等關鍵礦產資源資源,並建立了冶煉和精煉能力,有效保障原材料穩定供應,並避免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增強期成本優勢。在生產端,公司已在中國、印尼、摩洛哥、韓國建立多個個生產基地,可滿足全球市場需求;下游回收端,公司建成黑粉回收設施,可從廢舊鋰電池中回收鎳、鈷、鋰等金屬,形成「資源 - 產品 - 回收」的閉環。通過一體化佈局,中偉新材在提升營運效率的同時,實現成本節約並提升盈利水平,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新能源產業鏈的話語權和競爭力。

財務表現穩健,增長潛力持續釋放

強勁的競爭優勢轉化為穩健的財務數據,中偉新材近年業績呈現「規模擴張、盈利優化」 的良好發展態勢。營收端,2022-2024 年從人民幣 303.44 億元增長至 402.23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 15.1%;2025 年上半年延續增長,營收達 213.23 億元,其中海外收入佔比達50.6%,全球化佈局成效顯著。

分業務來看,新能源電池材料在貢獻收入基本盤的同時,新能源金屬產品收入增長顯著,收入佔比已從2023年的9.9%,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33.5%,並於2025年上半年達到43.5%,成為重要增長引擎,反映公司上游資源佈局帶來的收益釋放。

盈利端,中偉新材的一體化運營模式帶來了顯著的規模與協同效應。上游資源保障了原料穩定供應並降低成本波動風險,下游材料端則通過高純度、高能量密度產品持續提升附加值,盈利質量持續優化。2022年-2024年,中偉新材毛利從33.80億元增至48.42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19.7%;EBITDA 從26.78 億元增至 2024 年的 42.83 億元,EBITDA 利潤率提升至 11.7%,較2022年增加了1.8個百分點。

從行業前景看,全球低碳和能源轉型趨勢以及AI產業的爆發,為新能源材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2030 年全球鎳系 pCAM 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將達 21.6%,其中高及超高鎳pCAM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為36.3%。全球鈷系pCAM的出貨量預計2030年將增加至209.8千噸,2024年至203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2.7%。

作為全球 pCAM 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偉新材憑藉領先的技術研發體系以及全產業鏈整合的商業模式,既在成熟領域穩固市場份額,又能在新興領域搶佔先發優勢,已構建起難以複制的競爭壁壘。在行業高增長的背景下,公司有望持續受益行業發展紅利,迎來長期成長契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