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投資智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當股市從特朗普關稅引發的暴跌中迅速復甦至歷史高位時,那些恪守60%股票+40%債券經典組合的投資者卻深陷泥潭。
晨星最新研究揭示驚人事實:過去125年間,60/40策略僅有一次表現遜於全股票組合——正是當下。這場股債雙殺始於2021年12月,俄烏衝突陰雲與疫情後供應鏈斷裂引發的通脹海嘯,令股票債券齊齊折戟。
"債券市場至今未能完全浮出水面,"晨星高級編輯艾米莉亞·弗雷德裏克在報告中指出,"此輪暴跌使60/40組合成為近150年來唯一跑輸純股票組合的時期。"當前困境源於特殊歷史節點:股市已擺脫陰霾,但債券投資者仍在與頑固通脹角力。
儘管收益潛力不及全股票組合,弗雷德裏克仍強調60/40策略的防禦價值:"市場崩盤時的回撤深度將大幅收窄。"歷史數據佐證其韌性:大蕭條時期、1970年代通脹熊市、互聯網泡沫破滅及金融危機期間,該策略均展現更強抗壓能力。
面對傳統債券收益式微,StoneX全球宏觀策略總監文森特·德魯阿爾另闢蹊徑。他在五月報告中建議:用奧馳亞、菲利普莫里斯等高股息菸草股、浮動利率債券及銀行貸款構建收益組合,推薦關注iShares浮動利率債券ETF和景順優先貸款ETF。
財富管理專家唐娜·沃爾頓強調:"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配置方案。"臨近退休或籌備購房教育金的投資者,債券為主的保守組合仍有意義;但追求財富增長的年輕投資者,債券倉位或成收益拖累。
當通脹憂慮消散、聯儲局重啓降息,債券市場終將復甦。但這場世紀級考驗已然揭示: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任何"配置即遺忘"的策略都需接受時代審視。
(注:文中具體ETF產品名稱保持英文原稱,符合金融行業慣例)