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凡
“純視覺特斯拉無人車,比Waymo更便宜,更安全”。
最近,一份對比Waymo和特斯拉的報告引發爭議,報告援引官方數據,得出結論:
Waymo無人車比特斯拉貴7倍,但安全度僅1/7。
雖然就連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 )也曾公開承認,特斯拉是自動駕駛的領導者,但是雙方差距居然如此之大,還挺讓人震撼的。
新勢力還在熱身,就超越了場上的老大。
怎麼回事?
最近,有美國媒體發佈了一份付費報告,試圖用數據論證特斯拉Robotaxi對比Waymo的兩大優勢。
第一大優勢,是特斯拉Robotaxi比Waymo更便宜,具體地說,Waymo的整車成本是特斯拉Robotaxi的七倍。
Waymo目前運營的是第五代車,基於捷豹I-Pace打造,這是一輛純電SUV,在美國售價高達7.7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爲52.7萬元。
而特斯拉這邊,目前採用的Robotaxi就是Model Y,在美國售價爲4499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爲32.3萬元,是I-Pace價格的61%。
價格看上去只差了一半不到,但還要考慮到車上的感知硬件成本。Waymo在I-Pace還加裝了各種各樣傳感器,僅激光雷達就有5個。
衆所周知,激光雷達是中國玩家遙遙領先的領域,202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禾賽、速騰和華爲合計包攬了全球76%的市場份額,不管是性能和成本控制都更優秀。而衆所不周知的是,由於美國相關法案限制,採用中國自動駕駛套件的車輛無法在美上路,只能搭載其他地區的產品,這也無形中抬高了部分美國Robotaxi的成本。
Waymo的攝像頭也更多,五代車安裝了29個,Model Y感知硬件只有8個攝像頭。
雙方的量產規模也不在一個級別,特斯拉每年有上百萬臺車出廠,而Waymo最近公佈的車隊規模是1500輛,這也會拉開成本差距。按照報告給出的結論,Waymo無人車成本應該在200萬元以上。同時雙方軟件研發攤薄後的成本也不在一個量級。
綜合對比後,特斯拉Robotaxi在成本側對比Waymo確實很大優勢。單看這點,爭議不大。
但報告還同時對比了雙方的安全性,忽視了關鍵因素,引發行業批評。
報告利用所謂的事故率,對比了雙方的安全度。
報告援引官方數據,表示FSD每行駛160萬公里約發生0.15起事故,而Waymo同等距離下,會發生1.16起事故,從直觀數據上來看安全性何止差了7倍。
爲什麼差距會這麼大?
報告分析認爲,是由於Waymo搭載了太多傳感器,感知到的數據量太大,處理不過來。
聽上去有點合理性,但有從業者對報告提出了不同意見,指出這是歪曲數據得出的結論。
報告的數據來源和對比都缺乏一致性,首先,報告引用數據的時間段不同。特斯拉的數據是2025年一季度,Waymo的數據則是2024年四季度,差了足足三個月,將近100天的時間,AI算法迭代日新月異,這樣對比多少有失公平。
其次,事故率的計算也有問題。在報告援引的官方數據中,特斯拉僅在安全氣囊或安全帶收緊器觸發時纔將其計爲“事故”,對於輕微的碰撞事件,則不計入在內。而Waymo統計的事故,則包括了安全氣囊觸發、車輛受損、交警報告的碰撞等。
雙方對“事故”的認定都不一樣,所謂事故率自然也沒什麼好比較的。
最最最不能迴避的一點是,特斯拉目前路測的Robotaxi很少,FSD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有人監督的智能輔助駕駛,屬於人機共駕。而Waymo早已實現主駕無人,是真正的無人駕駛。
實際上,此前國內也不乏類似的對比,當時由於技術不夠成熟,法規做出了限制,許多Robotaxi設置了安全員,隨時準備接管,從形式上看這與智能輔助駕駛沒什麼區別,引發了很多爭論。
直到2022年前後,Robotaxi開始放開主駕無人,L2與L4從此涇渭分明,判若兩物,爭議就此減少。有無人車頭部負責人曾表示,應該讓無人和無人比,有人駕的車和有人比,以此來回應Robotaxi與L2頭部玩家的對比。
此時此刻,硅谷又出現了類似的對比,而且形成了特斯拉遠比Waymo更安全,佔盡優勢的報告,或許是給特斯拉Robotaxi即將正式上線吹風。
特斯拉Robotaxi預計將於近期上線,有消息稱首批僅10輛車,面向內部員工和受邀人員內測。馬斯克對此很樂觀,認爲車隊規模會在數月之內擴至1000輛。
報告比馬斯克還樂觀35倍,指出特斯拉在數據規模、運營範圍以及整車適配上都有很大優勢,預測到今年年底特斯拉Robotaxi車隊規模將迅速達到3.5萬輛,Waymo會同時增長到2500輛。
3.5萬輛是個什麼水平?
目前中美無人車雙雄,Waymo和蘿蔔快跑車隊規模合計有2500輛,其他玩家都還在朝着一千臺努力。3.5萬輛,是當前全球所有Robotaxi玩家車隊數總和的數倍之多。
如果特斯拉無人車真能在短時間內膨脹至此,那無疑將是行業的里程碑式成績,給行業帶來巨大利好。
這不僅激勵了當下的無人車玩家,也將充分驗證L2升維路線的可行性,基於量產車,100%採用車規級部件落地Robotaxi這條路跑通了。
自動駕駛最強鯰魚,Robotaxi最關鍵的變量,已經來了。
L4玩家最強的友商可能不是Waymo,更需要警惕的是特斯拉。
以及在中國,和特斯拉一樣路線的Momenta也明確了Robotaxi目標。
而這條L2-L3……的路線上,還可能有“遙遙領先”的華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